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全文图书 > 圣地风云录
历史风云在这里重现—纪念馆展出文物巡礼







    延安革命纪念馆位于延安城北三华里处,背靠垴畔山,面对延河水,视野开阔,环境幽美。该馆是为宣传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伟大实践而设立的一座专门性的博物馆。自1950年建馆以来,经过四十多年的建设,馆藏文物达35000多件,历史照片千余张,在各级组织的关怀下,已逐步成为对国内进行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教育的“基地”,成为对外宣传中国,宣传陕西的重要“窗口”。
    陈列室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陈列面积达3500平方米。陈列内容依历史顺序加专题分十一个单元展出,共有历史照片600余幅,各类文物近1000件。这些生动形象的革命文物,逼真地反映了延安时期的斗争史,使已逝的历史画卷在这里得到了重新展现。置身其中,仿佛把人们又引入延安时期那个令人难忘的火红岁月——
    第一层室
    第一层室在前言与党中央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活动路线电动图后,展出了两个单元的内容。在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部分,展出了魏野畴写给刘以仁的信、翻译的《美国史》及皮箱;李子洲读过的书、用过的文具盘、戴过的礼帽;刘志丹用过的砚台、皮带、大衣、马鞍子、给刘林圃的挽联;谢子长的眼镜、手枪,红27军红三团政委李赤然用过的公文包等。中线柜中陈列的榆木炮、假机枪、大刀、鬼头刀、种豆豆枪、假盒子枪、土别子手枪、五枝梅枪、土枪、长矛等,体现了创建红军武装与根据地时的艰难。星星之火就是靠这些极其简陋的武器点燃的。同时展有榆林总工会用过的茶壶、铁锅、灯笼,渭华起义用过的大刀、长矛、军号,清涧起义用过的步枪,旬邑起义用过的大鼓。
    在红军长征到陕北部分,展出了一组长征中红军战士的武器与用具。有关向应用过的铝锅、成仿吾为一位红大学员保存下来的毛毯、战士张贵胜的茶缸、周根山的皮带、还有长征路上一直用到陕北的油印机、干粮袋、子弹箱、草鞋、竹碗等。这每一件文物,都有一个生动感人的故事。
    第二层室
    步入第二层室,迎面的玻璃柜中陈放着一件一级珍贵文物——小炕桌。它是1936年2月东征时,毛泽东用过的。此室内容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坚持持久抗战两部分。主线上陈列有红军东征中红一军团政治部在山西洪洞县白石村进行抗日宣传时用过的铜钗和铜锣,有周恩来用过的小塘瓷碗,毛泽东在保安时赠送给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军八角帽(复制品),有山西群众为红军战士运粮用过的柳条篓,有纪念西安事变11周年时发行的邮票。
    在坚持持久抗战部分,陈列有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后,战士佩戴的臂章、服装。毛泽东在延安窑洞里写的不同版本的《论持久战》与《新民主主义论》两本书,陈放在两个特制的柜子里,突出而又醒目。在河防保卫战电动示意图下,陈列着我河防部队用过的一门大炮。它为阻止日本侵略者渡河,保卫陕甘宁边区立了大功。今天,看到它,仍可想象到当年战斗的激烈。在中线上有两个武器柜,一个陈列着一支步枪和一袋小米,一个陈列着敌后根据地军民用过的各式地雷和原始的武器。抗日战争中,我人民军队就是用小米加步枪的劣势装备,打败了武器精良的日本侵略者。毛泽东人民战争的思想武装了千百万老百姓,在敌后开展了波澜壮阔的人民游击战争,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日寇这头野牛终于在人民战争的烈火中被烧为灰烬。因此,毛泽东得出了一个科学的结论——兵民是胜利之本。同时展出了平型关战斗中击毁的敌汽车残片,百团大战中我军缴获日军的战利品。
    第三层室
    第三层室是五、六单元。
    在陕甘宁边区建设部分,依次陈列着边区参议会议员证、边区政府的红色大印;后勤荣誉队送给神木县拥军模范王补梅大娘的锦旗;杨家湾模范小学教学用过的天平,学生自制的桃核算盘;中央医院保健药社用过的印章、戥秤、处方集,中央医院医生用过的出诊箱、内科主任魏一斋用过的听诊器,马海德大夫撤离延安时带出来的部分药品如行军散及部分手术用具;有李石函捐赠的其父亲李木庵收藏的《怀安诗社》部分诗稿,有郭沫若、周扬、贺敬之、李季、欧阳山、洗星海、王大化作品的手稿,古元的木刻画,陕北剪纸等;1942年文艺座谈会后兴起的秧歌运动中用过的实物:镰刀、斧头、唢呐、腰鼓、板胡,同民间艺人、全国著名的曲艺大师韩起祥说书用过的三弦集中在一个专柜中展出。
    中线柜里集中展出了反映延安时期气象事业的一组文物,除活动照片外,实物有探空仪盒。曾宪波、冯生臣用过的毛毯,张乃召用过的打火机、手表,讲课手稿,苏中用过的铅笔、手电筒、工具,李振生、柳昆南保存的气象资料和记录。
    副线上的两个柜子里,陈放着四块珍贵的题词石刻,是中央领导同志为延安儿童保育院新址落成题写的。内容分别为:
    好好的保育儿童
    毛泽东
    耐心的培养小孩子
    朱  德
    新的战士在孕育中
    林伯渠
    培养我们的新生力量
    吴玉章
    在干部学校部分,陈列着抗大、女大、鲁迅艺术文学院、陕北公学等学校使用过的各种证章、教材、学习笔记,各校创办的刊物。抗大的校旗布置在展墙上,格外醒目。
    中线柜中陈列着干部学校学员的三件宝:枪杆、镢头、马列书。有简陋的学习用具:练字用的沙盘、石板、砚台、子弹壳做成的蘸水笔、直尺、三角板、麻油灯、马札子等。
    在临窗的副线上陈放着中央党校,自然科学院用过的计时器——石日晷。
    这些陈设再现了当年学习条件的艰苦。确实是在最原始的条件下学习最先进的科学——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一位印尼共产党人王大才赞叹说:中国共产党人真不简单,吃小米饭,啃《资本论》。
    第四层室
    穿过观众休息厅(这里有359旅开发南泥湾的一组雕塑)就是第四展室。七、八、九三个单元的内容在这里陈列。
    进门迎面就是一尊军民大生产的雕塑,参观者仿佛觉得刚刚从“窑洞大学”毕业,又投入延安大生产运动的洪流中,再一次经受战斗的洗礼。看着毛泽东题写“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巨幅照片,人们耳边似乎又响起了毛泽东在生产动员会上那深沉而严肃的提问:“饿死呢?解散呢?还是自己动手呢”?这里展出的一把把磨秃了的老镢头可以作证,靠它开出了千万亩良田,地上堆起了金山,银山,使人人吃饱饭,荒凉的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纺线车、织布机可以作证,靠它纺出了纱,织出了土布、花布、毛呢,使个个有衣穿,打破了敌人的封锁线,“气得蒋介石扑闪扑闪干瞪眼”。
    在一字排开的主线柜中,陈放有边区军民在困难时期吃过的豆钱钱、米糠,野菜、穿过的破衣烂衫;有奉命赴南泥湾屯田垦荒的359旅战士用过的工具、学文化用的不花钱的油光纸——桦树皮、自制的桦树皮饭盒;有大光纺织厂工人用过的线拐、梭子;有苗店子合作社集体起伙时用过的大铁锅;有振华纸厂用马兰草造出的马兰纸;有火柴厂使用的风干机和生产的丰足牌火柴等;有新华化学厂生产的肥皂;有兵工厂制造的手榴弹、子弹壳;有边区银行印钞票用过的油滚、石板、印刷机;有外贸出口的三边三宝:食盐、皮毛、甘草;有边区达到丰衣足食后,军民的生活用品,不仅有各种花色的棉织品,还有毛呢与毛毯等高档用品。
    大生产运动中涌现出了一批英雄模范人物,因此还展出了当时颁发的奖状、奖章、纪念证和介绍各条战线中的英雄模范、先进工作者的宣传材料。
    在延安整风部分,人们首先看到的是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铅笔手稿,同时展出了整风中干部学习的各种马列主义著作和党的文献,还有学员的学习心得和自传材料。最引人瞩目的是1943年毛泽东为中央党校大礼堂题写的《实事求是》石刻。深刻而形象地揭示出延安整风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和达到的目的。
    在“七大”与抗日战争最后胜利部分,展出“七大”会议的入场证、黄友风的代表证、中央书记处给朱瑞的参加七中全会第一次会议通知、有毛泽东在扉页上题有“为人民服务”的“七大”纪念册、有毛泽东“实事求是,力戒空谈”题词的笔记本、有印有毛泽东主席头像的纪念章、火柴盒、手帕等纪念品、有“七大”影集,陈毅同志在扉页上题写了一首诗,以祝贺大会开幕。
    在墙角,竖挂着一幅陕甘宁边区政府党团委员会送给“七大”的贺幛,上书:“全党在毛泽东的旗帜下,向着中国人民彻底解放的大道前进!”在会屏上方横挂着一幅中共华中全体党员、新四军全体指战员送给“七大”的贺幛,上书“高举着毛泽东旗帜争取抗战与民主全面的胜利。”
    最后陈放着缴获的日本侵略者武器的一个大柜,上百件战利品说明了侵略者失败的必然下场。
    第五层室
    第五层室是第十、十一单元。
    第十单元主线上,除展出《双十协定》即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外,还展出了一组“四八”烈士的文物专柜,有邓发的大衣和毛毯,叶挺的指挥刀和望远镜,秦邦宪的脸盆和饭盒。东西犹在人远去,烈士的业绩永远为人们所敬仰、怀念。
    在最后一个单元——转战陕北部分,有几个文物专柜,毛泽东用过的茶缸、周恩来用过的塘瓷碗,任弼时用过的拐杖及毛泽东送给警卫员王勇的一块毛毯陈放在一起。生动地体现出转战途中的艰苦生活,以及领袖同战士间的深厚情谊。
    我军撤出延安后,当地群众组织了延安游击队打击、骚扰敌人。展出了游击队用过的部分武器,总领队刘志贵用过的褡裢,刘振旅用过的背包。毛泽东的望远镜、中央军委用过的发报机陈列在一个坡柜中。
    转战途中,毛泽东主席为延中学生任远志题写的“光明在前”四个字的笔记本,吸引了许多观众。
    陕北人民为支援战争,保卫党中央、保卫陕甘宁边区做出了极大的贡献。除在副线上展出一座人民踊跃支前的群雕外,还展出了担架队员用过的担架、妇女作的军鞋、沙家店粮站用过的斗、口袋,群众用锄头缴获的枪支,民兵英雄奖章等。
    沙家店战役是扭转陕北战局的关键一仗。因此展出了毛泽东在佳县梁家岔居住时为指挥战斗用过的小炕桌和电话机。
    毛泽东主席转战陕北中骑过的一匹小青马,老死后用马皮制成的标本陈列在中线柜中,栩栩如生。
    我西北野战军为解放大西北使用过的各种武器,这些武器多数是运输大队长蒋介石送来的,陈放在一个大型中线柜里,显示了我军的无穷威力。
    陈列最后以建国时延安人民给毛主席发去致敬电,毛主席打来“复电”结束。
    十三年斗争史陈列的帷幕降下了,但是那令人激奋的历史画面依然在脑海中层现。人们将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启迪,同时也为开拓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勇气。
    附:各单元陈列内容一览表

圣地风云录/刘煜主编.—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