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庆宫与龙湫
作者: 刘兆英
长安地面水多,地下水位则高,因而常有泉水喷出。兴庆宫里的龙湫就是这种原因形成的。龙湫旁有沉香亭,李白在这里描绘了杨玉环的花容月貌: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杆。
——《清平调》
龙湫今日叫兴庆湖,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龙湫遗址上开挖的,湖旁边也建了一个大亭子,还叫沉香亭。
龙湫是唐兴庆宫的水池,又称龙池或兴庆池。这里原是李隆基为藩王时的府第,一日忽然地下涌出泉水,水上笼罩雾气,还有人发现常有神龙出没其中,故后来得名龙池。低洼处涌泉出水,这在唐代长安不算奇事,因为那时地下水位很高。至于有龙出没乃是传言,自有政治目的。
李隆基后来当了太子,接着做了皇帝,这里经过多次扩建成为一座集办公与休闲为一体的宫殿群,称兴庆宫或“南内”。
兴庆宫的龙池又引龙首堰水注入,池面更广,可以举办龙舟竞渡。据说“弥亘数顷,深至数丈”①。兴庆宫的主要建筑有兴庆殿、大同殿、南薰殿、勤政务本楼、花萼相辉楼、龙亭、沉香亭等。南内有夹道通大明宫和曲江池,甚至骊山华清宫,这是当年的安保措施和保密措施,皇帝的活动外人“不得知也。”
兴庆宫南北长1250米,东西宽1080米,占地2000余亩,几乎比明清故宫大一倍。开元初年,李隆基还是一位有政治作为的帝王,他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开元盛世”。兴庆宫一度是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中国的政治中心,也是他与爱妃杨玉环长期居住的地方。
“安史之乱”之后,兴庆宫失去了政治活动中心的地位,成为太上皇或太后的闲居之所,大多数时间为太后等后宫妃嫔常住之地。唐末长安城被毁,兴庆宫便从此被废弃。
写龙池的诗极多,但都是歌功颂绩的应制诗,政治色彩太重。只有一位诗人的诗作,虽然也是应制而作,却堪称不朽。那就是李白为杨贵妃所写的《清平调三首》。
当历史走到20世纪50年代时,兴庆宫早已灰飞烟灭,但遗址却被建成了一个新的景观,名为兴庆宫公园。兴庆宫公园占地700多亩,仅为唐兴庆宫的三分之一。公园开挖了兴庆湖,建了一个仿古建筑充当花萼相辉楼,当然少不了有故事的沉香亭。这里成为西安人“闲浪”的去处。
①宋勄求:《长安志》
出处:云横秦岭/刘兆英 著.--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