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鸭浮舟——城隍庙

  位于县城北5公里的城隍庙是一座佛道合一的庙宇。其基座由巨石砌成,高出河面1.5米左右,中段开阔,南北两头逐渐缩尖,南北长172.5米,东西宽33.5米,占地约6600平方米。由于四面环水,远远望去,城隍庙就像是一艘乘风破浪的帆船。

  宁陕城隍庙始建于乾隆五十年(1785),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是陕南保存完好、设计独特的庙宇之一,在陕西乃至全国来说都堪称一绝。潺潺南流的长安河至此分为东西两条水道,使城隍庙四周环水,妙趣横生。明月当空时,左右两河银波荡漾,相映生辉,故有“月镜双辉”的美名。数百年来,城隍庙虽遭遇多次洪水袭击,但仍完好无损,这就引出了“金鸭浮舟”的美好传说。相传城隍庙有一对金鸭栖身水中,水涨浮起,水落卧下,一直护佑着这河心孤舟安然无恙。还有名家在此作诗云:“金鸭浮舟马蹄声,翠峰紫烟花弄影。”当然,这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城隍庙的完好无损实际上是庙宇修建者充分考虑了当地的地形特点的原因。

  一般来说,城隍庙都建在城市中心地带,而宁陕县的城隍庙却建在了城外,由此产生了三个版本的传说,其中不乏后人的好奇和猜想。

  传说一:明嘉靖年间(1522-1566),这里原有一对金鸭子,常嬉戏水面。一个贪心的喇嘛发现后,便起了歹心,费尽心机想把两只金鸭子偷走。一日,喇嘛又发现这对金鸭子嬉戏于长安河中,便不顾一切跳入水中去捕捉,当喇嘛欲抓之时,这对金鸭“扑棱”一声展翅飞走了。一只飞进关口的关帝庙,一只在空中盘旋了一阵仍飞回到这小岛上。到了乾隆五十年,百姓就选准这块风水宝地建起了城隍庙,以保老城的安宁太平。

  传说二:相传本县江口回族镇有个女子,她的婆婆病了,长年卧床不起,很想吃盐。那个女子就步行到县城买盐,不料过河时被河水冲走,最后冲到了长安河的沙坝上。女子很久没有回家,女子的男人就去县城寻找她,最终在城外河中心的沙坝上发现了已经死去的女子,男子见妻子已经死去,就哭得死去活来,最后晕了过去。在男子昏睡的时候,城隍老爷托梦给他,告诉他女子并没有死,只要喝一点热的姜汤就能活过来。男子依照城隍老爷托梦所言,在邻近的百姓家里熬了姜汤,给妻子喂了下去,果然没过多久,妻子竟奇迹般地活了过来。城隍老爷显灵的消息不胫而走,最后,当地人就把城隍庙修建在长安河的沙坝上。

  传说三:相传老县城内有一户人家,男子外出赶考。由于姑嫂不和,男子走后,他的妹妹就经常欺负嫂子。一次,男子媳妇在给妹妹缝被子时,不小心把妹妹掉落在床上的戒指缝到了被子里,男子的妹妹就怀疑是嫂子偷了她的戒指。于是,她打了两斤香油去城隍庙许愿,希望城隍老爷惩罚嫂子。过了不久,男子的媳妇去城隍庙许愿保佑男子高中,在出庙门时,被门绊倒,摔断了腿。后来,男子中举回乡,得知媳妇摔断了腿,又无意中发现了被子里的戒指,于是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当地的县令。县令听到这件事后,非常生气,就把城内的城隍庙迁到了城外。

  无论怎样,宁陕县城隍庙的选址是水利学、建筑学知识融会贯通而形成的趋利避害的典范,对现代近水建筑及河心岛建筑的选址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出处:

秦岭绿都 山水画卷:宁陕/中共宁陕县委宣传部编.-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