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秦岭文献>云横秦岭
律宗祖庭净业寺
  从沣峪口进山不远,路边就是中国佛教律宗的祖庭净业寺。净业寺创建于隋,极盛于唐,名播海内外,在世界上产生过极广泛的影响。唐代高僧道宣在终南山净业寺以精于律藏著称,是律宗的实际创始人,因而律宗又称“南山律宗”或“南山宗”。他青年出家,终生以研究戒律为佛教界和皇家所重,终年72岁,生前死后都拥有极高的地位。在净业寺的后山上,澄照净光舍利塔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存在。“澄照”是唐皇赐予道宣的谥号,而“净光”则是赐予道宣舍利塔的封号。
  律宗是中国佛教最具实践性的宗派,以保守佛教戒律为特点,是专门研究律藏的学派。律宗的教理分为戒法、戒体、戒行、戒相四科,南山律宗尤以传扬《四分律》为盛,所以也称四分律宗。
  经律论三藏中的律藏典籍先后传入中国并被翻译成汉文,主要有所谓“四律五论”。四律是指《四分律》《十诵律》《摩诃僧祇律》和《五分律》,五论指《毗尼母论》《萨婆多论》《摩得勒伽论》《善见论》和《明了论》。《四分律》原属印度佛教的“昙无德”派,故也称《昙无德律》,由鸠摩罗什的老师佛陀耶舍和竺念佛在姚秦时译出并流传。
  道宣上承北魏慧光、洪遵、智首,把《四分律》的影响推向了新高度,得到了皇家的肯定。贞观十九年,玄奘印度求学归来,在弘福寺设立官方译场,道宣被朝廷推举为玄奘的首席助手,负责用汉文记录玄奘的梵文口译。皇家到扶风法门寺迎请佛指舍利,朝廷也要诏道宣亲负其责。道宣学行一致,门徒众多,其中有不少优秀人才。
  道宣为长安人,俗姓钱,其父为礼部尚书钱申。传说其母孕中梦见白月贯怀,又梦见一位梵僧对她说:“汝所妊者,梁之祐律师也,祐则南齐剡溪隐岳寺僧护也。宜从出家,崇树释教。”即劝诫她应该日后让儿子出家,以弘扬佛教。
  初唐时佛教虽然兴盛,但在出家人持戒上却并不严格。比如怀素习惯吃鱼,到京城吃肉便不习惯,饮酒更是僧人的平常之举。在这种情况下,道宣坚持戒律便成为特立独行,因而备受瞩目。民间传说有龙、神化身民众听他说法传道,有天人供应其饮食。甚至道宣有一次夜行差一点摔倒,都有博叉天王(广目天王)之子自称弟子暗中扶持。后来更传说道宣的精诚得到了上天赐给的“佛牙”等等。
  现在净业寺有一座殿堂的榜书“以法护法”,第一个“法”字便指戒律,第二个“法”字乃指佛法。
  净业寺在唐代非常兴盛,寺院的僧房是可以借宿的。诗人贾岛在困顿时来到净业寺,一夜过后,在悠扬的晨钟声中若有所思:
  来从城上峰,京寺暮相逢。
  往往语复默,微微雨洒松。
  家贫初罢吏,年长畏闻蛩。
  前日犹拘束,披衣起晓钟。
  ——《净业寺与前眉县李廊少府同宿》
  沣峪口东侧的山坡上还有一座丰德寺,同样始建于隋唐,因道宣法师曾于此长住,因而同为律宗祖庭。诗人李端有《夜投丰德寺谒海上人》诗,描绘了丰德寺的一种清妙的境界和沁人心脾的魅力,能使人甘愿“焚香洗钵过余生”:
  半夜中峰有磬声,偶寻樵者问山名。
  上方月晓闻僧语,下界林疏见客行。
  野鹤巢边松最老,毒龙潜处水偏清。
  愿得远山知姓字,焚香洗钵过余生。
  现寺院由比丘尼管理,戒律森严,门庭十分清静。
出处:

云横秦岭/刘兆英 著.--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