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秦岭文献>云横秦岭
潼关
  这位明代的大旅行家徐霞客游太华山,首先到达潼关。
  二月晦,入潼关,三十五里,乃税驾西岳庙。黄河从朔漠南下,至潼关,折而东。关正当河、山隘口,北瞰河流,南连华岳,惟此一线为东西大道,以百雉锁之。舍此而北,必渡黄河,南必趋武关,而华岳以南,峭壁层崖,无可度者。
  ——《游太华山日记》
  黄河自北方沙漠之地沿晋陕大峡谷一路南下,从韩城龙门进入关中平原,浩浩荡荡曲折向南直到潼关;渭河也以滔滔之势由西向东从这里汇入黄河。黄渭二水以汹涌之势一起奔向秦岭终又携手而去。
  黄河、秦岭在此相遇,是中国自然地理和文化地理上的重大事件,这也是一幅极为壮观的图景。太华千崖竞秀,壁立万仞,黄河之水汹涌奔腾迎面而来,这种景象展现了秦岭雄视天下的无限力量,它是大山大水大气象,全国再也找不出第二个这样令人震撼的地方。在潼关看黄河,和在壶口看黄河大不相同,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写的就是这里;他还有一句“黄河如丝天际来”,那是站在秦岭高处看黄河。潼关的黄河、秦岭之会,当然也蕴含着极大的文化价值和旅游商机。
  潼关形势险要,又是东西南北的交通要道,总少不了行人匆匆的脚步,其中更少不了诗人的感叹。唐太宗李世民有一首《入潼关》诗:
  崤函称地险,襟带壮两京。
  霜峰直临道,冰河曲绕城。
  古木参差影,寒猿断续声。
  冠盖往来合,风尘朝夕惊。
  高谈先马度,伪晓预鸡鸣。
  弃繻怀远志,封泥负壮情。
  别有真人气,安知名不名。
  这首诗写于寒冬时节,充满了萧瑟气息,但雄关的险状已跃出纸面。诗中“伪晓预鸡鸣”藏了一个战国时的典故。当年孟尝君逃离秦国,来到一个关隘,因未到开关时间,困于关前,追兵在后,形势危急。他的随从中有人模仿鸡叫引得全城鸡鸣,得以顺利出关而去。“鸡鸣狗盗”的成语说的正是这件事。不过,这个关有人说是函谷关,有人说是潼关。诗中的“真人”暗指老子,“别有”则回到现实,大概是一种期盼吧。
  元代有一位著名词人张养浩,晚年应召出任陕西行台中丞赴陕西赈灾,路过潼关时写下了著名的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张养浩抒发了对百姓的同情,十分难能可贵。
  潼关出现在许多诗词歌赋中,也见证了许多历史风云。
  潼关自古就是军事要塞,春秋时称“桃林塞”。这里为河山隘口,是一座固若金汤的险关,号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但这里上演的历史剧却并非都是如此。唐玄宗的盛世欢歌正在进行,安禄山的铁骑已逼近潼关。守关主将哥舒翰准备闭关固守,但是却接到了主动出击的钦命。当这些惯于升平的官兵在灵宝遭遇敌人,立即溃不成军,于是天险潼关不攻自破。而后,安禄山长驱直入,唐玄宗仓皇逃向四川。明代徐霞客看到的潼关堪称坚固,但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却进进出出如履平地。

  东汉时,潼关地界出过一位大儒,名叫杨震,被称为“关西夫子”。他在本地讲学,吸引了大量本地和外地的学生前来求学,可谓名动天下。于是朝廷请他去做官,他却不愿去,后来在50岁时经大将军邓骘推荐出任荆州刺史,不久转任东莱太守。赴任途中,经过学生任县令的昌邑县,这位县令深夜来访,送上黄金十斤以为谢师之礼,遭到杨震拒绝。这位学生以为老师怕人知道,便说:“我这么晚来,无人知晓。”杨震说道:“你知,我知,天知,地知。怎能说无人知?”听了这话,这位学生羞愧交加,无地自容。
  这便是有名的“四知”。杨震的“四知”精神植根于关中浑厚的文化土壤。在北宋,关中大儒张载又提出了“四为”,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到了明代,另一位有“关西夫子”之誉的关中学者冯从吾创办了关中书院,他提出了“五讲”,即“开天辟地在此讲学,旋转乾坤在此讲学,致君泽民在此讲学,拨乱反正在此讲学,扶正变邪在此讲学”。这“五讲”不仅是办学宗旨,也是关中学者安身立命的处世之道。冯从吾也曾在京城为官,因刚直不阿,敢于直谏,差点丢了性命。这一点和杨震极为相似。
  杨震后来官至太尉,位列三公,依然疾恶如仇,犯颜直谏,遭宦官诬陷,被逐出京城。路经洛阳时,杨震饮恨服毒自杀。一年之后,新即位的汉顺帝为他平反昭雪,他的灵柩才得以从洛阳运回,安葬了于华阴潼亭,也就是现在的潼关。
  清末,潼关迎来了从北京“西狩”的慈禧西太后。西太后入关时已饥肠辘辘,碰巧遇到有卖烧饼夹肉的,关中人叫“肉夹馍”,太后吃了大加赞赏。从此潼关肉夹馍以“饼酥、肉香”名扬天下。潼关还有一种特产闻名全国,就是酱莴笋。潼关的酱笋创始于17世纪,选料考究,外形美观,色泽红褐透亮,笋香浓郁,酥脆鲜嫩,口感极好。鲁迅路过潼关时花了一元钱买了十斤带回。现在潼关还有一道特色美味,是野生黄河鲶鱼。这种鱼肉嫩、汤鲜,鲜得似乎可以品出一丝黄河泥的味道。这三种食品都是小吃,分别以“酥、脆、鲜”为特色,实在不可错过。
  潼关还有一项最具特色的民间社火表演“古战船”,是“非遗”项目,表演起来气势磅礴。
  高桥镇税村的“古战船”把戏剧表演和民间“跑旱船”结合起来,又加入很多阵势变化,独具特色。村主任陈同民是当地著名的企业家,乐善好施,热心于乡里公益事业,多年来自掏腰包400多万元支持村子的发展和开展各种文化体育活动。他对村里“古战船”的传承可谓尽心尽力,受到了县乡民众的广泛赞誉。
  这个村名叫“税村”,应系“瑞村”之误,这两个字在渭南方言里发音相同。村里曾出土了一块清代石碑,明确写着“瑞村”两字。上了年纪的人还记得,在村子的老东门上,刻有“瑞气东来”四个大字。
  现在潼关已无“关”,这里是开放的陕西欢迎东来朋友的第一站。
出处:

云横秦岭/刘兆英 著.--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