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汪锋和孔从洲率领西北民主联军第三十八军突破黄河天险,挺进豫西,出击陕南以来,不断有一些过去被敌打散的游击队员和一些统战人士、朋友前来军中寻找汪锋和孔从洲,要求参加革命队伍,继续战斗,汪锋和孔从洲都热情地接待他们、信任他们,为他们提供了重新拿起武器,继续参加战斗的机会。在此,不再一一提及,唯有三位来客,不得不略作叙述。其中的一位便是房向离的私人代表。
房向离,正是不愿执行陕西当局“清剿”命令,而被撤职查办的那位蓝田县县长。
这位房县长,是临潼县骊山镇砖房村人,比汪锋大七岁。早年毕业于陕西省立师范。1932年以后数年,曾先后担任国民党陕西洛南、黄龙、洛川、蓝田县县长。在黄龙、洛川任上,因地近陕甘和陕甘宁边区边沿地带,受根据地影响,思想倾向进步,抗日心切,做了许多有利于边区和抗日的事情。1944年春夏,派任蓝田县县长,1946年9月11日,也就是汪锋赴任豫鄂陕,到达封地沟的当天,房向离因“清剿”不力被陕西当局以通共嫌疑逮捕关押,1947年初,乘保外就医之机逃脱,前往湖北省,通过熟人关系,谋取鸡公山管理局局长一职。1948年1月,他派一可靠人员,前往豫西西北民主联军第三十八军军部,找到汪锋和孔从洲,并带来国民党鸡公山地区重要军事情报。从此,房向离成为汪锋、孔从洲打入国民党湖北鸡公山地区的重要情报人员和统战对象。1949年初,房向离按照汪锋、孔从洲和第二野战军刘邓首长的指示,利用其与国民党第五绥靖区司令张轸的关系,对张进行策反工作。
1949年5月,国民党华中“剿匪”总司令白崇禧由武汉撤退时,张轸在贺胜桥和石灰窑地区发动起义,脱离国民党营垒,其间,房向离付出了不少心血,功不可没。随后,房参加了刘邓大军,刘邓率第二野战军进行大迂回,进军大西南,包围重庆时,房向离和妻子崔东亚(蓝田人)受刘邓首长的派遣,前往重庆,隐藏在重庆绥靖公署代参谋长刘宗宽家中,和刘宗宽取得联系,房向离化名房显志,从刘宗宽手中取得重庆绥靖公署几乎所有的兵力部署、调动、设防等情报,转送到刘邓手中。刘宗宽此时正是打入国民党重庆绥靖公署主任张群身边的高级幕僚。正是房向离和刘宗宽的密切联系与配合,蒋介石、张群在重庆一切军事部署悉数掌握在刘邓手中,从而,为第二野战军突破西南防线,兵临重庆城下,解放重庆起到了内应外合的作用。刘宗宽被刘伯承誉为“解放西南第一功”,而房向离和夫人崔东亚也是这第一功中的有功之臣。
重庆解放后,房向离参加了刚刚成立的西南军政大学高级班,进行学习深造。结业后,被任命为以孔从洲为司令的西南军区炮兵后勤部房管科科长,为西南军区炮兵部队的组建、训练做出了贡献。1954年,房向离转业地方工作,任成都市民政局教养院院长,1962年因公亡故。
张孝骞是汪锋接待的另一位客人。张是杨虎城将军十七路军的老人手。陕西商县人,早在1924年,他和张汉民、赵寿山、段象武、刘光甫、刘威诚、孔从洲等人,从不同地方,千里迢迢,先后远道陕北三边,投身杨虎城麾下,进入安边教导队这座沙漠军校当学兵。他和同期学员孔从洲在一个铺上打对睡觉,结成至交。1925年底,张孝骞随杨虎城率部南下驱逐北洋军阀吴新田出陕,继而参加了西安反围城,东出潼关,策应北伐,皖北太和整训,山东剿匪,南阳大败唐生智等重大军事行动,由学员升任排长、连长。1930年秋,杨虎城率部返陕,主持陕政,张孝骞先后担任张汉民卫士营、警卫团机枪连连长,结识了汪锋。1935年春夏,商县保卫团副团长王绍武被哗变部下打死,部队陷入混乱局面,正在蓝田行营巡视的杨虎城,任命张孝骞为保卫团副团长,带一班武装人员赶回商县,收拾残局,整合部队,稳定局势。西安事变爆发后的第二天,杨虎城又派张孝骞赶回商县,召集当地武装陈月天等部,准备阻击中央军从商洛方向进攻西安。1939年春节后,张孝骞接受第四集团军总司令孙蔚如之命,赶赴中条山孔从洲独四十六旅担任副官主任,参加抗战。
抗战胜利后,孔从洲一度担任郑洛警备司令,张孝骞协助孔从洲安定社会秩序,封存管制日本洋行。
1946年5月,孔从洲率部于河南巩县起义后,四面受敌,部队被打散,孔从洲安排张孝骞率一部突围,去南阳一带隐蔽,此后与孔从洲失去联系,张孝骞几经周折,回到商县家乡。
汪锋、孔从洲率西北民主联军第三十八军挺进豫西,张孝骞无意中得此消息,甚是兴奋,即东行去寻找老部队。1947年9月中旬,张孝骞在河南卢氏县西北民主联军第三十八军军部找到孔从洲和汪锋。汪锋握着张孝骞的手:“老张,你咋这会儿才来呀!我知道你当年在商县保卫团,我们就要去那边开辟根据地,你来当参谋好了。”这天晚上,孔从洲和张孝骞更是抵足而眠,彻夜相谈。孔对张说:“现在我们这支部队,已经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部队了,你回来,这就好,先协助我们工作吧!”
就这样,张孝骞又成为西北民主联军第三十八军一位没有职务的军官。
这一时期,部队进展神速,张孝骞一直随军行动,协助汪锋、孔从洲工作。攻克西峡口时,张孝骞和孔从洲、秋宏一起踏勘地形。秋宏在他身边中雷牺牲,他亲自安排移葬秋宏遗体于商县金凤山麓。
1948年6月,部队进行整编,成立陕南军区,孔从洲即将去豫西军区赴任,汪锋和孔从洲商量决定,派张孝骞回商县开展工作,策动地方武装起义。当孔从洲把这个意见转达给张孝骞时,张即表示愿意服从安排。第二天,汪锋和孔从洲一起和张孝骞谈了话,汪锋告诉张孝骞:“你回商县,去找李世华,去年初,我们北渡黄河前,李世华要起义,那时不到时候,现在形势变化,他可以随时起义,你们要互相配合做好工作,一起行动。”张孝骞听了很高兴,因为张孝骞和李世华本来就很熟悉,但他不知道李世华的真实身份。汪锋对张孝骞的返回路线、接头关系、接头地点、联系暗号等都一一作了精心安排和交代。
张孝骞临走时,汪锋和孔从洲交给他十支水连珠步枪,还有一批活动经费,选派武装分队护送。
张孝骞返回到达商县北宽坪与洛南交界处,就与陕南二地委和分区派来的武工队接上了头,接头的便是武工队队长陈孝真。张孝骞把带回的武器交给了武工队,在武工队的护送下,与地委书记王力见了面,汇报了汪锋和孔从洲的指示。张孝骞按照汪锋和孔从洲的指示和王力的安排,回到商县城,利用旧有关系,建立联络点,招募旧部,搜集情报,开展秘密工作。通过书信来往或直接上门,张孝骞与当年保卫团的人员取得联系,规劝他们认清形势,早日脱离反动营垒,还争取了县法院法警辛信烈等一些人员弃旧图新,愿意回到人民中间,搜集情报。同时,张孝骞还利用孔从洲、刘威诚的名义在十七路军回乡人员中开展工作,取得了一些人员的信任,经过一段时间活动,张孝骞在商县城内建立了新的联络点。
其间,张孝骞与李世华接上了头,多次商量起义事宜。11月12日,李世华率队400多人起义成功。
李世华起义时,张孝骞任军事顾问。起义前,张孝骞得知原东霸天王祥生部下一个叫张正芳的头目不愿参加起义,张孝骞便派人把张正芳约到张村北头一户人家,对其进行说服教育,一夜谈话,仁至义尽,张正芳答应一起参加起义,但是,起义时,张正芳还是拉出武器逃跑了。张孝骞只好和李世华决定,由李世华先率领已集结人员起义出发,自己再去说服另一股武装参加起义。
李世华率起义武装奔赴陕南军区所在地的郧阳,张孝骞则返回接应王祥生和王的部分武装,另由崂峪沟、流岭槽再转向郧阳。到达天桥山时,遭一股反动武装阻击,将其击溃,于12月初抵达郧阳,带着胜利起义的喜讯,见到汪锋。
李世华起义后,国民党报纸刊登《残匪孝骞带领武装投奔共匪》的消息,幸好,起义前,张孝骞已安排女儿疏散。起义后,妻子立即跨过丹江,在一个叫贺嘴头的山庄与随后赶来的那位法警辛俊烈一起,前往辛的一位亲戚家隐蔽起来。国民党商县当局抓不到张孝骞的家人,便拆毁了他家十几间房屋,以图报复。
汪锋会见的第三位客人便是李世华。大约是在张孝骞返回汪锋身边之前的四五天,即11月29日,李世华率起义武装赶到陕南军区,受到汪锋和陕南党委、军区的热情迎接。
自从汪锋、文建武率豫鄂陕主力部队北渡黄河后,这位隐身在敌人营垒的李世华,处境越来越困难。困难并非是敌人发现他的什么蛛丝马迹,而是他担心被派去“清剿”游击队,打则伤害自己的同志。主力北渡时,国民党十九绥靖公署(商洛地区)主任谢辅三委任李世华为中队长,给他编了一个中队,大约百十号人马。9月中旬,谢辅三下令李世华中队开赴北宽坪驻防。不到三天,十二旅、西北民主联军三十八军和陕南独立团南下反攻到达商洛。刘庚、杨克率领的陕南独立团进军至北宽坪,经一接火,李世华中队即被“打垮”缴了械,当了“俘虏”。刘庚赠送给李世华两支好枪,5万元(旧币)路费,让李世华和同时被俘的谢辅三之侄谢崇信带队返回,继续隐蔽下去。
李世华回到商县城,见到谢辅三,谢不但不责怪,反而说:“现在什么话都不要提,你们俩回来就对了。”谢还关怀一番:“你们遵守命令太坚决了,北宽坪那地方有什么不得了,世华,你明天回去,没有衣服由军需处拿些钱……”
谢辅三这么一说,李世华放下了心,便返回麻街家中。
十多天后,谢辅三又把李世华叫进商县城,安慰一番,给李世华重新编了一个中队。1948年1月,谢辅三又给李世华编了一个营,任命李世华为营长,驻防山阳县,主要任务是“清剿”游击队。
李世华上任一段时间后,觉得老和解放军武工队、游击队打仗,心里不是个滋味,一再请求谢辅三把自己调回商县。正在此时,陕西国民党当局给了商洛一个“商山游击支队”的番号,谢辅三让李世华去当支队长,李世华始终未接手。后来成立陕西保安十一团,谢辅三向保安五旅旅长王伯楚力荐李世华当营长,王嫌李世华思想“不正确”未能同意。谢辅三又让李世华去西安晋见省主席祝绍周,得到应允,李世华终于谋取了保安十一团营长一职。训练了三个月,当地有人告密李世华与共产党有关系,谢辅三只好暂时将李世华营编掉。这时,正是汪锋派一个叫吉狗娃的人给李世华送信,叫李世华“动作”的时候。接着,汪锋又派张孝骞和陕南军区特派员肖风、商洛行政公署专员王杰先后带来通知李世华“集蓄力量,准备起义”的信件。可是李世华这时手中没有武装,何谈起义。
正在此时,谢辅三的侄儿谢崇信和商县县长王慕天来到李世华家中,劝邀李世华出山,出任国民党“陕东南突击大队大队长”一职。李世华一看有了机会,二话不说,慨然应允。上任之后,名正言顺地趁机将人枪公开集拢起来,正式整编。手里有了武装,李世华便暗中成立了起义指挥部,李世华为起义总指挥,王祥生、刘文荣任副总指挥,张孝骞为军事顾问。11月12日,李世华率编就的四个中队和一个警卫排400人左右,长短枪400多支,机枪九挺,从麻街小学出发,经二龙山,避开县城,沿丹江南岸山根东下,次日拂晓,到达夜村镇孝义湾。在这里,名义上准备迎敌,实为随时准备起义。部队驻在孝义湾,李世华派党支部委员赵文杰前去山阳与商县交界处,联系陕南军区商洛分区(原二分区)游击队。
这时,敌专员、县长得知李世华率部离开麻街东下,十分诧异和惊慌,立即打来电话,要李世华率队返回县城。李世华则委婉回答:“我带的部队不成样子,行军整顿一下再说吧!”专员、县长一看这一手不行,又派谢崇信和王玉山前来劝降。谢崇信对李世华说:“如果你能回县城,马上给你重新发放服装、枪弹,并给以重任。”一边说一边拍着胸膛担保:“老板(指谢辅三)的为人你是知道的,说一不二。”李世华婉言回绝了谢崇信的“好意”。
飞出笼子的鸟儿,由不得谢辅三了,侄儿谢崇信悻悻返回县城报告,谢辅三大发雷霆,立即派一个正规团队和一个保安大队紧急出动,向孝义湾直扑而来。李世华率领起义部队在白草岭与敌激战,在夜幕的掩护下,且战且退。撤至青岗坪,商洛军分区刘兆英率领武工队前来接应,起义部队安全转移后,又得到张奎武工队护送。11月29日,李世华率部到达陕南军区驻地郧阳,陕南军区为他们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李世华、张孝骞分别在欢迎大会上发表了起义感言,汪锋发表欢迎讲话。欢迎会前,汪锋和李世华彻夜相谈。
12月,陕南军区将起义部队编为商县支队,李世华任支队长。1949年元月,商县支队归编商洛军分区。3月,商县支队调回商洛军分区所在地照川,进行新式整军,4月参加了高桥战斗,随后又参加了解放商县和剿匪斗争。
昔日的商县“草头王”李世华,在马栏经过汪锋的教育和培养,成为一名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又按照汪锋的安排,隐蔽在敌人营垒之中,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发挥了特殊的作用。而张孝骞、王祥生等又在中国共产党的统战旗帜之下,为革命、为人民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秦岭之子:汪锋革命传奇/许发宏著.-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