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仙峪

  仙峪在秦岭北麓陕西华阴市境内,华山峪西,距离西安约118千米。仙峪,古名仙谷,又名车箱谷。《南山谷口考》记载:“在华阴县西南。有车箱谷水,北入渭。”峪内幽峡碧水,绝壁挂云,恍若仙境故称仙峪,《华岳志》载:“乃黄初平、黄初起弟兄二人得仙之地,山谷故名仙谷。

  仙峪河发源于秦岭北侧,出山后汇入柳叶河,是渭河支流,山区流域长度约25千米。仙峪支沟较多,沿途分布有龙头沟、蛤蟆沟、石板沟、三耳岔、马山沟、太关岔、西岔沟、庙沟、李家沟、小百岔、大百岔、台岔等,山高岭峻,水长幽深,奇山秀水,景色迷人。

  仙峪自然风光旖旎,山势水景尤胜,历史文化传说荟萃。封山育林多年来,浅山多为次生林和灌草植被,山峰高险处多为原始生态,源头附近植被丰茂,有野生动物出没。峪内奇石嶙峋,潭瀑相连,洞天福地,草木自然。峪内有龟蛇锁车箱、吊钟、相公帽、饮马槽等天生奇石万千姿态,斜岭、白羊峰、车箱崖等山峰伟奇险峻比肩华山,白龙潭、墨玉潭、车箱潭、仙浴潭、仙人瀑等潭瀑清冽碧水洞天。《水府记》载:“天下十八水府,华山车箱潭乃第七水府也。据明《华山志》所载,宋代帝王每年要派员专门至其处祭祀龙君,祭法中有一项就是向水中投金制的龙与简文,号为投龙祈雨,以祈求龙王及时行雨,人间风调雨顺。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宋徽宗就封此潭神为丰润侯,华阴流传的邢家姑姑为医父痼疾嫁给车箱潭龙太子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羊公石室、壶公石室、灵虚台、太极总仙洞、火龙洞、罗汉洞,洞洞列仙;邢家姑姑祠、白雀寺等古刹余音回环。

  钟灵毓秀的仙峪为杨姓起源地。据《左传》等载,春秋时期的晋项公十二年(前514年),晋太傅(姬姓羊舌氏)叔向的后人避难华山仙峪,在这里以叔向的封地杨氏县为自己的姓氏,历史上形成了“天下杨氏出华阴”的局面。唐代诗人杨炯与同僚来仙峪寻访先人踪迹,写下了“太华千仞,长河万里,则吾土之山泽壮于域中;西汉十轮,东京四代,则吾宗之人物盛于天下……仙台可望,石室犹存”的词句。历史上有名的华阴本籍杨氏有隋文帝等帝王6人,杨震等宰相级50人,贵妃杨玉环等后妃14人,杨慎交等驸马7人,涌现了杨修、杨炯、杨炎、杨凝式等一大批名人,杨尚昆、杨开慧等祖根均源起华阴。仙峪因为孕育了杨姓这一中华巨姓望族而华彩焕发。

  仙峪峪道窄狭清幽,山路崎岖蜿蜒,河流湍急。仙峪口1.5千米范围为奇石景区,山石险峻,姿态万千,多处路段凿崖架栈凌空通过。仙峪内的斜岭东南为华山白羊峰,峰西侧崖下有羊公石室,传说是天下杨姓先祖避难的地方;羊公石室临近有石羊城,是黄初平牧羊成仙的地方;斜岭北望,有猫头石、龟蛇锁车箱等奇石胜景,都形象生动,惟妙惟肖,令游人叹为观止。

  进峪五里,谷尽路绝斜岭横阻,越岭横度却又地势渐次开阔平缓,两边花木繁茂,绿草如茵,溪水汇潭如镜,山坡台田层层,有山民聚集成廓,男耕女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犹如桃花源仙境,为东沟风景区。

  车厢潭在峪内斜岭西,已经开发为“灵虚大峡谷”。

  入峪行至与华山主峰平齐处,便进入白缺寺景区。此处地势较为开阔,东走三耳岔,可达三峰根;南经河北头可翻越秦岭进入洛南县境域;西经东沟、没门岔沟可通往瓮峪、华阳。白缺寺遗址在涧西峰腰悬崖下,旧有庙宇建筑,与山崖诸多石洞连为一体,依崖就势而构,非常巧妙,相传为千手佛还愿时所建。鼎盛时期,有僧近百名,每日供果累累,香烟缭绕,晨钟暮鼓,不绝如缕。由于香客众多,这里逐渐形成寺庙古会。遗憾的是“文革”时期,庙宇建筑毁于一旦,钟鼓及所有物什被洗劫一空,如今仅有石洞犹存。但由于登寺小道被荒草、乱石闭塞,游人只能隔壑相望。

  仙峪河水丰美,幽潭连珠,被视为华山天色浴场。每至盛夏,进峪避暑、度假的游人络绎不绝,寻幽探胜者更是摩肩接踵。按照华山风景区规划设计,还要对仙峪风景景观进一步开发,以向游人提供更广阔的旅游胜地,丰富游人的审美需求。由于仙峪山峰壁立,峡谷幽绝,自然天成,景色迤逦,历代诗人画家常常入峪吟诗作画。唐诗人常建就有“入溪双峰峻,松恬疏幽风”的名句。画家们称仙峪为“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美女,也称它为华山脚下的“维纳斯”。随着户外运动的发展,这里也成为健身徒步穿越的经典区域。

  美丽的仙峪目前已经开发为风景区,属于大华山风景区的一部分,一期开发的主要景观有奇石景区、车厢潭、白雀寺景区、东沟风景区、天然浴场等。瓮峪通往华山西峰的在建索道,在仙峪白雀寺有中转站,为仙峪游览增添了新的景观。

出处:

大秦岭:中国国家中央公园 / 谢伟主编. -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