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文学校是以军委编译处和军事学院俄文队为基础组建的,校址设在清凉山北侧的丁泉砭。1942年8月8日,举行了开学典礼。朱德、叶剑英、吴玉章等出席表示祝贺。校长曾涌泉。校部设教务处、政治处、总务处、编辑部、翻译部等。当时学校共有师生员工200余人。
俄文学校隶属于军委总政治部。学校以学习军事知识为主,吸收各国关于近代军事技术知识,培养具有军事知识及坚定的政治立场的高级翻译干部为目的。学校还承担翻译俄文著作的任务。学制二年。第一年进行政治教育,专修俄语语法及作文、翻译练习。第二年以俄文原版军事著作为教材,并锻炼和提高翻译能力。
1944年4月,俄文学校改为延安外国语学校。下设俄文系、英文系。
1945年9月以后,学校停办。大部分教师和学员奔赴华北和东北地区。一部分师生被分配到军委外事组工作。
俄文学校(包括后来的延安外国语学校)校址,仅存部分土窑洞和依崖凿挖的石窑洞,现被群众占用。
(见《延安革命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