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午子朝霞”“圣水灵湖”“龙洞飞泉”

 

  午子山胜迹众多,“午子朝霞”“圣水灵湖”“龙洞飞泉”,不仅是午子山的三大美景,且居西乡八景之中。神话传说很生动。

  (一)午子朝霞

  午子山,每当晴天,朝阳冉冉东升,彩霞布空,五光十色,格外迷人。特别是道道霞光,穿林透雾,山峦丹丹,无比壮观,故有“午子朝霞”的美称。“午子朝霞”,四季有异,春观朝霞,霞光明媚,和风暖人,遍地生机勃勃;夏观朝霞,霞光强烈,凉风习习,尤为舒心;秋观朝霞,霞光彩绘,微风送爽,一片金色;冬看朝霞,霁雪映照,光彩悦目,分外妖娆。正因如此,古往今来,不少游人为饱眼福,不辞劳苦,飞登午子山顶,目睹为快。“午子朝霞”成为西乡八景之首。

  “午子朝霞”是一种自然现象。早晨,在太阳附近的天空像染了颜色一样,红色或枳红色,有时候甚至连云层底部和边缘都被染红了。这是因为日出(或日落)前后,太阳光线斜射,通过厚厚的大气层,空气中的水汽、杂质等散射,光波较长的黄色光、橙色光和红色光由于散射不够,就使天空看起来带上了色彩。大气中含的水分越多,霞的颜色就越红。午子山,由于有茂密的森林和河水,树叶的蒸发和水的蒸气使霞光更灿烂。朝霞穿过白皮松林,加上树干树枝上的白皮龙鳞,就更惬意了。这一自然美景,在民间就有了生动的传说故事。

  传说在古代,午子山草木繁茂,珍禽异兽甚多,鸟语花香,众兽嬉戏,一派欣欣向荣景象。谁知就在这生机勃勃的午子山上,却出现了两个不速之客——成为妖精的豹子和狈,以食生灵为生。豹精专吃百兽的肠子,狈精专吃百兽身躯,豹、狈为奸,连兽中之王——老虎也怕它们三分。豹、狈二精开始混入鹿群,吃完了鹿,又摇身变成山羊,吃完了羊群,又对准了牛,豹抓牛肠子食,狈食牛肉。后来发展到袭击香客和道人。太上老君发现观内断了香火,一片凄凉,查访,得知二精作怪,用照妖镜一照,二精显出原形,老君令其改邪归正,二精不从。老君用飞剑刺杀,二精钻进石洞,经过十几个回合的拼杀,由于豹、狈二精有莽莽林木掩护,安然无恙。老君发怒,“不除二精,枉为天庭神仙”,于是,老君用炼丹炉,对准午子山森林,万剑齐飞,正在嬉戏的豹、狈二精,中剑而亡了,同时,万剑飞出,形成了道道霞光。这道道霞光,就成了“午子朝霞”。

  (二)仙人坪与“圣水灵湖”

  午子山有个圣迹,名叫“仙人坪”,距堰口镇500米;又一胜迹,泉水一日有三潮,潮起水混浊,潮息水清,潮起潮落,周而复始,故被誉为“圣水灵湖”,既是午子山三大圣景之一,也是西乡八景之一。

  “圣水灵湖”是一种间歇泉,适宜的地质构造和充足的地下水源是形成间歇泉的根本因素。普通虹吸泉成因,首先要雨水充沛,地下有较大汇水面积;其次有巨大的储水洞室;此外还要有通往地面的出水口(泉眼)。汇水区域的水流入储水洞室,水位上升到一定高度时,发生虹吸作用,泉口喷出水,洞内水位就逐渐下降,降到一定高度虹吸作用消失,泉也就停止喷出。以后,洞室水又逐渐升高,周而复始,重复前一过程。当然,温水间歇泉成因的地质又要比这复杂了。人们对间歇泉感到神秘,就产生了神话,说“圣水灵湖”与大舜的好友善卷有关。

  据《庄子·让王篇》载,善卷是舜的好友,才智超群,耿直厚道。舜派禹的父亲鲧治水,鲧用筑堤围水办法九年,治水失败,因无能被杀。善卷认为鲧治水虽无功,但也出了力,不该杀死鲧。于是,善卷就出走遍游名山大川,当他游至午子山时,被奇秀的山峰和美丽如画的风景迷住,就隐居于此,自种自食,洁身修仙。舜老年选接班人时,曾想把天下让位善卷,善卷说:“冬衣皮毛,夏衣薛罗,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人间而志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善卷在午子山一直过着逍遥自得的隐居生活。

  有一年,西乡天旱,颗粒未收,天仍不下雨。善卷四处找水,发现午子山侧有地下水,就整天挖水。奇怪的是白天挖的洞,夜里又长住了,但他挖洞不止,终于挖出了水。奇怪的事又来了,一夜间洞穴变大,滚滚流水,淹没良田成灾。善卷带领群众向洞填石堵水,但石头都被水冲出来,无济于事。善卷惭愧,本意为民造福,反造祸,就跳进了洞穴,恰巧天宫大力神于此,见洪水泛滥,又听到哭声震天,一调查,知善卷舍身为民,实值歌颂,禀报玉皇大帝把善卷收列为仙。大力神搬起一块大石头扔向洞口,泛滥的水制住了,但从洞边石缝流出的水又不够农用了,人们常为争水灌溉农田打得头破血流,百姓不得不烧香求水。已成仙的善卷考虑,把石缝开大了,遇到霖雨或暴雨,老百姓还是要受害。于是决定,天旱时用尽全身力气,从嘴里呼水,使多的水挤出石缝;霖雨时吸水,石缝流出的水就少些。呼水时用力大,把海底的泥沙也泛起来了,所以水就混浊。善卷在泉内一日呼吸三次,因此,圣水灵湖每天有三潮。潮起水则浊,潮息水就清。

  后人追念善卷为百姓兴利造福的功德,把善卷躬耕隐居的地方取名“仙人坪”,把泉水称为“圣水灵湖”,纪念善卷为老百姓兴利造福的精神。

  (三)“龙洞飞泉”

  “龙洞飞泉”又称“龙泉瀑布”,是西乡八景之一,位于凤凰山。龙洞深不可测,投石击水,水喷射成柱。秋季霖雨,泉水溢流,一线连天,胜似玉带,大有瀑布倾泻之感。洞旁树木葱郁,烟雾盘罩,沁人心脾。清顺治年间,西乡知县戴其员题《龙洞飞泉》诗:“龙起何年月,惊飞剩此泉。千重银瀑雨,一线水帘天。秦岭流洋细,川云与洞连。蒙庄应未远,戴赋灌河篇。”龙洞飞泉景色宜人,也有一个让人深受启迪的民间传说。

  相传很古的时候,西乡所有水域统由一条龙治理。这条龙执政清廉,非常勤恳,天旱布云下雨,大雨洪涝又夜以继日地引水东流。老百姓从心里敬重这条龙,四处修起龙王庙祭奠龙王。过了很多年,龙王老了,就叫九个儿子中的老大接班。老大继承老龙好的传统,勤恳耕耘,治理龙宫内外事情。老二心术不正,在老母面前拨弄是非,央求执政。老龙怕多一个王误事,未同意。于是,老二变了个手法,花言巧语说:“如今龙宫事多,不要把大哥身体累垮了,愿帮助办一些事。”老龙王答应了。老二得权后,麻烦的事就推给老大,见利就钻,老大批评不听,反诬老大独裁。老大无可奈何,只好自己埋头干。其他七条龙看到老二胡作非为,享尽荣华富贵,于是也向老龙王要权,四处制造矛盾。老龙王和稀泥,宣布后面七条龙都为老大助手。

  九龙治水,八龙争权,经常误事,推卸责任,政事荒废。一连三年大旱,生灵涂炭,需要借水和另开水源。老大宣布:老二、老四、老六、老八速准备,上天布云播雨;老三、老五、老七、老九立即去东海借云借雨。老大带上由穿山甲组成的大军,在午子峡谷开辟新的水源。午子山的石头很硬,老大开辟了一个水源洞,水很小。开辟第二个,锄头挖成了光蛋蛋,实在挖不开,老大心急如火,用头去一碰,打开了一个水洞,当下头上血流不止,看见洞内海水翻上翻下,老大高兴得一头钻下去,翻腾的海水就从洞口滚滚流出。其他八条龙认为老大走了,没人管了,在龙宫划拳酗酒,同宫女嬉戏淫乐,把布云播雨和借云借雨的事忘到了九霄云外。听说老大开辟新水源成功,他们一起到午子山,钻进泉水,引起了群众气愤,于是搬起石头投向洞里砸懒龙,懒龙被砸疼痛,从口里喷出水,形成水柱。传说老大和穿山甲开的第一洞就是现在的“鱼洞”,第二个洞,就是今天的“龙洞飞泉”,游人行此,都向洞内抛石头,砸懒龙。

出处:

汉中文化之旅/来文基,魏素娟编著.-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