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5月17日
王观澜
革命竞赛,是保证按期完成或超过某种任务的最好工作方法。这一个工作方法——革命竞赛,在春耕运动中是起了许多作用,在不少的区乡中间,发动了广大群众最高度的劳动热忱去种庄稼,如瓦窑堡市一乡、七乡和秀延六区的二乡、三乡,在决定了竞赛目标以后,并发动各个农村以至各家群众为着一定目标进行比赛,极大的提高了群众生产情绪。但是我们还有很多地方的革命竞赛,还只限于上层,限于个别负责人,如只决定某县同某县比赛,某区同某区比赛等,究竟比赛一些什么?群众是不是同意我们提出的各项比赛条件,为这些条件按时完成与超过而斗争,却完全不去注意。甚至有些地方,群众连自己的区乡同哪一区乡比赛都不知道!这种有名无实的竞赛,对于实际工作的推动,是没有什么帮助的。因此本部为着完成春耕运动的任务,为着推动夏耕工作的顺利进行,为着更广泛的高度的发动群众的劳动热忱,为着把落后的区域带上前来,把先进区域更推向前进,推动整个运动前进,特有如下指示:
一、革命竞赛,不应止限于上层、止限于个别负责人,应该深入下层,深入群众。动员广大群众,各为完成同一的竞赛条约而斗争。
二、竞赛条约的内容,最好由群众自己提出,最低限度也要使每个参加竞赛的人,对竞赛条件都同意都懂得。竞赛条约的内容,要具体,要有时间性(如增加几成生产,每层地增加多少肥粪,多锄几次,什么时候种完秋等)。
三、不论区与区、乡与乡、村与村竞赛,双方都应该推出革命竞赛代表,订立竞赛条约协同,代表则应将所决定竞赛的条约内容,向推选自己为代表的群众,报告宣布,动员群众为着完成这一条约内容而斗争。
四、革命竞赛条约的完成程度如何,要经常的检查。如在某一农事的节候告结束时,应将该时期对这一工作执行的情形如何,指出优缺点,使双方群众了解。特别好的,应该在各种群众大会上大大的加以奖励赞扬,激发落后者。假如没有这种检查,就不能把群众的热忱,经常性的提高而及时推进工作。
五、革命竞赛条约订立后,到终结时,一定要做一次总结。总结要细心,要正确估计到各方面,如谁是优胜者,优点在哪里,应该清楚的指出来。同时缺点亦须同样的指出。对于今年各地的农业生产增加了几成,解决了一些什么困难,劳动互助社,妇女生产学习组,实际情形如何,实在起了什么作用,在秋收时,应该做一次总结。对于优胜者,除实行名誉奖励外(利用各种群众会上去宣布或在报纸上表扬),并应给以物质上的奖励(如奖旗、铧、农具、肚兜、鞋面布等)。准备用费多少,要在奖励前一月,由各级土地部(科)按级报告中央土地部。在总结前,在每项农事告一段落时,都应有详细检查,使总结时得有正确的结论。
各级土地部(科)接此信后,应立即检查过去在春耕运动中的革命竞赛情形,不对的,应该改正。务使这一工作成为完成任务的最好方法。
原载《王观澜文集》第72——74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