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黄杨河景区的水景和中华龙山

  黎坪的西流河发源于景区的石马山龙潭,河源部分叫玉带河,又叫八渡河,向北流至元坝转向西流去,才叫西流河。黄杨河又是八渡河上一条支流。一进公园就是黄杨河景区,面积2009公顷。这里林海茫茫,峡谷忽开忽合,石骨嶙峋;银流潺潺,飞瀑碧潭,赏心悦目。

  (一)峡谷银流

  公园地貌千沟万壑,所谓沟壑即峡谷地貌,多悬崖峭壁,地质学称“岩墙地貌”,更为形象。谷底狭窄,谷坡陡峻,具有险、雄、幽等美学特征。人们在公园沿曲折的八渡河水边前行,受到绝壁阻碍,得蹚水从对岸走,行这一段路得蹚水八次,故名“八渡河”。进公园,就是八渡河,地形开阔。前行,河两岸悬崖,峰多而奇,谷深而窄,水流急湍,被林木掩映,从谷底行走困难,绕行山腰于鹿跳峡(这一段峡谷,鹿能跳过,故名),河道才逐渐开阔。进入剑峡,河中的水流顺着崖墙脚流淌,崖壁层理清晰,高百十米,如剑劈,故名“剑峡”。剑峡岩石呈红色,河水侧蚀掏空了崖墙,“清泉石上流”,水也呈红色。河滩上有一些象形巨石,如石镜、龟首石等,自成景点,它们多是河水侧蚀,使悬空的崖块在重力作用下的崩塌物。

  山区的河流,在水量大的时候,急流飞泻,水声如雷,声震峡谷;水量小的时候细流潺潺,绕石环洲,阴柔妩媚。曲折的清流,急缓相间,水急处如惊龙,水花翻滚,水雾氤氲;水缓处,宽水面成滩,无语悄流,水仰山中翠景荡漾,游鱼沉浮。蹚河水,别的河流可能会硌脚,在这里挽起裤腿下河,让人感到舒适而又清爽;静坐石上,河水清清,波光粼粼,那低吟的水声,恍若古琴,拨矮了高山,拨动了芳草,拨响了心弦,从自然之怀流进身,淌人心,人与山水共融为一体。

  剑峡的景点有鹿跳峡、神牛潭、天镜、龟首石、玉女峰、红尘峡、黄杨河等。当然,最为壮观的景观还要数天书崖(千层崖),天书崖位于森林深处,经曲折迂回路径到达,两岸100多米高的悬崖对峙,狭窄幽暗,崖壁层理清晰,层层叠叠,故名“天书崖”。峡谷弯曲,前行“疑无路”,令人暗自心惊,但又好奇:峡壁岩石似书页堆摞,空气新鲜,从一线蓝天洒进峡谷万道霞光,崖壁顶林木森森,藤蔓悬吊;谷底潺潺流水,有小鱼欢游,鸟鸣更显空谷回音,万籁俱寂,野性不羁。夏季暴雨骤至,雨水从崖壁顶淋漓下注,形成一道百米宽的水帘,在空中飘逸。冬季,天寒地冻,冰柱悬挂,越积越大,晶莹如玉雕,形成冰墙,如进冰宫般童话世界。天书崖峡谷上部,顺着崖壁有一条天然道路,长200米,宽1米,传说过去是野人行道,还流传着许多神话传说。游人可从峡谷尽头攀爬斜上到野人路和山顶,领略无限风光在险峰。

  (二)飞瀑碧潭

  西流河水,年均流量每秒10.24立方米,平均比降17.24%。这里的水是从树叶上跌下来的,草尖上掉下来的,是从地下钻出来的,随便一处水,纯净而透明,清澈而见底。八渡河,清泉石上流。平坦地段,薄薄的水层从河床淌过,在阳光照耀下,闪烁光亮,晶莹的水流哗哗地响。比降大的河段,松软的岩石易被水侵蚀,从而形成跌水,落差大一点的称瀑布。瀑布在大自然中具有声、色、形之美。瀑水下跌,石受冲击,水回环,下蚀形成潭。潭水深浅不一,颜色或青或绿或蓝或黑。银瀑碧潭是八渡河上一道亮丽景观。小壶口瀑布,落差四五米,有三个台阶,十米多宽的河水在这儿收缩到五六米,瀑水跨过一二阶,到第三阶瀑水收缩为三米多,从石的裂口涌出,水呈漩涡状向上、向前喷射出去,水珠飞散,在阳光照耀下,呈现彩色,潭里白浪翻滚,水声轰鸣,使人心惊,不敢靠近,其形其势酷似黄河壶口瀑布,虽壮观不及,但瀑水晶莹,清冽甘甜,神采飘逸、气度雍容之势拉着游人尽可能靠近观赏,沁人心脾。高坑瀑布,宽6米,落差18米,丰水季节,水从高坑平湖轰然坠落,如万匹白马腾空而下,水雾弥漫,飞珠四溅;枯水期,瀑水几绺,横流斜飞,瀑下巨石堆积,雪滚玉泻,溅起雾里浪花,声震山谷,游人未至先闻其声;周围岩石上树林苔藓丛生,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构成了独具一格的瑰丽景观。位于后沟的枫林双瀑,宽10多米,分两阶下跌,先是落差30米的瀑布水从后沟口跌入一深潭,潭水清冽,可见小鱼;第二阶潭水穿过乱石又从20米高往下跌时受岩石阻碍,水分两绺落入八道河。这是一个断层瀑布,后沟河在断层上盘,八道河在断层下盘,瀑水晶莹似白色珠帘,飘挂在锦绣谷地,溅起的水珠,在阳光照射下有虹出现,景致迷人。“灵斧谁将石劈开,瑶虹垂处讶奔雷。明珠万斛从天落,素练千寻动天来”,构成了独特的壮丽景观。

  枫林瀑布景区色彩引人无限遐想,特别是秋天,红叶在层林中点缀,伴着秋日的脚步,一团团金黄、橙红、深红渐渐在绿海中蔓延开来,绿托着红,红托着黄,彼此依偎,相互映衬。秋意泛浓,那火红渐渐掩盖了所有的绿,简直让人沉醉。这里的红叶是一日一色,一步一景。红得景色特别,红得多姿多彩,红出了“丹枫烂漫锦装城,要与春花斗眼明”的奇妙佳境。

  (三)红城与龙山

  中华龙山包括了红城和龙山两处相连的地质景观。这里的沉积岩,层理清晰,近乎水平,为奥陶纪宝塔组红色网纹泥质灰岩,呈赭石色。经风化侵蚀后,形成顶平、坡陡的城堡和孤立的柱状、塔状物,形态怪异。崎岖的岩石表面布满酷似龙鳞的花纹,密密麻麻。景区石骨嶙峋,有嶂谷、洞穴、裂缝和象形石。顶部植被茂盛,树木挺拔,藤蔓倒挂。被风化的岩石裂隙中,都生长着植物,树根深深扎在裂隙中,它们顽强的生命力,令人叹服。进一步发展趋势是树木战胜岩石,会把岩石裂缝扩大,最后化成石头,甚至泥土,这一过程被称为生物风化,具有很大的科学研究价值、美学价值和观赏价值。

  1.红城景观

  酷似城墙的层状红色巨岩,不像石林那样纤瘦、尖利,而是墩壮厚实,高耸的躯体矗在一片溶蚀洼地边缘,高约30米,长100多米,气势雄壮,故名石城。洼地内有一坍塌古墓,散落有碑石雕刻,传说这里风水好。石城里有柱状石、塔状石和石墙,顶层被风化成块状,缝多、孔隙多,酷似人工摞砌,且发黑色,构成奇异的石景。

  将军石:20多米高的石柱立于城门口,形似将军直立站岗。

  帅印石:上窄下宽,高约8米的方柱石,底部被侵蚀掏空,岩柱悬空,形似一方官印,立在将军石前。

  龙爪石:形似动物爪,又像龙的脊骨,遍体的龙鳞纹。

  阳石:约两米高的圆柱石,顶端露出龟头。

  智慧石:一块无根石板,阴面光滑,阳面沟曲纵横,深沟宽,浅沟窄,酷似人脑纹路。

  通天峡:嶂谷,两壁高20米,谷宽2米,成一线天。峡谷深邃,有人造阶梯通向里面。

  天象门:相距三米多的两根石柱,上面一巨树斜伸为门楣。

  金鱼洞:是一个高宽各三五米的石洞,洞内水清澈,泉水叮咚响。

  2.龙山景观

  龙山景点与红城隔一条不宽的浅谷,景区山体庞大,岩石裸露,呈褐色。浅沟、洞穴、裂缝,怪石嶙峋,整个山体像巨龙匍匐,布满了凹凸起伏的龙鳞花纹,龙脊、龙尾、龙身、龙爪栩栩如生,奇特神秘,雄伟壮观,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稀有性,有很高的观赏性和科研价值,现为陕西省地质公园。

  地质专家考察,在红色岩层中发现大量古生物化石——中华震旦角石和海百合。震旦角石,是海洋生物无脊椎软体动物化石,属于头足纲,塔飞角石目,喇叭角石科。生长地质年代距今4.4亿年至4.7亿年,是一种海底凶猛食肉动物,为中国独有,所以称它为“中华震旦角石”;化石形状似宝塔,与它一起生成的岩石叫宝塔灰岩。海百合也是地球上最古老动物之一,生长在4.5亿年前,形状酷似百合花。

  龙鳞岩,地质学称它为网状泥灰岩。专家考察,龙鳞岩网状规则分布,且网纹裂隙贯穿整个岩石,裂缝上下一样宽,网纹是裂缝中的泥质填充物,较软。网纹成因是4.5亿年前的中国地质,南方的扬子板块和北方的华北板块相距较远,中间是海洋。黎坪位于扬子板块北部边缘,扬子板块在向北俯冲过程中,水下沉积物的泥质、碳酸钙和海洋生物在浅海沉积中呈凝胶状态时,受到上部沉积物的压力,脱水而形成的收缩缝。在形成收缩缝时,缝隙又得到了泥质充填,所以龙鳞石的泥灰岩和泥岩是在同一时期生成的浅海沉积物。

  龙山现今地貌的形成分为两个阶段:先是4.5亿年前在浅海中生成奥陶纪宝塔组网状泥灰岩,为母岩,地势平坦,这是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是地壳上升,海水退出,母岩受到风化。流水对基岩进行溶蚀、下切。特别是第三纪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地形褶皱隆起,更加加剧了流水的侵蚀和生物风化。在千万年地球内、外力的作用下,较软的泥岩被蚀成凹槽,雕造出了龙山今天的龙鳞和崎岖多变的地貌,雕塑出了栩栩如生的卧龙神态的山和龙鳞状岩石,潜龙在激烈的天地变化中得现于世。

  中华龙山,是天地造化的宠儿。随便一处,或山或水,或石或林,无处不奇,无处不美。置身其间,灵光之神韵,使人感觉似龙宫,又觉得似天上人间,心旷神怡,让人不得不感叹这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黄杨河景区的剑峡和中华龙山,处处山灵水秀,春天犹如一个刚从梦中醒来的少女,格外地婀娜多姿;夏季气候凉爽,阳光温和,让人舒心欢畅;秋季,则又如盛装的少妇,绚丽夺目;冬季,玉树琼花,阳光一照,反射出银色光芒,四季妖娆。

出处:

汉中文化之旅/来文基,魏素娟编著.-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