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第十一节 厘金之病商
洪、杨之乱,东南骚然,田赋岁收既减,盐课亦复拖欠,至于其他杂税,亦均短收,及太平军渡江,据扬州,势张甚,时清左副都御史雷以诚统兵驻扬城东路,在裹下河设局勒捐,借资军用。先是江都属境仙女庙,商贾辐辏,各业会馆,旧有醵资章程,名曰厘金。浙江、吴兴已革监生钱江因往献议,请仿其法,抽捐济饷,颇著成效,自是苏、赣、两湖、两浙先后相继推行,专供东征军用,此种额外之征,因非事理之常,本意事平即行停免,及东南底定,又因善后一切,百废待理,以及回捻之乱,中原陇右关外,军费浩繁,至是厘金不独未能裁撒,且推行及于全国。厘金之害,仅及本国商人,而外商则不受之,即使受害,亦比较甚轻,因外商在中国关税制上,所受种种之优待,本国商人不能同样享受。厘金税率,各省不同,大概在起运地厘局,征收百分之三,以后经过查验厘局,则每局又须各征百分之二,即使行程甚短,其所纳厘金,亦必多于外商所纳之子口税,如其行程距离甚长,经过省份甚多,则所纳厘金为量之多,有时或恐超过货物本身价值以上。观此,子口税系优待外商,而厘金则专害华商,数十年来商旅重困,百业凋零,厘金实为最大原因,清末裁撤原金之声浪,日甚一日,不独本国人士倡之,即外商之未曾直接身受其害亦斥为恶税,《马凯条约》之中,所以明订中国废除厘金,而以增加英商贸易进口税以易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