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柏山自北而南逶迤500里,面积130平方公里,高仰前首,后驰巨尾,势如腾飞巨龙,倚天而立,亦称“龙如山”,系秦岭主峰太白山支脉。紫柏山海拔高1250~2610米,年均温度6℃~12℃,年均雨量1100毫米。山势巍峨壮观,集山岳、峪谷、洞坦、泉溪、云海、森林、高山草甸、珍奇动物、稀有植物等自然景观与张良庙为一体,形成陕南最大最独具魅力的旅游度假地。这里气候爽朗,松柏蓊郁,修竹摇曳,众鸟和鸣,山顶云雾缭绕,有92峰、82坦、72洞奇观,以及紫柏松涛、紫柏晴岚和驰名的亚高山草甸风光,有“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紫柏归来不看草”之说。
(一)紫柏山森林
紫柏山是大自然神来之笔,因遍生紫柏而得名。从古连云栈道即今316国道,一旦进入张良庙坐落的紫柏山景区,便有陶醉忘我之感。也许你一生不曾见过如此优美良好的生态。举目之间,一棵棵紫柏、油松、核桃树拔地而起,四面撑开的枝干生着茂密的枝叶,青绿滴翠、浓密似伞、牵连不断、铺天盖地,宽阔的道路都被遮罩得一层浓绿,偶尔才透出几缕如柱的阳光,汽车完全成为绿色海洋中的一叶小舟。紫柏山森林覆盖率95%,紫柏、青松、杉、栎,素为紫柏森林翘楚,树干挺拔,树形高大,青松耐得严寒,傲得风雪,阴坡最为茂盛,石缝亦可生根。俏生入云的危崖上,每当苍翠的青松耸立,游人顿时就有了精神。山风掠过,汇聚林间,蓄势而发,一风吹动,百树响应,宛如军阵,形同海啸,响起阵阵松涛,让人十分惬意。这里有国家保护植物红豆杉、银杏、太白冷杉、连香树、杜仲、水曲柳、桃儿七等珍稀植物。庙台槭是当地特产树种,为槭树科中新发现树种,高六七米,树冠舒阔十几米,叶形娇美,叶炳细柔颀长,树干呈深灰色,有纵裂的条纹或片状凸落的斑块,属珍稀植物。柴关岭有连理树,树两株并立,高二丈许,中间忽挺横枝互连如桥。紫柏山森林中盛产鹿寿草、黄芪、茯苓、黄精、党参、盘龙七等珍贵药材数百种。石头上的苔,色鲜艳青翠,亮晶晶的、毛茸茸的,一株株微小簇拥在一起,像一幅幅刺绣的作品。
紫柏山自然生态系统保存完整,山地植被呈垂直分布规律,海拔1300~1800米的落叶阔针叶混交林,以油松、紫柏、华山松、山杨、锐齿栎为主,1800~2200米为桦木林带,2200~2400米以红桦、冷杉为主,2400~2610米为亚高山草甸。优越的森林环境为动物提供了极好的条件,主要鸟类有锦鸡、杜鹃、画眉、阳雀、黄鹂、山鹰、猫头鹰等一百多种;兽类有羚牛、黑熊、野猪、林麝、灵猫、金雕、大鲵、穿山甲、刺猬、松鼠、野兔等三百余种。走进森林里,高大的树冠上有灰鹊雀、星鸦、粉红山椒鸟等繁忙捕食昆虫;低矮的灌草中太阳鸟、画眉、云雀等跳来跳去,悠悠歌唱;红腹锦鸡、勺雉,悠闲地在草地上散步;野猪、黑熊在取食森林中的野果;花鼠、岩松鼠在树上跳来跳去,为自己储存冬日的粮食。
(二)紫柏山晴岚与云霭
紫柏山四季云雾迷障,难辨其容。淫雨初霁时,可见山中云蒸霞蔚,金光万道,山峦丘壑游动于云海之间。当四周云雾不断从林间、谷底簇拥升起,飘向顶峰,沐后新日冲开重重迷雾,但见巍巍紫柏遍披“龙鳞”,万顷松针之上,雾珠晶莹闪烁;九十二峰如朵朵盛开的莲花,令人惊叹不已。这一奇观就是“紫柏晴岚”,今又名“紫柏云海”。清人陈庆怡题诗赞:“晴色排空际,岚光拂石堆。奇峰九十二,面面白莲开。仙子何年隐,而今安在哉?苍苍岭上松,时有鹤归来。”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一亩林地的蓄水量是同等面积裸地的7倍以上,紫柏山山高谷深,林木繁茂,日照时间少,水分不易蒸发,湿度大。林木利用根系吸收地下水分,又通过枝叶散发到空中,使林区上空不断增加水气,所以在紫柏山上空常见缕缕轻雾自山谷升起,特别是霏霏淫雨后,温度还有所下降,高山气温就低,这就是紫柏山多云和紫柏晴岚产生的原因。
云依山为体,山依云为衣。云海是最具灵气的景致,就因为有了云雾的起伏跌宕,才展现出了紫柏山的奇、秀、险、逸,也正因为云海的无穷变化,紫柏山才被人们称为人间仙境。紫柏山的云海种类很多,有风平浪静、云絮漫漫的层积云,有虚无缥渺、时隐时现的薄纱云,有苍苍茫茫、一铺万顷的平铺云,有风起云涌、浪花飞溅的瀑布云……紫柏山秀峰叠峙,危崖突兀,幽壑纵横,气流在山峦间穿行,上行下跃,环流活跃。漫天的薄纱云雾和层积云,随风飘移,时而上升,时而下坠,时而回旋,时而舒展,构成一幅奇特的千变万化的云海大观。风平浪静之际,白云茫茫,无数山峰被白云淹没,只剩下几个峰尖,类似大海中的岛屿。转瞬之间,又波起峰涌,浪花飞溅,惊涛拍岸。尤其是在雨雪天气之后,日出或日落时的“霞海”最为壮观,妙在似海非海,非海似海。云雾的飘荡使紫柏山呈现出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美感。动静结合,造化出变幻莫测、气象万千的人间仙境。
紫柏山云雾迷漫,沿山坡上升,阵阵卷涌,茫茫不知紫柏何处。山脚留侯祠于岚烟袅绕、云蒸霞蔚中若隐若现,恍似琼瑶仙界;紫柏东峰百丈巨崖,终年雾绕中腰;紫柏极顶,地气蒸腾如游龙浮动。拂晓,紫柏山披露载雾,登峰远眺,远山隐隐,成一巨“佛”,仰面而卧。峰石的实景和云雾虚景绝妙配合,一片烟水迷离之景,是诗情,是画意,是含而不露的含蓄美。
(三)峰崖峡谷竞秀,坦、洞、泉、溪交织的喀斯特地貌
二叠纪时,庙台子一带沉积了巨厚的浅海相含碳酸钙灰岩,形成今天山体的喀斯特地貌特征。山上林木葱茏,但奇峰景秀,溶洞密布,谷中溪流奔涌,跌流激荡,潭深水蓝。洞中也有溪和潭,溪潭传神,又有故事传说点缀。尤其是92峰、82坦、72洞给紫柏山平添了几分玄妙和灵气。紫柏山主峰海拔2610米,2000米以上山峰20余座,1400米以上山峰70多座,“九十二峰”名副其实。峰体尖锐,山坡陡峭,远视似人似塔,有的如神龟就卧,怡然自得;有的巨石擎天,形如巨佛坐禅。山顶溶洞连环,山中由于地质构造和雨水浸蚀,峡谷和峰顶多峭崖,壁立千仞,凌空崛起,气势雄伟。有的如刀斧劈就,视之胆寒;有的如巨幅水墨画,气势恢宏,常有云霞缭绕,时隐时现,令人神往。如响水崖位于峡谷,高数百丈,下有一水潭,响声如雷。流经石灰岩地区的泉水顺崖壁流淌,长期的钙化沉积以及阳光折射,使崖壁上水流显得五光流彩。山中峡谷深邃曲折、寂静幽美,常有两巨崖排列,挡住谷口,中开一缝,形似“石门”。山泉溪流如龙似蛟奔腾,水花翻滚,石潭多如串珠,落差大处形成壮观的瀑布,溅珠飞玉。这里地下水丰富,无论是山巅或谷底,泉眼密布,四季喷雪吐玉,清湛澄碧,甘甜醇美。
紫柏山的洞多。地下水沿着可溶性岩石的节理或裂缝进行溶蚀扩大而形成的洞,形态各异,有垂直的、倾斜的,或呈阶梯状。洞底常与地下的大裂隙或地下溪流连接。洞奇而多,分布广,且位踞险峻,很少开发。存真洞、五龙洞、朝阳洞,赤松洞、云罩洞、睡佛洞、会仙洞……所谓七十二洞,有的以神奇传说得名,有的以其形态和周边景物特征而得名。经人们踏勘,七十二洞中有三十余洞宽阔深遂,景观奇特,引人入胜,其余较小,反映出形成的不同机制、因素和演化历史。成熟的碳酸岩洞基本形态包括了通道、洞室、洞厅、石窟、河溪等,溶洞中化学堆积物明显,石钟乳倒挂,石笋堆积,布幔、瀑布状堆积物形态各异。如会仙洞,洞口仅容一人,洞内宏阔,深邃莫测,常有声如箫管声,右通红霞洞,后通五云洞、朝天洞,北通柳林洞;洞内石钟乳、石笋发育,含碳酸钙的水溶液沿洞壁漫流而产生碳酸钙堆积物,形成布幔、石旗和形如仙鹤祥云、雨伞流水的造型,神秘莫测。龙洞则是洞中有洞,景物争奇,有龙王摆宴、二龙戏珠、虾嬉碧石、鱼翔浅底,俨然一座富丽堂皇的龙王宫殿,又似光怪陆离的海底世界。龙洞地下河有瀑有潭,水从洞中流出后,穿石破岩,挥洒自如,喷珠溅玉,形成美妙的瀑布景观。
汉中文化之旅/来文基,魏素娟编著.-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