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瓦窑堡的旧居共有两处,均位于瓦窑堡城内。
1935年12月13日,毛泽东等在直罗镇战役结束后,由鄜县,经甘泉、安塞等地,到达瓦窑堡,住在中山街北侧中盛店院内。院内共有砖窑8孔,分为两排,每排4孔。第一排靠东侧第一孔窑洞系通向后院的通道。毛泽东住在第二排靠西侧的两孔窑中。窑内陈设极其简单。西起第一孔窑为会客室,有木桌、椅、条凳和地炉。第二孔窑为卧室兼办公室,窑掌有炕,窗前有木桌椅。两窑间有过道相通。
在此期间,毛泽东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写下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12月15日,毛泽东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的名义,发布命令,要求改变对富农的政策,使富农对革命采取中立态度。1936年1月15日,毛泽东和周恩来、彭德怀签署了由西北军事委员会发布的《关于红军东进抗日及讨伐卖国贼阎锡山的命令》。1月25日,毛泽东和周恩来、彭德怀等20名红军将领发出《致东北军将士书》,表示愿同东北军团结一致,共同抗日。
1月26日,毛泽东率东征红军离开瓦窑堡,经延川县境前往延长。
1936年5月18日,毛泽东率领取得东征胜利的红军返回瓦窑堡,住在城内下河滩。院内有砖窑5孔,坐北面南。东起第三孔为卧室,第四孔为办公室,窑内地下为一座小防空洞。其余窑洞均为工作人员住宿。6月21日,毛泽东与中共中央机关离开瓦窑堡,经安塞县境,前往保安(1937年9月后改为志丹县)。
毛泽东在瓦窑堡的两处旧居现均由子长县瓦窑堡旧址管理所管理,已正式对外开放。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