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兴演唱花鼓子

  花鼓子是典型“下里巴人”的娱乐活动,是宁陕广为流传的一种地方民间音乐。随着清初移民潮的涌入,两广、湖北、四川、江西等地的移民又带来了他们的民间演唱曲调,与本地固有的下里巴人之曲和多种山歌、号子融合一起,相互渗透,相互借鉴,逐渐演变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民间音乐花鼓子。花鼓子也称“花鼓调子”“跳花鼓”“舞花鼓”,是一种在“跳”和“舞”之间说唱的民间艺术,分两种形式:一种是跑场花鼓子,以锣鼓伴奏,艺人边演边唱;另外一种是坐唱形式,艺人不表演,以演唱为主。

  由于民性使然,表演者走村串户,宗族之间、村镇之间的表演队伍时有相遇,两队之间便以歌相会,以鼓乐相见,要比个高低,赛个水平,因此在民间便兴起了“打对台”。打对台是即兴创作的,带有挑战性的歌词比赛,而且创作得越快、越辛辣,就越能得到观众的喝彩,于是短小精悍的锣鼓点和奔放、热闹欢快的花鼓子便应运而生了。新年正月玩灯、玩社火演唱的花鼓子最为热闹喜庆。“喜盈盈来笑盈盈,喜哈哈来笑哈哈”,唱出了人们过年时高兴愉快的心情和对来年的无限憧憬,也唱出了一派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

出处:

秦岭绿都 山水画卷:宁陕/中共宁陕县委宣传部编.-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