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全文图书 > 延安革命旧址
延安市 陕甘宁边区丰足火柴厂旧址

    
    1940年夏,八路军一二○师收复晋西北方山县,接收了一个由日本人开办的梗片厂,筹备成立火柴厂。后迁至吴堡县岔上村,成立西北火柴厂,该厂由陕甘宁边区政府和晋西北行政公署合办。1941年9月,迁至绥德义合镇。从同年10月开始,将工厂的机器逐步转运延安,与设在延安桥儿沟的新华化学厂合并,崔仲任厂长,尹希圣任副厂长。并从太原双福火柴厂招收熟练技术工人5名。
    1942年4月,西北火柴厂由桥儿沟迁至宝塔山南麓。同年10月,西北火柴厂委托新华化学厂研究室研究人员程树仁和王增荣,开始试验制造火柴必需的磷,多次失败,几经曲折,于1943年10月终于试制成功。磷的试制成功,为边区火柴工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1944年3月1日,火柴厂在狄青牢(今属延安市桥儿沟乡)正式成立,并定名为陕甘宁边区火柴厂。由于该厂主要生产的产品商标为“丰足”牌,所以也称丰足火柴厂。厂长杜子秀,副厂长尹希圣。厂部下设蘸头股(股长张宪武)、盒片股(股长裴福海)。在正式建厂并投产的当年3月,生产火柴11箱。同年7月,月产已达114箱。同年底,该厂在工艺实习厂副总工程师钱志道的指导下,试制成功氯酸钾。至此,制造火柴所需的原料均能自产,保证了边区日用火柴的生产自给,直接挽回了边区进口火柴所需的大量外汇支出。该厂张宪武当选为边区甲等劳动英雄和边区参议会参议员。
    1945年初,火柴厂迁至石疙瘩(今属延安市河庄坪乡)。为了迎接党的“七大”的胜利召开,火柴厂还特制了印有毛泽东主席头像图案和毛主席手迹“深入实际,不尚空谈”的纪念火柴盒。
    1947年3月,火柴厂奉命撤离石疙瘩,转战安塞等地。1948年5月迁回延安东关黑龙沟恢复生产。1949年6月,火柴厂改由陕北实业公司领导。同年底,与延安新华化学厂合并,组成延安丰足火柴厂(现为延安火柴厂),厂址设在兰家坪。
    边区火柴厂在桥儿沟和宝塔山南麓、狄青牢、石疙瘩等地旧址,仅保留部分土窑洞。

延安革命旧址/姬乃军.—北京:文物出版社,199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