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全文图书 > 延安革命遗址
新闻单位遗址 清凉山中央印刷厂

    
    中央印刷厂遗址,位于延安清凉山万佛洞为中心的山腰。
    中央印刷厂的前身是中华苏维埃西北办事处财政部国家银行印刷所。主要印刷苏票,面值有壹角、贰角、伍分、贰分4种。1935年11月由陕北省财政部划归西北办事处财政部。贺子珍任所长。1936年2月,朱华民接任所长。同年7月,迁至保安(今志丹县城)。1937年1月,迁驻延安清凉山。
    工厂利用万佛洞作机房和库房,万佛洞右上边的6间房是排字房,在万佛洞右下边紧靠小石洞外修起的一排6间房是机房(小石洞里安装一台四开印刷机,小石洞外的房子里安装两台对开印刷机)。厂部设在万佛洞左上角的一个石洞里。在万佛洞上面,工厂职工自己动手打了40多孔土窑洞,做为职工宿舍。厂部北边的一块小平地,是一座简易礼堂,全厂职工大会、文艺演出、舞会都在那里举行。
    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便开始筹建印刷厂。祝志澄等奉命前往西安、武汉、上海等地,秘密采购印刷机器,招聘技术工人。3月,中央印刷厂正式成立,驻清凉山。同年4月24日创刊的《解放》周刊,由中央印刷厂印刷。5月,中央印刷厂迁驻延安城内钟楼(今延安市邮电局附近)。10月,中央印刷厂迁回清凉山。中央印刷厂首任厂长朱华民。中央印刷厂从1937年9月9日起,改第390期《新中华报》为铅印(以前均为油印)。该厂主要承担的印刷任务是《新中华报》、《解放日报》、《共产党人》、《今日新闻》、《中国工人》、《中国妇女》、《中国青年》、《中国文化》等报刊杂志。并承印各种政治理论、文艺书籍,政令文件,干部读物,课本教材,救国公债券,粮票,料票等。1939年6月至1940年底,该厂还承印了面值分别为贰分、伍分、壹角、贰角、贰角伍分、伍角、柒角伍分七种“光华商店代价券”。
    1939年,该厂有工人70余名,分设6个部,即:印刷部、机器部、排字部、装订部、铸字部、刻印部。厂内有铅印机3部,石印机3部。到1946年底,全厂共有职工169人。主要设备是对开机5部、四开机1部、圆盘机3部、造油墨机1部,铸字炉3座、打版工具2套。
    1939年春至1940年2月,该厂还在高沟口(今属安塞县王窑乡)设立过分厂。以后,又在太行山、晋西北、大青山等地建立了分厂。
    中央印刷厂的生产规模逐步扩大。1941年,该厂排字2400万字,印刷用纸2415令;1942年,排字3600万字,用纸3464令;1943年,排字4000万字,用纸4471令;1944年,用纸4800令;1945年,用纸5080令。
    1943年6月16日,经中央印刷技术人员和工人反复试验,用国产毛边纸取代进口的薄型纸制作纸版取得成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印刷成本。同年10月至12月,该厂工人还在清凉山雷公洞下方建成大礼堂一座。这座当时估价约值310万元边币的礼堂,实际仅耗资19.7万元边币。在大生产运动中,该厂工人佟玉新当选为边区特等劳动英雄。李平当选为边区第二届参议会参议员。祝志澄、杜延庆参加了党的“七大”。
    1945年8月下旬的一天中午,中央印刷厂的全体职工像往常一样,正在忙着排版、印刷、出书。不一会,铃声响了,全体职工紧急到山上礼堂集合。突然,有人指着门口说:“毛主席来了!”博古戴着他那一副深色金丝眼镜,陪着毛主席来了。毛主席穿着一身干净的灰布制服,穿着布鞋,戴着灰布八角帽,微笑着向大家招手。博古向大家介绍说,毛主席要到飞机场迎接美国特使赫尔利,趁飞机还没有到达,特地来看望大家。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毛主席的到来。毛主席向大家讲了抗战胜利以后的前程,接着又说:“你们是新闻出版单位,要搞好党的宣传工作,及时地把党的主张、方针、政策传送到人民中去,去发动广大群众。”
    中共中央领导同志都很重视印刷厂的发展。1945年4月,董必武到美国参加联合国的制宪会议,会上有较高标准的经费供给,但董老连一条毛巾都没买。他节约各种费用,省下2645美元,给中央印刷厂买了打字机和印刷机。
    1946年11月,中央印刷厂开始在子长县冯家岔筹建战时印刷厂。1947年初,总厂迁往冯家岔。同年3月14日,中央印刷厂留守清凉山的同志在印刷完《解放日报》第2118号后,撤离延安。从3月16日开始,《解放日报》改为四开两版,在冯家岔印刷出版。3月27日,中央即刷厂印完了最后一期《解放日报》(第2130号)。随后,大部分同志随廖承志东渡黄河,前往华北。一部分同志则带着一台圆盘印刷机和一台石印机,在范长江带领下,随中共中央机关转战陕北,并负责印刷《参考消息》和“战报”。
    中央印刷厂在艰苦的战争岁月里,在各种物资和技术设备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食粮,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谢觉哉赞颂道:“马兰纸虽粗,印出马列篇。清凉万佛洞,印刷很安全。”
    1948年春,该厂撤销,其职工一部分后来到了《陕西日报》社印刷厂,一部分到了《延安报》社印刷厂。
    1947年3月,印刷厂大礼堂被国民党军队破坏。山上的土窑洞后来由当地居民保护使用,其余遗址由清凉山文管所保护管理。(见《伟业胜迹》)

延安革命遗址/延安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陕西:延安天正印务有限公司,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