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概况与垂直分布

 

  秦岭地区具有极高的植被多样性,这主要源自以下几个因子的复合影响:

  地理位置的影响。秦岭山体高大,既对北进的东亚暖湿气流有阻挡作用,同样也对南侵的北方干冷气流有阻挡作用,故使秦岭两侧的气候差异明显。秦岭以南为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秦岭以北为暖湿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海拔高差的影响。一般由汉江和渭河谷地至秦岭主脊的海拔高差超过2000米,而在秦岭中西部太白山附近常超过3000米,有着我国中东部地区最完整复杂的植被垂直带谱。

  地貌的影响。秦岭山体北仰南俯,东低西高,北坡陡峻,南坡缓长,被多条峡谷深切为南北并列的山岭,峭壁林立,多山间构造盆地,多样化的生态环境造就了多样化的植被类型。

  森林是秦岭最广泛和最重要的植被类型,全区森林面积约247.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6.5%,大部分为天然次生林。所谓天然次生林,是指原始森林经过多次不合理采伐和严重破坏以后自然形成的森林,虽与原始林一起同属天然森林,但它经历过不合理的采伐、樵采、火灾、垦殖和过度放牧,与原始林的森林环境多少有些差异。不过,秦岭地区的太白、周至、佛坪、宁陕县等人烟稀少的深山区仍保存有较大面积的原始林。秦岭森林以落叶阔叶林为主,主要是以栎类(Quercus)和桦木(Betula)为优势的落叶阔叶林,分布面积约为针叶林的4倍。针叶林面积虽小,但分布颇为广泛,主要由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华山松(P.armandii)、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和太白红杉(Larix chinensis)构成,在本区海拔3500米以下均可见到。因秦岭跨度较大,森林植被自西向东、由南而北、沿低海拔到高海拔都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其中海拔高度的变化是主导因素。

  凡是经常攀登秦岭的人都会发现,秦岭南北气候的差异使得南坡和北坡的植被类型与景观迥然不同。很多驴友通过植被类型和景观,就可以基本判断出自己所处的大致方位和海拔高度。陕西秦岭南坡以落叶阔叶和常绿混交林为基带,自下而上分布着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呈现北亚热带森林植被景观;北坡自下而上的落叶栎林带、桦木林带、针叶林带和高山灌丛草甸带,构成了典型的暖温带山地森林植被景观。秦岭北坡栎林以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麻栎(Q.acutissima)、槲栎(Q.aliena)、锐齿栎(Q.aliena var.accuteserrata)和辽东栎(Q.wutaishanica)为代表树种。栎树,也称橡树或柞树,是壳斗科的一个属,该属植物在世界范围内都能形成以其为优势的阔叶林,秦岭亦然。秦岭南坡基带属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树成分明显增多。据调查,秦岭山区分布着常绿阔叶木本植物约38科70属177种,这些植物在秦岭南坡都有分布,而在秦岭北坡仅能见到其中的21属46种。一些亚热带经济林木如柑桔、油桐、茶等,仅分布在秦岭以南的一些河谷盆地中。秦岭海拔2200米以下地区,无论南坡北坡,均由栎林构成。而栎树过去常被用作栽培香菇、木耳之用,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前曾受到较大的破坏,尤其是栓皮栎和麻栎,因为分布在相对较低的海拔区域,又是我国重要的用材树种,因此受人类长期的垦殖活动和采伐的影响,这两类森林的分布区已明显缩小。而其他栎林也由于多次的砍伐和樵采,现今也是以多次萌生的次生林为主了。

  秦岭地区的灌丛和草甸有两种来源。一类为分布亚高山、高山地区的原生性灌丛和草甸,主要分布于太白山、光头山等海拔2900米以上一些山峰上,包括头花杜鹃灌丛、杯腺柳灌丛、华西银腊梅灌丛等,草甸则是以早熟禾、川陕金莲花、驴蹄草、紫苞风毛菊、龙胆科植物等为优势的原生性草甸。这类灌丛草甸植被是高山、亚高山气候条件的产物,是稳定的垂直地带性群落,夏季时山花烂漫,季相华丽,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天山或青藏高原。另一类灌丛和草甸是森林植被遭破坏或者耕地撂荒以后形成的次生类型,多分布于中低山地区,分布极广且类型复杂,与海拔高度和原先的森林群落类型的关系很密切,灌丛主要以胡枝子属(Lespideza)、蔷薇属(Rosa)、绣线菊属(Spiraea)、柳属(Salix)、栒子属(Contoneaster)、黄栌属(Cotinus)、胡颓子属(Elaeagnus)等属的植物为优势。次生草甸多以菊科及禾本科特别是蒿属(Artemisia)植物为优势。而在溪流冲积平地的季节性水潭生境中还有小面积的河漫滩草甸,主要由莎草科(Cyperaceae)、灯心草科(Juncaceae)、毛茛科(Ranunculaceae)、蔷薇科(Rosaceae)植物构成。次生灌丛有向森林群落演变的趋势,但由于秦岭中低山地区长期处在反复樵采与垦殖压力之下,该过程极为缓慢,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相对稳定性。

  秦岭的植被垂直分布非常清晰,尤其是主峰太白山的海拔达3767米,是我国大陆东半壁的最高峰,其植被垂直带谱十分典型,在东亚地区有重要的代表性。这也是很多探险者和驴友攀登秦岭山判断自己所处的海拔高度的重要依据。掌握秦岭植被的垂直分布特点和规律,对户外运动爱好者和旅游者都是极其实用的。

  太白山由下向上依次分布着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灌丛、草甸等。其中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又可分为几个亚带。

  落叶阔叶林带:位于海拔2600米以下,不同的植被亚带分别代表暖温带、山地中温带、山地寒温带下部的落叶阔叶林。海拔1500米以下,以栓皮栎林为代表,这里是典型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目前以次生林和人工林为主,是秦岭北坡自然垂直带谱的基带。海拔1500~1800米,以锐齿栎林为代表;海拔1800~2300米,以辽东栎林为代表,它们分别代表着中温带下部和上部落叶阔叶林。锐齿栎、辽东栎与油松、华山松组成的针阔叶混交林在该范围内也比较多见。海拔2300~2800米,以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林和糙皮桦(B.utilis)林为代表,它们共同代表着山地寒温带下部的落叶阔叶林。秦岭大面积分布的桦林很早就引起了植被研究者的注意,我国已故著名生态地植物学家刘慎鄂先生20世纪30年代考察太白山植被后曾写到“桦木平常多属过渡林(transitory forest),故桦木之为带(固定带),它山少见之”。后人对于桦林在秦岭垂直带中的作用和地位意见分歧很大,近年的研究证实:桦林或以桦为优势的针阔叶混交林,地质时期和现代都可形成地带性(水平和垂直)森林,是凉温湿润气候的顶极植物群落,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寒温带湿冷生针叶林的过渡地带,为凉温湿润气候的代表。

  针叶林带:位于海拔2600~3350米。下部(海拔2600~3000米)以巴山冷杉林为主,上部(海拔3000~3350米)以太白红杉林为代表。太白红杉是秦岭山地的特有植物,其分布上界也是太白山森林分布的上限。太白红杉是一种落叶松,主要集中在太白山等少数山峰,特别是太白山上板寺一带,秋季落叶前,群落外貌色彩斑斓,异常壮美。

  灌丛和草甸带:海拔3350米以上,为高山亚寒带灌丛、草甸的分布区。这里地势高亢,曾是第四纪冰川活动的冰缘地段。自末次冰川消退以来,这里一直处在冰缘气候控制之下,气候严寒,空气稀薄,辐射强烈,现代冻融风化作用仍在强烈进行,石海、石河大面积分布。在这块冰蚀地面上,乔木已经绝迹,目前主要分布着灌丛、矮生草甸、苔藓地衣群落和大面积裸露的岩石。

出处:

大秦岭——中国国家中央公园/谢伟主编.—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