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梨园动态

《西京故事》:真情润心田

  历时24天,行程4000多公里不辞辛劳奔波于西南大地……作为文化部、财政部、教育部组织实施的“2013年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参演剧目,日前,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携秦腔现代剧《西京故事》相继走进成都、重庆、昆明等地的10余所高校,12场精彩演出为广大师生演绎了别样的“西京故事”。
  此番《西京故事》演职人员离开故土来到西南地区巡演的首场演出,在位于四川成都的西南石油大学进行。虽然演出场地条件有限,很多舞台装置和布景都无法安装使用,但演员严谨认真的表演感动全场,象牙塔里的年轻观众开始接触并慢慢了解秦腔。演出结束后,两名老师特地给该剧编剧、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院长陈彦发来祝贺短信:“今天办公室里的焦点话题就是《西京故事》。”
  精彩的开端鼓舞了接下来的演出。在成都、重庆和昆明,虽然学校场地条件、学生所学专业各异,但观众反响却同样热烈。欣赏演出时一个个兴致勃勃的神情,一双双热泪盈眶的眼睛,成为《西京故事》参与“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最好注脚。
  《西京故事》究竟哪里最受校园观众欢迎?是深刻尖锐的戏剧冲突,还是富含哲理的精彩台词,抑或是真诚朴实的人物情怀?“整台戏紧贴社会现实,把农民工问题、大学生就业、房租涨价等许多社会热点问题,浓缩在两个多小时里集中展示,深刻揭示了农民工这一特殊城市群体在时代大潮中的生存状态,发人深省。”位于成都的西华大学学生诸泽海在观后表示。
  在巡演的日子里,无论是现场观众交流,还是微博上的热烈讨论,无不洋溢着《西京故事》的质朴情义。“迄今为止,我校已成功举办了6届‘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很多院团奉献了精彩演出,但唯有《西京故事》说的是我们身边的事,演的是我们身边的人,每个人都能从不同角度感受到震撼和感动。它不仅使我们接触到了高雅艺术,更使大家真正对艺术有了亲近的感觉。”西华大学副校长王政书说。
  自2011年创排以来已演出280余场的《西京故事》,10次走出陕西在各地舞台亮相均引发了良好反响。两年时光,对于一部用“旧瓶”装“新酒”的传统而现代的戏曲作品而言,还稍显年轻,但《西京故事》演出中出现的叫好又叫座情况却不多见。以秦腔独有的高亢嗓音演绎当代故事,跨越地域文化局限,熔铸民族精神,感染时代新人,这或许是该剧长演不衰的最好诠释。“我曾经看过不少戏,但像这样感人的戏还不是很多。《西京故事》所表现的主题,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完美呈现!” 重庆市文广局副局长李廷勇感慨道。
  《西京故事》的演职员已习惯了在演出中一丝不苟地倾情演绎。年过五旬的主演李东桥身体不适却多次咬牙带病坚持,他的艺术品格和专业的艺术素养让很多青年观众为之感动。每场演出结束时,总有一大群年轻人围着李东桥要求合影和索要签名。20多天的演出,让更多的青年人成了秦腔这一传统戏曲的“粉丝”。激昂而沧桑的秦腔,越过秦岭、蜀道,在祖国西南的广袤土地上久久回荡……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