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秦岭文献>云横秦岭
五间厅惊梦
  1878年,临潼知县沈家祯在华清池修建环园,内有五间厅、三间厅、白莲榭、荷花阁、杨妃池、之字桥、阿房长廊等建筑,后成为清代、民国时期关中胜景。其中,五间厅是环园中的主要建筑物,为砖木结构,因由五个单间厅房相连名五间厅。其南依骊山,北至荷花池,庭院平坦,树木葱郁,为民国高级官员游览休憩的场所。1936年10月和12月,蒋介石两次入陕,以华清池为临时行辕,下榻五间厅,部署“围剿”红军事宜。
  蒋介石这两次来陕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协调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十七路军尽快剿灭立足未稳的陕北中央红军。1934年10月,蒋介石和夫人宋美龄第一次来陕西,很有兴致地游览了许多古迹。而这时来是贯彻其“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当时全国“联合抗日”的呼声非常高涨,蒋介石显然对此认识不足。
  12月12日夜,华清池外突然响起密集的枪声。住在华清池五间厅的蒋介石从后窗仓皇出走,在侄儿也是贴身侍卫蒋孝镇的帮扶下,翻越后墙匆忙向山上逃跑。因背部受伤,藏匿于西绣岭半山腰的一个山洞里,凌晨被搜山的士兵发现。发动事变的是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兵谏的目的是促蒋抗日。这一事变立即震惊中国,世界为之瞩目。后来事变在各方努力下和平解决,蒋介石和张学良一同回到南京。从此,张学良淡出军政舞台,几乎终生被软禁;杨虎城将军先是被迫出国考察,后来又被秘密监禁,秘密处死。只有五间厅砖墙上的弹痕,还记载着这段历史。
  1946年3月,由胡宗南发起,黄埔军校七分校全体士官募捐,在骊山上修建了一座亭子,名叫“正气亭”。新中国成立后,该亭更名为“捉蒋亭”。1986年12月,在“西安事变”50周年前夕,为了缓和两岸关系,再次易名为“兵谏亭”。
出处:

云横秦岭/刘兆英 著.--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