马友仙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秦腔团
;秦腔
人们喜欢百灵鸟的叫声,清脆婉转,悦耳动听。仿佛声在空中迥荡,又若音在云中绕梁、使人迷恋、陶醉……。三秦父老喜爱的秦腔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马友仙恰似戏曲界的一只“百灵鸟”,她那高亢激越,甜味深长的韵味,和字正腔圆,回味无穷的演唱,真叫专家折服,圈内咏赞、群众仿效。她的优秀唱段朗朗上口,声情并茂、秦味浓郁、独树一帜。已成为三秦大地戏迷们一道不可缺少的文化大餐。堪称当代秦腔发展史上的一个典范,戏迷们给她披红送锦旗,赋诗一首,深表人民群众对马派演唱的敬仰之情:“百灵歌喉甘甜味,余音绕梁润心肺,字正腔圆人陶碎,悦耳动听心神怡。”
马友仙1944年出生于咸阳一个商贾之家,幼时喜爱唱歌唱戏,9岁考入咸阳市大众剧团学习小旦兼扮青衣。由于她天资聪颖,勤奋好学,10岁时启蒙戏《柜中缘》的彩排就引起了圈内的关注。接着她又排演了《河湾洗衣》《别窑》《杀船》《三击掌》等戏。在咸阳市已小有名气。1959年陕西省首届青年演员观摩演出,马友仙一曲《断桥》轰动长安古城,机缘凑巧,她的演唱被戏剧家马健翎看中,几经周折,调进了省戏曲研究院秦腔团。进院后她牢记父亲小时教管的口头禅“娃娃勤爱煞人,娃娃懒没人管”,于是拼命练功,苦心学戏,加之她聪明、悟性高,接受能力强,便成了院里重点培养的好苗子,先后又得到秦腔正宗李正敏团长的言传身教,又受艺术家,导演韩盛岫、杨金凤、史雷、李文宇的亲授、恰逢杨天基、肖炳先生的名师指点,艺精功厚,荣耀侪辈。
四十余年的艺术生涯,她塑造出几十个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给观众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先后扮演了《谢瑶环》中钱秀云,《洪湖赤卫队》中韩英,《龙江领》中江水英,《红灯记》中李铁梅,《十五贯》中苏戌娟,《四进士》中杨素贞,《蔡文姬》中蔡文姬,《红楼梦》中林黛玉,《玉虎坠》中王娟娟,《蝴蝶杯》中胡凤莲,《情探》中敫桂英,《邵小莉》中邵小莉,《铡美案》中秦香莲,《恩仇记》中秀云,《五典坡》中王宝钏,《白蛇传》中白娘子,《窦娥冤》中窦娥。这些灿烂的剧目,有古典传统剧,有新编历史剧,也有现代戏,有名门闺秀,小家碧玉,传奇神话,身份各异,性格鲜明,有的以唱念悦耳,有的以做表瞩目,有的象天风海雨那样雄奇奔放,有的象花间流水那样逶婉多情,一举一动,一字一词积厚流光,彩艳照人。
深究马友仙艺术深度,追求百灵鸟的妙谛,感人至深的还是她醉人的唱功,她那纯净玲珑的音色,流转似珠的行腔,加之高亢豪放余音侥梁的韵味,高音有突兀凌云之势而奇峭雅丽,低音有迥环婉转之致而清新韶透,达到了纵横自然、炉火纯青的境界。
例如:《窦娥冤》“法场”的(尖板)“没来由犯玉法横遭刑宪”,起口便有渤海千寻,突兀凌云之势。这段独特的唱腔,音域宽,跨度大,行腔中“遭”字一跌,下行至“7”音“宪”字一跃高达“3”音,非一般演员能胜任。而她绝妙地恣意驰聘,震憾听众。接着“放大声喊冤屈动地惊天”时,她又以“二反”放腔,令人叫绝。随着台上击乐雷声滚动,把窦娥久蓄心怀的情感潜流,忽如闸门大开,奔泻千里,真有“一洗万古凡马空”的气象。还有《红灯记》“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一句,在高音处喷口而出,惊天动地,充分地表现了革命后代李铁梅要为前辈报仇雪恨的决心。诸如此类的唱段,在他的代表作里屡见不鲜。
马友仙不仅限于天资独厚的嗓音条件,高妙之处还在于她能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与秦腔音乐丝丝入扣,创立了自己的艺术个性而单然自立。就以群众广场流传的《断桥》为例吧,拉锤摇板起唱“西湖山水还依旧”,一句抑,“憔悴难对满眼秋”二句扬,强调了前句的“还”字,二句的“满”字,以华严境界衬伤心怀抱,给人以寒蝉凄切之感,第三句“想当初在峨眉一经孤守”低沉迥转,把观众带入一种丰富联想,进入了一个徜佯迷离,凄清悠远的境界。“云游世路”转(漫板)情思浓挚,哀沉入骨,迷惘失落之感,天长地远之恨,意余言外,使人拍案叫绝。唱到“谁料想贼法海苦作对头”语词坚定有力,字字拔高,情随事迁,腔随情转,配合击乐一锤戛然而止。这如同蝉噪林逾静,以动衬静.实觉其静。顿时产生出磁铁般吸引观众的力量。从“腹中疼痛难忍受”碰板垛字,声字俱美,形神兼备,使满台生风。末句“手扶青妹向桥头”后三字甩出一个悲凉的托腔,如空谷传声,余音不绝,把白素贞愁思怀夫,离肠万转的爱,恨,怨,心情表现的淋漓尽致,做出了情,景,理三者的巧妙配合,收到了奇妙的艺术效果。
“才高学富,才能移花接木”。更直得一提的是她能以精诣之识,承前人艺术之精华,翻新出奇,创造出独树一帜的装饰音。她借鉴歌剧咏叹调的演唱方法,用口腔,喉腔,颅腔,嗷腔(脑后音)鼻音,胸腔,转换呼吸和共鸣部位,结合唇,喉,舌,齿的调音技巧,驾驭气息,在舞台实践中虽放纵不羁,而轨度不失,灵活运用,斐然成章。从而加强了唱腔的感染力,别有一番滋味。例《十五贯》的“我爹爹贪财把我卖,我不愿为奴逃出来,高桥去把姨母拜”中的“贪财”“为奴”“逃”“高桥”“去把”等从前至尾装饰音时浓时淡,时隐时现,呈现出细赋而工巧的审美韵味,使人感到新颖别致,展示出奇崛奥峭的艺术风格和才力富瞻的创造精神。
马友仙唱腔艺术的造诣,专业赞颂,听众着迷,同行推崇,称得起是当代戏曲的一绝。她演出的剧目几乎无遗漏的被京,沪,秦,陇,豫各唱片公司,音像出版社灌成唱片,录成磁带,发行海内外。发行量在秦腔界可以说是史无前例。《洪湖赤卫队》韩英唱段被中央音乐学院选作民族声乐教材。《慧梅之死》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选播,上海唱片公司制成密纹唱片发行。
马友仙为秦腔艺术事业的发展创新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国务院特授予她有“特殊贡献艺术专家”称号。原陕西省省长白清才题词祝贺:“秦腔表演艺术明珠”。陕西省文化厅;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联合主办了“马友仙声乐研讨会”。全国第二届梆子声腔会议上她被评为受观众喜爱的优秀演员。多年来成果累累,业绩突出,多次荣获佳奖:西北五省区“太阳杯”折子戏大赛获特别荣誉奖,陕西省“农行杯”大赛获特别表演奖。省直系统新剧目汇演荣获表演一等奖。陕西省首届“金延安”秦腔老、中、青,十佳优秀演员评选大赛中名列金榜,被当选为观众喜爱的十佳演员。常参加省市政府组织的大型庆典,春节晚会,救灾义演,明星演唱及示范演出。三秦父老对她的演唱可以说百看不厌,百听不烦,亲切地给他以赞誉“秦腔的百灵鸟。”(马璐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