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全文图书 > 转战陕北
回忆与研究 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上——记转战陕北中的周恩来同志


    在党中央转战陕北的一年零五天中,周恩来同志关心群众的安全和疾苦,帮助群众搞好生产和生活的事迹,在途经的12个县,居住过的30多个村庄中,处处可见。他既是革命战争的领导者和指挥者,又是关心群众的有心人和倡导者。虽然历史的这一页已经成为遥远的过去,但历史的昭示却还历历在目,令人敬佩。
    (一)
    周恩来每到一地,都要和群众接近,谈谈情况,作些调查研究。每当遇到危险和困难时,总惦记着群众。中央机关在王家湾时,数万敌人扑来,我军主力远在陇东,跟前只有四个连的警卫部队,情况紧急。毛泽东、周恩来等先安排群众转移到了安全地带,然后自己才和警卫部队转移。
    1947年8月16日晚,中央机关转战来到葭(佳)县曹庄,后有敌军追来。毛泽东和周恩来十分关心群众撤退工作的进展情况,一方面派人去协助干部、群众组织转移,一方面让部队迅速架设电话线,要直接与县委通话,询问情况。电话线接通了,周恩来连口水都没来得及喝,拿起话筒询问情况。当他从对方的回答中知道县城和黄河沿岸一带工作,还没有做妥当时,心里很着急,一再告诉他们要抓紧转移,抢在敌人前头,把伤病员、家属全部送过河去,做好坚壁清野,绝对不能让群众的生命财产遭受损失!周恩来的话是那么明晰,那么亲切,县委书记张俊贤接完电话,心里热乎乎的。为了迅速搞好转移工作,他连夜召开了干部会议,研究加快搞好这一工作的措施。县委组织了几路人马去帮助群众搞好转移与坚壁清野工作。一路迅速到达了沿黄河岸的螅镇、木头峪等渡口,把全部船只划到河东岸;另一路帮助群众把毛驴、羊只、粮食弄上山……当这些工作刚刚做完,敌人就来了,先是到了螅镇扑了个空,接着又在木头峪扑了个空。19日清早,当敌人到了葭县城后,什么也没有捞到。
    (二)
    陕北本来是土地贫瘠、人民贫困的地方,在我党领导下,虽然人民的生活状况有了改善,但是战争影响了生产,加上蒋胡军的洗劫,有些地方的人民生活就靠黑豆、糠秕和树皮充饥。党中央机关居住过的地方,有好几处老乡原来吃的是小米和黑豆稀饭,现在只能吃到米糠、秕谷和瓜菜合在一起加一点黑豆熬成的糠菜糊糊。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也一样吃这种糠菜糊糊,几次把边区政府送给中央机关的小米送往前方。那时,中央机关干部、战士的生活都十分困苦,有时吃整麦、整黑豆,能吃到小米就算是改善了生活。即便如此,当中央机关住在杨家沟时,经周恩来提议,党中央还号召中央机关的干部、战士每人每天节约一两粮支援人民,共计节约了黑豆70石、小米30石,分给了驻地的人民和邻近村庄的烈军属。
    战争造成的饥荒是普遍的,广泛弥漫于陕北大地上。为了及时解决整个解放区的困难,周恩来一面指出要搞好生产自救,一面为中央草拟了一份给晋冀鲁豫解放区徐向前、滕代远、薄一波并转太岳区党委的电报,申明“陕甘宁边区半年来受敌摧残甚重,一切县城及大多数乡村均被敌占领过,加以今年先旱后涝,收成极坏(只有三成左右),晋绥又为贫瘠之区,亦遭旱涝,故两区粮食无法长期供应部队作战及大批后方人员,居民饥饿者甚多。因此,陕甘宁、晋绥两区,今年须从太岳筹拨5万石(300斤一石的)细粮,方能渡过难关”;“想太岳现已获有汾河下游广大新区,主力又向河南作战,筹拨此数似有可能,望太岳区党委即与晋绥贺(龙)、李(井泉)电商拨运粮食地区与路线,并须由洪(洞)、赵(城)先拨一部,赶运吕梁,运输方面也须太岳负责帮助。”
    晋冀鲁豫解放区特别是太岳区接到电报后,立即给了陕甘宁、晋绥地区以大力支援。
    (三)
    陕北人民同党中央有着深厚的感情,只要有一点可能,总要把仅有的一点好吃的东西,送给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在指挥沙家店战役的那些日子里,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工作非常繁忙,一连三天三夜没有休息,伙食又差,身体越来越消瘦。群众看见了,心里实在过意不去。一天,群众杀了两只羊送到毛泽东、周恩来的住地。大家千嘱咐万嘱咐,要炊事班的同志把这羊给毛主席、周副主席做着吃了。过了不大一会,周恩来出来招呼了大家,笑容满面地说,谢谢大家对毛主席的关心,不收你们不走,好!我们收下了。党周恩来把大家送出院子之后,根据毛泽东的指示,把那两只羊又转送到伤员灶上了。
    这样的动人事迹何止一次!还是在沙家店战役后,乌镇区的群众为了庆贺胜利,做了几罐子黄米酒,翻山越岭,抬到毛泽东所在的朱官寨,慰劳党中央和部队。可是,毛泽东和周恩来坚决不收。毛泽东给送来米酒的群众分析了当前的形势,教育大家要厉行节约,支援前线,夺取全国胜利。他说:“沙家店战役是个转折点,我们马上就要打到蒋管区去,大家要做好一切准备,迎接全国的胜利。”听了毛泽东的话,大家都为大好的形势欢欣鼓舞,但因为酒没有被收下,心里总有点不高兴。周恩来站在一边,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过了几天,周恩来特地把县委书记张俊贤找来,恳切地说:这里遭受了敌人的破坏,群众生活艰苦。我走了几个村子,看见群众粮食很困难,朱官寨有几家连瓜蔓都吃了。要好好安排群众生活,组织好生产,不要管我们。接着,周恩来把话题一转,又询问伤病员的生活情况。
    中央机关住在神泉堡时,正是秋庄稼即将成熟的季节。人们高兴地说,再有几天我们就拿新小米招待党中央、毛主席啊!不料,农历八月十五、十六连刮两天西北风,气温突然下降,早霜来了,满山满坡的庄稼一下子全给冻死了,群众都很着急。看到这种情况,周恩来心里很不安,就在百忙中,发动组织战士帮助群众抢收抢种。由于胡宗南部队的抢劫,加上自然灾害的侵袭,种麦时麦种极缺。为了帮助群众解决这个困难,毛泽东和周恩来从机关灶上拿出大家节省的4斗麦子,送给军属马占海和贫农们及时下了种。人们深情地说:“日出东方满天红,来了救星毛泽东。山上的松柏根连根,党中央和咱心连心。”
    (四)
    在转战途中,周恩来经常教育干部和战士:人民经过敌人的抢劫、烧杀,生活很苦,大家要爱惜他们的一草一木。在途经横山县石湾镇时,粮草来不及疏散,为了不致落入敌人手中,当地干部主张烧掉。周恩来知道后说:“不能,粮草是人民的血汗,连一根草也不能烧。”他冷静地告诉当地干部:“化整为零,把粮草分散给群众来坚壁。我们要相信群众的力量和智慧。”
    周恩来经常对干部、战士进行拥政爱民教育,许多同志都能回忆起聆听周恩来作报告的情景。1947年9月25日,毛泽东带领部队由葭县朱官寨转移到县西南的神泉堡、阎家峁一带。神泉堡是山沟里一个不大的村庄。由于胡宗南部队的抢劫、烧杀,人民的生活非常困苦,山坡上的枣子几乎成了度荒的主食。看到这种情况,周恩来的心情无比沉重。他环视了站在山坡上值勤的战士,决定给部队再作一次报告。第二天下午,他把驻在神泉堡的一连的干部、战士集合在枣树下,慈祥地说:“现在正是秋收的时候,同志们要积极帮助农民秋收,人民经过敌人的抢劫、烧杀,生活很苦,大家要爱惜他们的一草一木。”随后他用生动具体的例子教育大家说:“比如一个枣子是很小的,可要经过一年才能长成,你如果摘下来吃了,就会影响到共产党和解放军的名声。一个人做一千件好事,别人认为是应该的;要是做了一件坏事,很快就传开了。你们要做好事,不要做一件坏事。”周恩来的讲话对大家教育很大。会后,周恩来和干部、战士一起去帮助老乡收秋。在收秋中,大家互相勉励着:“咱今后可要严格要求自己呢,遵守群众纪律,搞好拥政爱民工作。这是我们人民军队区别于一切反动军队的根本标志啊!”不久,毛泽东就在这里发表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行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两篇光辉著作。
    (五)
    毛泽东、周恩来处处关心为战争做出极大贡献和牺牲陕北人民,陕北人民在极端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保卫了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
    在转战中,毛泽东化名李得胜,周恩来化名胡必成。一次,中央机关转移时由于偶然疏忽,敌人进村后搜查到了写给李得胜、胡必成的信封。但是老百姓坚决不吐真情,敌人还是不知道住在这里的就是中共中央机关,李得胜、胡必成就是毛泽东、周恩来。周恩来向群众说,你们要做好坚壁清野,不让敌人夺到一粒粮食,要饿死他,困死他。胡宗南部队打进陕甘宁边区后,吃、穿、用什么也得不到,每天要用10架飞机运粮食才够他10万人吃,还不算弹药补给的运输。胡宗南军队所到之处,不但找不到一个人、一粒粮,而且连一口锅、一只碗也找不到,只好在石板底下架起火来烙饼子、炒马料,经常是爬山梁、睡野地、啃干根,有时什么也吃不上,饿得头晕脸肿,拖得精疲力竭,还不断遭到民兵和游击队的袭击,苦不堪言。
    在峰恋起伏的陕北群山里,在人民的海洋中,我们同国民党军队象捉迷藏一样,我打他,得心应手;他打我,找不到主力。有时候,彼此相距几里路,我们知道他们,他们不知道我们。有时候,彼此只隔一条小山沟,我们看见他们,他们看不见我们。中央机关所到之处,老百姓看到这支队伍电线多,驮骡多、背盒子枪的多,猜测到是高级领导来了;很多老乡还认出了毛泽东、周恩来等,可大家都是心里明白,绝不向其他人传说。敌人拷打群众,逼问中央机关的踪迹。群众的回答是:“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老百姓的《信天游》唱道:
    “瓜连的蔓子,蔓子连的根。
    老百姓连的是共产党,共产党连人民。”
    1948年3月21日,天气晴朗,春色宜人。毛泽东、周恩来率领中央机关全体人员从杨家沟出发了。崖畔上,大路两旁,站满了欢送的人群。毛泽东、周恩来含笑向人群频频挥手,队伍整齐有序地行进。3月23日,毛泽东和周恩来等由吴堡川口渡过了黄河。从此,结束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转战陕北的战斗岁月。

转战陕北/兰州军区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