辋川峪在蓝田县城南约5千米。辋川峪即辋峪,古名渥水,又名辋川。其东源发源于蓝田葛牌乡秦岭主脊北侧,西源发源于红门寺乡东南的刘神沟东部,是灞河的最大支流。辋川葛牌古镇是革命老区,也是历史古镇。
古人梁宝赏赋云:“终南之秀钟蓝田,茁其英者为辋川”。蓝田八景,辋川有二,“辋川烟雨”为“蓝田八景”之首,云横秦岭的景观在这里也体现的淋漓尽致。《长安志》云:“辋谷有细路通上洛(即今商州区,汉为上洛县)”。辋川是武关道北部主要通道之一。
河流冲涮孕育的辋川是一条比较平缓的大峪。峪内翠峰连绵曲折,瀑飞悬崖,藤绕奇洞,开阔处有条条阡陌,三五农家,炊烟如云。辋水绕峪而行,出山后流入灞河。峪中辋水在唐代的时候水大,可以行舟;有的地方还有湖泊。现在水小了许多,但依然清流潺潺;辋水漂流则成为人们夏日戏水的好去处。辋川因唐代大诗人王维而进入中国文化的光辉殿堂,辋川诗谷成为中国人甚至日本人心心相念的地方。
王维亦官亦隐,他精通音律,曾任皇家“大乐丞”;他擅长丹青,画称“南宗之祖”;他诗名很大,和李杜并列而被誉为“诗佛”。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和母亲住在辋川别墅,死后也葬在这里。他把辋川的山水化为一首首梦幻般的诗句,这些诗有的被选入中小学课本,人们从小就背得烂熟,早已融入脑海之中,一生都不会忘记。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鹿柴》
这首诗是王维和诗友裴迪对辋川别墅20个景点的唱和诗之一,千年之后,这些诗仍在流传。
人们对辋川魂萦梦绕,希望亲眼看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亲耳听到“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亲身感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或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王维在辋川似乎过着逍遥的日子,这种诗意的栖居令人艳羡: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来过竹里馆,日与道相亲。
出入唯山鸟,幽深无世人。
——裴迪:《竹里馆》
独坐幽篁,弹琴长啸,他心中也有不平之气需要发泄。王维少年丧父,中年丧妻,没有子女,家庭生活是不幸的;他在仕途上也不太顺,刚做了大乐丞就出事被贬到山东,呆了七八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回到长安。宦海沉浮在王维的心里留下了阴影,左拾遗的官职只是领取俸禄而已,前途未可知也。诗人内心深处的痛苦只能通过琴音和长啸向明月倾诉,而且是在深林之中,别人找不到的地方。诗中孤寂之苦的意象传达给我们,这其中还有“生即是苦”的味道。所以,裴迪说“来过竹里馆,日与道相亲”,这个“道”是否就是佛家的“苦谛”呢?
王维在辋川的别墅可能有3处,一是峪口,称“辋口庄”;一在欹湖,欹湖原本是个很大的不规则水面,来往要使用渡船,一眼望不到对岸,如今这些景色早已难觅;另一处即是在传为王维手植银杏树的旁边,这里为王维的母亲所居,她生前这里是“白衣堂”,死后成为“鹿苑寺”,此处很可能就是“鹿柴”所在地。王维死后也葬在这里,王维故居成为王维的祠堂。现在游客常常乘兴而来,败兴而去,因这里已被一家工厂占据。尽管如此,辋川仍然游客不绝,除了冲着王维以外,辋川的自然山水和农家的田园之乐也引发了人们的兴趣。在喧闹的都市里,人们渴望宁静,向往山林,需要出来透一口气。
目前在辋川有一个溶洞被开发为旅游景点,洞中有一些形似之石和故事,葛牌古镇也重新焕发了无穷的光彩,但辋川最大的财富是王维用毕生心血结晶而留下来的宝贵遗产。如果有人善于把“无形”转化为“有形”,辋川将成为终南山中最迷人的山谷之一。
大秦岭:中国国家中央公园 / 谢伟主编. -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