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全文图书 > 转战陕北
代前言 英明的决策 伟大的胜利——纪念转战陕北胜利40周年


    1988年4月21日,是转战陕北胜利40周年。40年前的今天,革命圣地延安,被蒋胡军占领一年一个月零三天后,又重新回到人民的手中。
    这一年,是最艰苦、最严峻、最困难的一年,也是我西北野战军运用“蘑菇”战术,在运动中歼敌有生力量,以少胜多,创造奇迹的一年。广大军民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直接指挥下,用血与火写成的战争史诗,将载入中国革命史册,永放光辉。
    每当我回忆起这段艰辛岁月,就深切怀念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怀念那些驰骋疆场,无私奉献,长眠在陕北大地的英勇将士,怀念边区勤劳勇敢,信念坚定,忘我支援战争的英雄人民。
    (一)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撕毁停战协议和政协决议,发动了全面内战。我军遵照党中央关于“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的指示,经过8个月的战斗,共歼敌65个旅(师)计71万人。国民党的“全面进攻”计划遭到破产后,又集中兵力,向我陕甘宁边区和山东解放区发动所谓“重点进攻”。1947年2月中旬,蒋介石先把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胡宗南召到南京,又于2月28日偕空军副司令王叔铭飞抵西安,策划进犯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军事部署。国民党军集中了34个旅(师),共23万余人,由胡宗南集团从南线进攻,青(海)宁(夏)二马(马步芳、马鸿逵)及邓宝珊集团分别从西线、北线策应,并调集全国3/5的空军进行配合,妄图一举占领延安,压迫我党中央和解放军总部到黄河以东,以便掩饰其全面进攻的失败,提高日益衰颓的士气,尔后再抽出胡宗南集团这支最大的战略预备队,加强华北或其他战场的进攻。
    当时,我们在陕甘宁边区的部队仅有6个野战旅共2.6万余人和3个地方旅(师),而且装备极差。面对兵力、装备占绝对优势的敌人的进攻,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决定,暂时放弃延安,运用“蘑菇”战术,把敌人拖在陕北,消灭在陕北,支援其他战场我军作战。
    西北野战军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战略方针,同强敌“蘑菇”周旋,艰苦奋战,一年间,经历了内线防御、内线反攻、外线进攻三个阶段,进行了大小15个战役,共歼敌10余万人,毙、俘敌中将整编军长、师长7人,少将旅(师)长、参谋长等25人。而我军在战斗中迅速发展壮大到11万余人,其中野战军近8万人。
    内线防御阶段(1947年3月13日—1947年8月12日),由于敌我力量异常悬殊,我军的基本作战方针是:诱敌深入,与敌在延安以北的山区周旋,陷敌于十分疲惫、十分缺粮之困境,尔后集中优势兵力,选择敌人薄弱或孤立的部力,在运动中予以各个歼灭,以逐渐削弱敌人的有生力量,求得战略形势的根本改变。
     3月13日,胡宗南以整编第一军、第二十九军等部共15个旅14万余人在空军配合下,由洛川、宜川之线分两路向延安进攻。我教导旅和警备第七团等部队依托既设阵地,交替掩护,节节抵抗,经七天激战,予敌以5000余人的杀伤,胜利完成了掩护党政军领导机关和群众安全转移、疏散的任务后,于3月19日晨主动撤出战斗。此后,针对敌人急于寻找我军主力决战的心理状态,以独立第一旅一部,诱敌北进安塞,而主力隐蔽集结在延安东北,先后在青化砭、羊马河和蟠龙三战三捷,全歼敌三十一旅、一三五旅和一六七旅,毙俘敌1.43万余人,生俘敌旅长李纪云、麦宗禹和李昆岗,大大鼓舞了边区军民战胜敌人的信心。5月4日,在真武洞召开了5万人参加的祝捷大会。紧接着挥师西进,大战陇东,北进三边,狠揍宁马,再歼青、宁马家军2400余人,生擒敌少将副旅长陈应权、上校团长马奠邦(马鸿宾之女婿),收复了环县、曲子、华池、定边、安边、盐池等地。为了贯彻中央军委关于“三军(刘邓、陈谢、陈粟)配合,两翼(陕北、胶东)牵制”的战略部署,西野主力于7月30日挥师榆林,以调动胡宗南主力北上,配合陈谢兵团迅速渡河,南进豫西。虽两次攻城未克,但却歼守敌邓宝珊部5200余人,达到了诱敌董钊、刘戡、钟松率10个旅北上榆林的目的。5个月的防御作战,共歼敌3个旅部、11个团,毙伤敌2.5万余人,扭转了困难局势,打开了胜利局面,为以后转入内线反攻,奠定了基础。
    内线反攻阶段(1947年8月—1948年2月),我军的战略方针是:继续牵制胡宗南集团于西北战场,逐渐歼灭其有生力量,收复失地,扩大与巩固解放区,为收复延安,转入外线进攻创造条件。
    榆林战役后,南北我军和党中央机关到达无定河以东,黄河以西,南北约40里,东西约50里的狭小地区。胡宗南误认为我正东渡黄河的后方机关是我军主力,企图以7个旅南北夹击,结束陕北之战。这时,我们抓住钟松自恃援榆有功,骄狂至甚,孤军突出的有利战机,以第三纵队并指挥绥德警备第四、第六团,在乌龙铺以南地区,坚决抗击刘戡所部西援;以第一,第二纵队迅速包围并攻击沙家店之敌整编三十六师师部及一六五旅;以教导旅、新四旅对西援进至常高山之敌一二三旅发动猛攻。经10个多小时激战,即于8月20日傍晚,全歼胡宗南三大主力之一整编三十六师师部及两个旅,取得歼敌6000余人的重大胜利,成为我军进入反攻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
    沙家店战役结束之第三天,我陈谢兵团即在晋南突破敌300多里的黄河防线,逼近潼关。胡宗南慌忙令绥德以北8个旅南撤,保卫其西安老巢。西北我军为继续牵制胡军主力,策应陈谢兵团创建豫西根据地,于9月14日至16日进行了岔口、关庄追击战,给南撤之敌以4000余人的杀伤,迫敌不得不将主力暂留延安、鄜县(富县)地区整补。趁此机会,我以二纵和四纵(9月25日由警备第一、第三旅和骑六师编成)南进黄龙山区,发起黄龙战役,先后攻克白水、石堡(今黄龙县)、韩城、宜川等县城,毙、俘敌宜川中将指挥官许用修以下3300余人。留在内线的一、三纵队和教导旅、新四旅发起了延(延川、延长)清(涧)战役。迅速收复延川、延长县城后,于10月11日晨,攻克清涧县城,敌整编七十六师被歼,中将师长廖昂被活捉。此后,我西野领导为了巩固后方,保障党中央安全,于10月底,率部二次攻打榆林。由于敌城防坚固,我军缺少重火器,加之准备不足,马鸿逵倾巢迅速增援,未能达到预期目的,在歼敌6800余人后撤出战斗,转入新式整军。
    外线进攻阶段(1948年2月—4月21日),我军的作战方案是: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向延安、宜川线出击,得手后继向该线以南进攻,大量歼灭敌人有生力量,拖住胡宗南集团,并调回他支援豫西之兵力,尔后收复延安,进而解放麟游山区。
    针对胡宗南集团确保延安、洛川、宜川,阻我军南进的防御态势,西野指挥部经过反复比较分析,认为把突击方向选择在宜川更有利于围城打援,在运动中全歼守敌与援敌。2月12日至16日,野战军以5个纵队共8万余人,分别从保安(今志丹县)、绥德、米脂和晋南曲沃地区向宜川开进;24日至27日,三、六纵队完成对宜川的包围,并将敌压缩于城内。这时,胡宗南急令刘戡率两个整编师共4个旅的兵力,沿洛(川)宜(川)公路轻装驰援,28日进入瓦子街至任家湾的一个狭长小川道内。我军从公路两侧高地对援敌拦头截尾,形成铁桶包围之势。3月1日上午,经过新式整军运动的全体官兵,斗志昂扬、顶风冒雨发起总攻,激战至下午5时,将敌全歼,无一漏网,随即挥师东进,迅速攻克宜川。宜(川)瓦(子街)战役,是西北野战军转入外线后的第一个大胜利,歼敌整编二十九军军部和整编二十七、九十师共5个旅2.9万余人,毙、俘敌中将整编军军长刘戡、中将整编师师长严明、中将旅长张汉初等将级军官11名,同时调回了胡宗南布防在豫西战场的5个整编师,策应了中原我军作战。
    宜瓦战役大获全胜后,我军乘胜扩大战果,于3月5日分三路挥师南下,发起黄龙山麓战役。经一个多月作战,连克鄜县、中部(黄陵)、宜君、白水、澄城、郃阳(合阳)等县城,进逼蒲城,围困洛川。4月6日,正当我军向西府挺进,决心夺取胡宗南的补给基地宝鸡的时候,延安守敌整编十七师于4月20日晚弃城南逃。被敌人侵占一年一个月零三天的革命圣地延安,21日宣告光复。至此,洛川以北的陕甘宁边区全无敌踪。
    在艰难困苦的转战期间,西野广大指战员怀着“誓死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的坚强意志,万众一心,团结奋战,前赴后继,视死如归;许多团营干部始终冲杀在第一线,表现了高度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顽强战斗、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据不完全统计,先后有24名团以上干部和1.1万余名营以下干部、战士牺牲在这块土地上,而负伤者达3.6万多人次。他们的革命精神和卓著功绩,将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
    (二)
    转战陕北的胜利,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伟大胜利,是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彭德怀司令员等同志英明指挥和领导的结果。在蒋胡军重兵压境,狂横不可一世的严重关头,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同志,一直留在陕北,胸有成竹,运筹帷幄,指挥陕北和全国解放区的军民,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充分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雄伟气魄和革命胆略。
    党中央从1947年3月18日撤出延安,到1948年3月23日东渡黄河,在敌人眼皮下转战了12个县,宿营居住过37个村镇,行程2100华里。在这370个艰难严峻、险象环生的日日夜夜里,中央领导同志胸怀大局,临危不惧,和边区军民同甘共苦,生死与共,历经风险,饱经艰辛,一次次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化险为夷,转危为安。这种胆略和气魄,完全基于对陕甘宁边区、对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的忠诚和热爱,基于对人民群众的深切了解和无限信赖,基于对客观形势进行历史唯物主义的透彻分析。撤出延安的第二天,毛泽东同志的驻地就遭敌机扫射,汽车座位被打坏。有的领导同志从安全角度考虑,主张党中央东渡黄河,暂驻山西。毛泽东同志深情地说:“长征后,我们党象小孩生了一场大病一样,是陕北的小米,延河的水滋养我们恢复了元气。在人民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怎么能离开他们。”“陕北问题不解决,我决不过黄河。”他还说:“哪里群众拥护我们,哪里就最安全。陕北人民好,地势也好,回旋余地大,安全是有保证的。”这是对人民群众何等真挚的感情!又是何等的信赖!也正是在人民群众的处处支援和保护下,尽管敌人在天上有飞机侦察,地下有重兵搜索,还有美国最新式的电台测向仪昼夜监测,却始终找不到党中央机关的踪迹。有时候彼此仅隔一道小山梁,一条小山沟,但毛泽东、周恩来等仍稳如泰山,在小小的窑洞里指挥着举世瞩目的人民战争。
    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志坚持留在陕北的根本出发点,就是心系人民。在转战期间,遇到危险和困难时,他们总是惦记着群众。党中央在王家湾时,数万敌人扑去。当时彭总和我正率西野主力远在陇东作战,急得坐卧不安,电令三边、绥德分区的部队,不惜任何代价顶住敌人。事后才知,敌人已进到距王家湾四五里的地方,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同志还镇定自若地询问、指挥群众坚壁、转移,直到群众到达安全地带,才和警卫部队转移。沙家店战役前夕,党中央转移到葭(佳)县附近,前是滔滔黄河,后有10万追兵,情况很危急。我们立即命令三纵侧击刘戡,掩护党中央,并劝毛泽东同志暂过黄河,刘少奇、朱老总等也来电坦诚相劝。毛泽东同志深情地说:“大家的心意我完全理解,可是我们共产党人不能失信于民呀!”“现在是历史转折的关头,党中央要为人民赴汤滔火,在所不辞!”“这一仗打得好,转危为安,不走了;打不好,就向西走,准备进沙漠。”他毅然同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央纵队,由东折向西北前进,到达梁家岔后,亲自用有线电话指挥了沙家店战役。
    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同志,以中国人民革命事业为重,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始终坚持把指挥全国解放战争的帅旗举在陕北、在政治上有其重大的意义。它给全党增添了无穷无尽的力量,极大地鼓舞和增强了陕甘宁边区、以及全国解放区军民的战斗意志和胜利信心。同时对敌人也是当头一棒,彻底打碎了他们企图驱逐我党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出西北的妄想。
    转战陕北的胜利,还在于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同志为陕北战场制定了一条符合实际,克敌制胜的正确作战方针。正象彭总在一次会议上讲的:“这是毛主席‘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强大之敌’的作战原则的胜利;是毛主席‘蘑菇战术’的胜利。”早在蒋介石、胡宗南策划进攻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军事部署时,毛泽东同志就思考着是坚守延安、还是主动放弃延安?以及如何对付敌人进攻的重大战略问题。3月18日,即党中央撤离延安的当天,毛泽东、周恩来同志召集彰总、王震和我,一起研究了撤离延安后我军的作战问题。毛泽东同志客观地分析了敌人在兵力、装备上的绝对优势和陕北群众基础好,地形复杂,回旋余地大,便于我军机动作战的有利条件,胸有成竹地提出了诱敌深入,陷敌于十分疲惫、十分缺粮之困境,然后抓住有利战机,集中优势兵力,在运动中逐个加以歼灭,牵制胡宗南集团主力于陕北战场的作战方针;并且研究了兵力的具体部署和在青化砭地区打伏击战的意图。4月15日,毛泽东同志正式向西北野战军发出了《关于西北战场的作战方针》,要求我们继续过去诱敌“游行”的老办法,在现地区再周旋一个时期,目的在使敌达到十分疲劳和十分缺粮之程度,然后寻机歼灭之。还要求我们向全体指战员说明,“这种办法叫‘蘑菇’战术”,“是最后战胜敌人的必经之路”。以后战争的整个进程,完全证实了毛泽东同志这一作战方针是完全英明正确的。敌人尽管骄横一时,侵占了我主动放弃的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所有县城,但被我军用“蘑菇”战术磨得精疲力竭,断粮绝食,终于丧失大量有生力量而陷于绝境。仅仅一年多,敌人在损失兵员10万人之后,不得不狼狈逃出陕甘宁边区,落了个“人地皆失”的悲惨结局。
    作为西北野战军司令员的彭德怀同志,怀着对革命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忠心耿耿,竭诚尽智,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毛泽东同志的军事思想和作战原则。他深入前线,掌握敌情,运筹帷幄,呕心沥血,机动灵活地进行指挥,为夺取转战陕北的胜利立下了卓著功勋,在边区人民心目中筑起了一座留芳千古的丰碑。
    (三)
    “战争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转战陕北的战争,是人民的战争,胜利也是人民的胜利。胡宗南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开始后,中央西北局和边区政府,立即动员和组织各级党委、政府和160多万群众迅速进入战争状态,一切工作服从战争,男女老少都为战争服务。那时候,所有党、政、企业、学校的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县不离县,区不离区,乡不离乡,就地坚持各种形式的斗争,处处都是为“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保卫陕甘宁边区”而战的繁忙景象。
    蒋胡军进攻延安前后,全边区共组织了两万余人的游击队和十多万民兵,活跃在整个陕北的沟沟岔岔,山山峁峁,断敌交通,打敌据点,伏击车队,缉查敌特,配合主力作战,搞得敌人昼夜不宁。仅延安游击队13个月就同敌作战128次,歼敌731名,缴获各种武器590支(件),击毁汽车两辆,破敌电线20多公里,以至拔除了敌长官部设在枣园的特务机关。南泥湾垦区游击队,在敌人攻占该地后一个多月,就在延(安)宜(川)公路两侧七战七捷,毙、俘胡军270名,缴获面粉991袋,临真区政府很快恢复工作。延川游击队在1947年4至6月,共捕捉敌侦探和逃兵520人,逮捕伪保长18人,完全摧毁了敌人刚刚搞起的保甲统治。沙家店大捷后,敌7个旅南逃,沿途民兵和游击队设置路障,连续出击,使敌15日内行程不足100公里,我追击部队迂回敌前,击溃4个整编旅,歼敌4100余人。在敌后游击战中,涌现了一大批英雄集体和功臣模范,许多同志光荣献身,他们被边区人民永远敬仰。
    在转战陕北的日子里,边区的男女老少,都紧急动员起来,勇敢地参加担架运输、供应粮草、挑水送饭、做鞋洗衣、带路送信、救护伤员、站岗放哨、坚壁清野等支前活动。据1947年3月至1948年2月的不完全统计,全边区参加抬担架、当向导、后勤运输、看押俘虏、修筑工事的民兵民工达218.2万人次,支援牲畜147.8万头,做军鞋92.9万双,筹送粮食120余万石,柴草1.2亿斤,动员了4.2万青年参了军。
    广大群众宁肯吃糠咽菜,也要把仅有一点粮食送给自己的军队。1947年10月间,我在绥德、米脂、清涧一带,亲眼看到许多乡亲把还未完全成熟的高粱、豇豆采收回来,连夜炒干交给部队,清涧县东区直川山,有个闹红时期的妇女模范刘大娘,听说毛主席也和大家一起吃黑豆榆树叶子面,难受得热泪直流,把坚壁在后山的五升麦种、三升豌豆种取回,连夜磨成面,杆成杂面条,托人捎给毛主席。
    边区160万群众都是人民军队的耳目,自动探听敌情,传递情报,敌人的一举一动我们都了如指掌;而对敌人却严密封锁消息,守口如瓶,使敌人象瞎子一样乱撞乱窜,不是跳进我伏击圈,就是被我小部队牵上到处“游行”。羊马河全歼敌一三五旅后,为了攻打蟠龙,我三五九旅诱敌北进绥德。董钊、刘戡率领的9个半旅排成纵横几十里的方阵,从我军隐蔽集结的地区通过。当时西野指挥机关就驻在一个叫新庄的小山村,敌人在山岗上象放羊似的搜索前进了三四个小时,却丝毫没有察觉。
    人心的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有全边区的人民竭诚至亲地拥护我军,无私无畏地支援我军,必然陷敌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而遭到灭亡。
    在纪念转战陕北胜利40周年之际,兰州军区党史办和陕西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这本历史资料书,是一项很有意义的事情。它既宣传歌颂了转战陕北这一历史性的伟大胜利,又能教育启迪后人,书中所记叙的广大军民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和高尚的精神风貌,无疑将鼓舞和激励各族人民团结奋进,为贯彻党的十三大路线,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作出新的贡献。


转战陕北/兰州军区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