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窑堡会议后,随着国内形势的变化,蒋介石虽然在对日态度上发生了某些变化,但并未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持续发展的情况下,在中国共产党的大力争取下,在西北“剿共”的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了中共共同抗日的主张。为改变西北战场“剿共”不利的局面,1936年12月蒋介石亲临西安督战,逼迫张学良、杨虎城继续“剿共”。张、杨连续几天向蒋介石进谏,都遭到蒋的严词训斥。在这种情况下,张、杨被迫对蒋介石采取了“苦谏不从,临之以兵”的方针,于1936年12月12日扣留蒋介石,并囚禁了陈诚、卫立煌等国民党军政大员。这就是西安事变,亦称“双十二事变”。西安事变发生后,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中国共产党面对错综复杂的政治形势,正确分析了事变的性质和前途,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基本方针,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引起的问题,反对新的内战,联合一切抗日力量,以推动南京政府走向抗日。事变发生后,经过多方谈判,最终迫使蒋介石作出了“停止剿共,联红抗日”等六项承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全文图书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全文图书 >
党中央在延安·红色地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