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全文图书 > 延安革命遗址
中共中央在陕北名堡——瓦窑堡 谢子长陵——齐家湾

    
    谢子长陵(新陵),位于烈士家乡子长县城东北齐家湾村。
    谢子长,原名世元,后改德元,号浩如。1897年1月 19日出生于安定县(今子长县)枣树坪(今属李家岔乡)一个农民家庭。1925年在北京(1930年改为北平,1949年又改为北京)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底,由北京回到陕北,从事兵运和农运工作。1927年10月,领导了清涧起义。1928年5月,又领导了渭华起义。历任西北工农革命军副总指挥、西北反帝抗日同盟军总指挥、中国工农陕甘游击队总指挥、陕北游击队总指挥等职。1934年8月26日,谢子长在清涧河口战役中负重伤。1935年2月21日,因伤势恶化在灯盏湾(今属子长县石家湾乡)逝世,时年39岁。
    为了纪念谢子长同志,1935年,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决定改安定县为子长县。1939年8月,在烈士故里枣树坪建立子长烈士陵墓。8月23日,毛泽东亲笔题词:“民族英雄,虽死犹生”,并题写了碑文。
    1943年3月,陕甘宁边区政府第12次政务会议通过决议,决定在瓦窑堡齐家湾新建子长陵。1945年春,谢子长陵工程动工,由工程师路纪坤承担设计任务,李海良先生主持施工,于1946年春竣工。
    1946年2月17日,谢子长烈士遗骨由枣树坪迁至齐家湾安葬。在陵园门前设立灵堂。18日,驻子长县的新四旅指战员和谢子长的亲属举行祭奠仪式。,中共中央西北局敬献挽联:“一生为人民创造红地;百姓到如今叫你青天。”19日上午,谢子长陵落成典礼和公祭大会在齐家湾隆重举行,到会的有各界代表和群众2万余人。毛泽东为谢子长陵题词:“谢子长同志千古。前仆后继,打倒人民公敌。”朱德题词:“子长同志,陕北人民领袖,前仆后继。”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刘伯承、贺龙、彭真等领导同志也为谢子长陵题了词。
    1947年,国民党胡宗南部队进犯陕甘宁边区,谢子长陵遭到严重毁坏。
    1952年,陕西省人民委员会拨款重修谢子长陵。重修工程由绥德专署(当时子长县属绥德专区所辖)和子长县人民委员会主持,1954年11月竣工,并改名为“子长烈士纪念馆”。之后,各级政府又陆续拨出专款,对谢子长陵进行了维修。现陵园南北长120米,东西宽70米,占地面积8400平方米。园内各种长青树枝繁叶茂,气氛庄严肃穆。园内建有灵堂、碑亭、纪念塔和谢子长烈士的石雕像及东西两座展室。2001年,纪念馆对介绍烈士生平的陈列内容作了调整。共分投笔从戎、民呼青天、高原枪声、风雨兵营、桥山红旗、重整旗鼓、壮志未酬、丰碑永存八个部分,介绍了谢子长传奇式的一生。1988年5月邓小平题写了“子长陵”三个字,子长陵现由子长县民政局管理,为全国第二批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参见姬乃军著《延安革命旧址》文物出版社,1992年12月出版)

延安革命遗址/延安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陕西:延安天正印务有限公司,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