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四)牙人与客商的良好关系
牙商,是一个赚取客商代理交易费用和服务费用的群体;而对客商来说,又是“商无牙不行”,如此,牙商与客商之间,完全可以被看做是一种互为依存的合作关系,只有双方真诚相待,才能够最终获得双赢。
通过良好的服务赢得客商的认同和信任,是牙行商人自身发展的基础。好的牙商最基本的要求是至诚信实,勤敏干练。如昆山周无逸,“远商巨舶至者咸以君为宗,一岁之间钱以缗计者及万缗,银以两计者及万两,随其用而品置之,执盘校筹毫厘不爽……至者日益众”①(卷一一,《周无逸墓志铭》)。钱货账目清楚明白,兼办事迅捷,理所当然超越同侪为客商所青睐。正统时佛山冼灏通,“各省巨商闻公信谊,咸投其家,公命诸弟侄经理其事惟谨。商客人人得以充其货,毋后期也。乃人人又益喜,辄厚谢之,公以故家饶于则”②(卷一四,《人物·忠义》)。正嘉间苏州汪清,“主市易,人仰机利而食,多黠诈反覆以射锱铢,君独迥异俦伍。其家临广川,贾舶云集,执筹算而环听者晨不下千指,处之不为低昂,物价以时上下弗贰,大贾至视其贪廉而进退之,人罔不悦”③(卷三,《处士汪君墓志》)。嘉万间杭州钱起鳌,“以信义招怀四方……于是四方楮客争昵就钱长者,入以益饶……骎以资雄郡中矣”④(卷一二,《明故钱竹楼处士暨配陈氏墓志铭》)。又有材料称某年倭寇焚掠,“诸楮客虞且俱烬,而翁独伺其间收之。寇去,诸积楮者挟而扼其乏,价涌甚。而翁乃推其直曰:‘廉贾三之已耳!’以是贾人子争附公”,助人者亦自助,无怪至者皆“归之如家,不敢以市心接”⑤(卷一二,《钱翁传》)。嘉万间杭州沈允植,“闽粤数千里外挟奇珍、驾长舰、乱浙涛而西者,争投于君之家,每不逾时,人人满愿以去。有客持十三万资市黄金,君朝散之,夕而办,其精敏类如此”,故其家恒“货流如驶,声沸旅耳”⑥(卷五,《沈君怀峰墓志铭》)。
能够奉客良厚,使宾至如归,也是吸引客商的重要原因。如嘉万间歙县牙商杨垕,“南北大贾皆奔趋处士所,乃处士馆谷供帐食饮与诸坐贾丰腆异远甚矣,故南北贾咸愿凭处士主握,大与处士结欢盟契,以故贸易愈益绳绳不绝”⑦(卷三三,《杨处士传》)。前述沈允植亦如此,他“承父业宅两楹,自居湫隘,以爽垲者寓客,客至如归,千里外争传说亲附之”⑧(卷一四一,《义行》),且客商“至于旅思羁感或奄疾恙,得君语笑立愈,久之,客非君莫归,君家复饶,逾于父祖”⑨(卷五,《沈君怀峰墓志铭》)。客之择主如鸟之择栖,能以心结人者自胜。同时,有的牙商还会在经营上采取一点差别化办法。如褚华《木棉谱》中载其六世祖,“精于陶(朱)猗(顿)之术……门下客常数十人,为之设肆收买,俟其将戒行李时,始估银与布捆载而去”,以此方式解除了客商投牙的最大顾虑,即担心通常牙行上下其手,收下客商本金、却借口拖欠或侵占移用的情况,故能在牙行林立、争布商如对垒的情况下,“秦晋布商皆主于家。……其利甚厚,以故富甲一邑,至国初(指清初)犹然。”⑩小说中对类似招商办法也有记载,如《醒世恒言》中行商张一素,在京开各省杂货牙行,“一日忽有个松江布商,贩布一千捆,值银三千两。闻得张一素行内现银应客,竟来投下,将货都发在张家行内”(11)。现银应货的方式有效避免了“齿下不明,久后徒然混赖”(12)(卷二,《买卖机关》),即交易之初不讲明银水价钱,言语含糊只图成交,最终结账时引起争端的情况,这当然就更能够吸引客商。
另一方面,不仅仅是牙商要对客商负责,客商也应当对牙商以诚相待、以心相结。从史料中可以看到,很多客商善于搞好与牙商的关系。一是在商务上本以诚信。如成弘间信阳樊懋昭,“买绵于湖广李氏,至馆阅数有羡,乃密如李氏问绵数,李不知也,懋昭即还其羡”(13)(卷三六,《樊懋昭墓志铭》)。嘉靖时徽商汪季公琨,贾盐,“故事盐价出入悉藉驵侩,岁终会之,邹氏侩溢入百金,误也。比岁会,季公问岁额赢诎几何,邹蹙额曰:‘额诎于昔,或有漏籍,无稽矣。’公出溢入者归之曰:‘吾不先发,惩而后也。’”(14)(卷四二,《明故处士前洲汪季公行状》)延安烟商阎朝宰,“驮烟至安塞侯家涧,启视烟橹,内藏银百两,意必烟主所藏,卖烟的偶忘之,急携银回家,见烟主正以失金理讼于官,朝宰慨然出银还之,烟主惊异,因感谢曰:‘若非君仗义,吾同伙俱殆矣!’”(15)(卷五七,《孝义》)二是挽救其意外损失。如宣城杜存性,主于梅氏客舍,“主人豪于资,醉遗金数十锭去,不省记,存性悉持还之,梅大钦服,因时其有无,不烦要约”(16)(卷三〇,《人物志·懿行》)。晋江潘泗,贾三山,“与徽客同舍,客将行,遗橐金去,泗见而拾之,待徽客来。月余不至,一日闻户内有谿勃声,入问故,主人言:‘徽客失金还索,疑某妻女,妻女趣欲就死。’泗笑曰:‘吾徘徊四十日不去者,为此也。’急持金还徽客,客与主人俱感泣”(17)(卷四九,《孝义一》)。三是能救助其难。如正嘉间歙县潘汀州,贾真州,“州人邹襄主诸大贾,负公逋千金,襄逮有司,诸贾皆引去,公言诸贾故昵襄,享其利久矣,今有急奈何去之!即倾橐代偿五百金,诸贾响应,事立解”(18)(卷三四,《潘汀州传》)。嘉万间歙县吴文渊,尝主大侩名程涯者,涯“所干没且数百缗”,“处士诘之,涯以情告曰:‘非盗也,以偿他客耳。今急我则庾死,而亡所有,需之则可冀后效。’处士舍之,涯得拾取补塞,家以无倾”(19)(卷一三,《吴处士传》)。徽商胡继薰,“尝至万年贩谷,其主人以积岁逋赋系狱,妻子泣诉,薰即捐己资代纳”(20)(卷二二,《人物十·义行二》)。无论何种情况,能够和主家建立深厚的感情联系,就更容易得到他们倾力相助,减少可能的交际风险。
①(明)郑文康:《平桥稿》,《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民国《佛山忠义乡志》,《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本》。
③(明)郑若庸:《蛣蜣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④(明)陆可教:《陆学士先生遗稿》,《四库禁毁书丛刊本》。
⑤(明)黄汝亨:《寓林集》,《续修四库全书本》。
⑥(明)顾天埈:《顾太史文集》,《四库禁毁书丛刊本》。类似例子还有袁袠《衡藩重刻胥台先生集》卷一六《陶舜举墓志铭》(《四库全书存目本》)载:弘正间苏州陶凯,“凡通都大贾商于苏者,多主于君,以重资托,此其忠信基之矣”。李维桢《大泌山房集》卷九六《潘处士吴孺人墓志铭》(《四库全书存目本》)载:嘉万间吴门潘维垣,“贾人让其能居货办功苦上完利,进退劳佚与人相胥,俱操其诚以来,阅五十年市魁庸保人人安之也”。罗万藻《此观堂集》卷五《张遂南寿序》(《四库全书存目本》)载:万历时抚州张遂南,“客四方以其物至者,愿得公一言平之,贵不伤币、贱不伤货,于是远者或数千里选舟易马自悉衣币以从,而公之名乃北抵幽冀之域,南驰闽甄之涯”。都是好的牙商的代表。
⑦(明)方承训:《复初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⑧民国《杭州府志》,《中国地方志丛书本》。
⑨(明)顾天埈:《顾太史文集》,《四库禁毁书丛刊本》。
⑩(清)褚华:《木棉谱》,《续修四库全书本》。
(11)(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岳麓书社2002年版。
(12)(明)程春宇:《士商类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13)(明)何景明:《大复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4)(明)汪道昆:《太函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15)嘉庆《延安府志》,《中国地方志丛书本》。
(16)嘉庆《宁国府志》,《续修四库全书本》。
(17)(清)《福建通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8)(明)汪道昆:《太函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19)(明)方弘静:《素园存稿》,《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20)乾隆《婺源县志》,《中国地方志丛书本》。
通过良好的服务赢得客商的认同和信任,是牙行商人自身发展的基础。好的牙商最基本的要求是至诚信实,勤敏干练。如昆山周无逸,“远商巨舶至者咸以君为宗,一岁之间钱以缗计者及万缗,银以两计者及万两,随其用而品置之,执盘校筹毫厘不爽……至者日益众”①(卷一一,《周无逸墓志铭》)。钱货账目清楚明白,兼办事迅捷,理所当然超越同侪为客商所青睐。正统时佛山冼灏通,“各省巨商闻公信谊,咸投其家,公命诸弟侄经理其事惟谨。商客人人得以充其货,毋后期也。乃人人又益喜,辄厚谢之,公以故家饶于则”②(卷一四,《人物·忠义》)。正嘉间苏州汪清,“主市易,人仰机利而食,多黠诈反覆以射锱铢,君独迥异俦伍。其家临广川,贾舶云集,执筹算而环听者晨不下千指,处之不为低昂,物价以时上下弗贰,大贾至视其贪廉而进退之,人罔不悦”③(卷三,《处士汪君墓志》)。嘉万间杭州钱起鳌,“以信义招怀四方……于是四方楮客争昵就钱长者,入以益饶……骎以资雄郡中矣”④(卷一二,《明故钱竹楼处士暨配陈氏墓志铭》)。又有材料称某年倭寇焚掠,“诸楮客虞且俱烬,而翁独伺其间收之。寇去,诸积楮者挟而扼其乏,价涌甚。而翁乃推其直曰:‘廉贾三之已耳!’以是贾人子争附公”,助人者亦自助,无怪至者皆“归之如家,不敢以市心接”⑤(卷一二,《钱翁传》)。嘉万间杭州沈允植,“闽粤数千里外挟奇珍、驾长舰、乱浙涛而西者,争投于君之家,每不逾时,人人满愿以去。有客持十三万资市黄金,君朝散之,夕而办,其精敏类如此”,故其家恒“货流如驶,声沸旅耳”⑥(卷五,《沈君怀峰墓志铭》)。
能够奉客良厚,使宾至如归,也是吸引客商的重要原因。如嘉万间歙县牙商杨垕,“南北大贾皆奔趋处士所,乃处士馆谷供帐食饮与诸坐贾丰腆异远甚矣,故南北贾咸愿凭处士主握,大与处士结欢盟契,以故贸易愈益绳绳不绝”⑦(卷三三,《杨处士传》)。前述沈允植亦如此,他“承父业宅两楹,自居湫隘,以爽垲者寓客,客至如归,千里外争传说亲附之”⑧(卷一四一,《义行》),且客商“至于旅思羁感或奄疾恙,得君语笑立愈,久之,客非君莫归,君家复饶,逾于父祖”⑨(卷五,《沈君怀峰墓志铭》)。客之择主如鸟之择栖,能以心结人者自胜。同时,有的牙商还会在经营上采取一点差别化办法。如褚华《木棉谱》中载其六世祖,“精于陶(朱)猗(顿)之术……门下客常数十人,为之设肆收买,俟其将戒行李时,始估银与布捆载而去”,以此方式解除了客商投牙的最大顾虑,即担心通常牙行上下其手,收下客商本金、却借口拖欠或侵占移用的情况,故能在牙行林立、争布商如对垒的情况下,“秦晋布商皆主于家。……其利甚厚,以故富甲一邑,至国初(指清初)犹然。”⑩小说中对类似招商办法也有记载,如《醒世恒言》中行商张一素,在京开各省杂货牙行,“一日忽有个松江布商,贩布一千捆,值银三千两。闻得张一素行内现银应客,竟来投下,将货都发在张家行内”(11)。现银应货的方式有效避免了“齿下不明,久后徒然混赖”(12)(卷二,《买卖机关》),即交易之初不讲明银水价钱,言语含糊只图成交,最终结账时引起争端的情况,这当然就更能够吸引客商。
另一方面,不仅仅是牙商要对客商负责,客商也应当对牙商以诚相待、以心相结。从史料中可以看到,很多客商善于搞好与牙商的关系。一是在商务上本以诚信。如成弘间信阳樊懋昭,“买绵于湖广李氏,至馆阅数有羡,乃密如李氏问绵数,李不知也,懋昭即还其羡”(13)(卷三六,《樊懋昭墓志铭》)。嘉靖时徽商汪季公琨,贾盐,“故事盐价出入悉藉驵侩,岁终会之,邹氏侩溢入百金,误也。比岁会,季公问岁额赢诎几何,邹蹙额曰:‘额诎于昔,或有漏籍,无稽矣。’公出溢入者归之曰:‘吾不先发,惩而后也。’”(14)(卷四二,《明故处士前洲汪季公行状》)延安烟商阎朝宰,“驮烟至安塞侯家涧,启视烟橹,内藏银百两,意必烟主所藏,卖烟的偶忘之,急携银回家,见烟主正以失金理讼于官,朝宰慨然出银还之,烟主惊异,因感谢曰:‘若非君仗义,吾同伙俱殆矣!’”(15)(卷五七,《孝义》)二是挽救其意外损失。如宣城杜存性,主于梅氏客舍,“主人豪于资,醉遗金数十锭去,不省记,存性悉持还之,梅大钦服,因时其有无,不烦要约”(16)(卷三〇,《人物志·懿行》)。晋江潘泗,贾三山,“与徽客同舍,客将行,遗橐金去,泗见而拾之,待徽客来。月余不至,一日闻户内有谿勃声,入问故,主人言:‘徽客失金还索,疑某妻女,妻女趣欲就死。’泗笑曰:‘吾徘徊四十日不去者,为此也。’急持金还徽客,客与主人俱感泣”(17)(卷四九,《孝义一》)。三是能救助其难。如正嘉间歙县潘汀州,贾真州,“州人邹襄主诸大贾,负公逋千金,襄逮有司,诸贾皆引去,公言诸贾故昵襄,享其利久矣,今有急奈何去之!即倾橐代偿五百金,诸贾响应,事立解”(18)(卷三四,《潘汀州传》)。嘉万间歙县吴文渊,尝主大侩名程涯者,涯“所干没且数百缗”,“处士诘之,涯以情告曰:‘非盗也,以偿他客耳。今急我则庾死,而亡所有,需之则可冀后效。’处士舍之,涯得拾取补塞,家以无倾”(19)(卷一三,《吴处士传》)。徽商胡继薰,“尝至万年贩谷,其主人以积岁逋赋系狱,妻子泣诉,薰即捐己资代纳”(20)(卷二二,《人物十·义行二》)。无论何种情况,能够和主家建立深厚的感情联系,就更容易得到他们倾力相助,减少可能的交际风险。
①(明)郑文康:《平桥稿》,《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民国《佛山忠义乡志》,《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本》。
③(明)郑若庸:《蛣蜣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④(明)陆可教:《陆学士先生遗稿》,《四库禁毁书丛刊本》。
⑤(明)黄汝亨:《寓林集》,《续修四库全书本》。
⑥(明)顾天埈:《顾太史文集》,《四库禁毁书丛刊本》。类似例子还有袁袠《衡藩重刻胥台先生集》卷一六《陶舜举墓志铭》(《四库全书存目本》)载:弘正间苏州陶凯,“凡通都大贾商于苏者,多主于君,以重资托,此其忠信基之矣”。李维桢《大泌山房集》卷九六《潘处士吴孺人墓志铭》(《四库全书存目本》)载:嘉万间吴门潘维垣,“贾人让其能居货办功苦上完利,进退劳佚与人相胥,俱操其诚以来,阅五十年市魁庸保人人安之也”。罗万藻《此观堂集》卷五《张遂南寿序》(《四库全书存目本》)载:万历时抚州张遂南,“客四方以其物至者,愿得公一言平之,贵不伤币、贱不伤货,于是远者或数千里选舟易马自悉衣币以从,而公之名乃北抵幽冀之域,南驰闽甄之涯”。都是好的牙商的代表。
⑦(明)方承训:《复初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⑧民国《杭州府志》,《中国地方志丛书本》。
⑨(明)顾天埈:《顾太史文集》,《四库禁毁书丛刊本》。
⑩(清)褚华:《木棉谱》,《续修四库全书本》。
(11)(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岳麓书社2002年版。
(12)(明)程春宇:《士商类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13)(明)何景明:《大复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4)(明)汪道昆:《太函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15)嘉庆《延安府志》,《中国地方志丛书本》。
(16)嘉庆《宁国府志》,《续修四库全书本》。
(17)(清)《福建通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8)(明)汪道昆:《太函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19)(明)方弘静:《素园存稿》,《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20)乾隆《婺源县志》,《中国地方志丛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