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秦岭文献>云横秦岭
秦岭深处美景多

  秦岭常常被人们称为“大秦岭”或“大美秦岭”,不仅是因其体量巨大,美景众多,还因为这里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早的发祥地,或者说是我们民族的祖根所在,因而它有特别重大的意义。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和每个中国人都有关联。人们都把“三皇”和“五帝”奉为共同的祖先,祖先虽然已经远去,但这座大山还在,他们创造的团聚这个民族的价值观还在,因而这座大山便成为中华民族内外形象的伟大象征。当我们说“大美秦岭”的时候,是借用了庄子《知北游》中“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的说法,是从内外两个方面赞美秦岭。


  走进大秦岭,处处都是美景。一条瀑泉从高处跌落,飞珠溅玉,在阳光的照射下如梦幻般飞舞,这是一幅动感极强的画面。当流水涌向低处,汇聚成一条缓缓的溪流,水中的绿藻清晰可见,乃是一片绿色静穆的风景。
  步移景变。秋天的山林有的地方五彩斑斓,有的地方却是一片金黄。不经意间一抬头,小松鼠或许正在看着你。山中有很多野鸡,秦岭血雉是其中比较珍贵的一种,也是我们中国特有的品种。野鸡古称雉,是一种对外界反应极快的禽类。孔子曾经赞美过雉的这个特点,“色斯举美,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①山雉成为孔子教育学生的活教材,说明“敏而好学”的重要,也说明山林是极好的游学之地,大自然就是极好的教材。因此,应该让我们的孩子更多地走进山林去获取知识和思想训练,这是一种回归。因为山林是人类最早的家园,大秦岭则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家园,因而也是最好的课堂。
  山中的水最令人迷恋,因为落差而呈现出多姿多彩,也让诗人、哲人借机表达各种各样的情感和思想观点。比如李白的“抽刀断水”,孔子的“逝者如斯”,老子的“上善若水”,还有杜甫的“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②等等。
  发现美的眼睛在任何地方都是需要的,好的摄影家也要善于化平凡为神奇。山石间的野草也是如此之美,令人惊诧;露结为霜把野草的叶子勾画成花一般的模样,令人称奇。如果一回头你发现这只雄雉,一定会让你惊艳不已。雪霁,金丝猴会出来觅食。而无风时你会发现松雪中的风痕,想到赵孟頫和胡雪岩这两个名人的名号。③
  秦岭深处美景多,秦岭处处如画卷。
  ①《论语·乡党》
  ②《佳人》
  ③赵孟頫,元代著名书画家,号松雪道人;胡雪岩,本名胡光墉,近代著名红顶商人,字雪岩。
出处:

云横秦岭/刘兆英 著.--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