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荣
作者: 《人物中国》编委会编
后周世宗柴荣(921~959),邢州龙冈(今河北邢台)人,后周第二代皇帝。他是周太祖郭威的养子,后周显德元年(954)到显德六年(959)在位。柴荣即位后下令减少赋税,招抚流亡的百姓开垦荒田,恢复中原经济。他还着手整顿吏治,严惩贪污失职者。除了对内实行改革,柴荣还积极开拓疆土,用了五六年的时间,收秦(今甘肃秦安北)、凤(今陕西凤县东)、成(今甘肃成县)、阶(今甘肃武都东)四州,降南唐,败后蜀,破北汉,多次打败契丹,是五代十国很有作为的一位皇帝,为北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后周显德六年,柴荣在北征的途中去世,年仅39岁。
有勇有谋
柴荣的生父柴守礼,是后周太祖郭威妻子柴氏的哥哥,柴荣少年时因为家境贫寒就投奔到郭威家生活。郭威见其为人厚道,办事认真谨慎,而自己又膝下无子,就收他为养子,让他帮着做些生意,管理家政。柴荣也很能干,精心经营,还曾与大商人颉跌氏一起到江陵贩卖茶叶贴补家用。这段经历,使柴荣有机会深入社会下层,了解民间百姓的疾苦,对他日后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
后来,郭威因为协助后汉高祖刘知远建国称帝,在朝廷得到重用,任枢密使,掌握着后汉的军政大权。柴荣也不再经商,出任左监门卫大将军,进入朝廷。刘知远死后,他的儿子刘承裕继位,因忌惮郭威的势力,开始对其进行排挤和打压。郭威愤而发兵开封夺权,柴荣作为郭威最信任和倚重的心腹,留守邺城(今河北邯郸),抵御契丹的进攻。郭威建立起周政权史称后周后,任命柴荣为澶州(今河南濮阳)节度使、检校太保,封太原郡侯。澶州遭洪水破坏后,柴荣下令整修和拓宽街道,扩大城市规模,深得百姓爱戴。不过,由于朝中枢密使王峻的阻挠,柴荣一直在外任职而不能回到京师,直到后周显德元年(954)王峻被贬官,柴荣才被封为晋王,掌握了军事指挥权。就在这一年的正月,郭威病死,柴荣即位为帝,沿用太祖年号“显德”。
柴荣即位后,遇到的头等大事便是如何抵御北汉的进攻。北汉主刘崇想趁柴荣刚刚即位,人心不稳,联合契丹发兵,一举灭亡后周。当时朝中许多人反对用兵,只有宰相王溥一人赞成迎战。柴荣力排众议,亲自率领禁军出征,与北汉军队在高平相遇,开始了一场恶战。谁知禁军大将樊爱能、何徽率右军望风而逃,一路溃退,在此紧要关头,柴荣亲自率兵到前线督战,大大鼓舞了士气。禁军主将张永德等率偏将赵匡胤冲锋陷阵,拼死奋战,双方血战至傍晚,北汉军队终于支持不住,退回太原。战役结束后,柴荣不仅奖赏了有功将士,还当众宣布樊爱能等70多人的罪状,并下令立即斩首,有效整顿了败坏的军纪,提高了士兵的战斗力。这以后,柴荣定期检阅禁军,裁汰老弱,选留精锐,还招募天下壮士,进一步强化了中央禁军的力量。
励精图治
柴荣继位后,在周太祖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免各种赋税,尤其是各种杂税,能免则免,能减则减。他还颁发了《均田图》,要求各地均定田赋,地方官吏和豪强大族也不能免除。例如曲阜孔氏,因为是圣人的后代,历代王朝对其从来都不让他们家族承担赋税,但是周世宗却不允许他们的家族成为特殊阶层,必须和普通编户齐民一样按时交纳赋税。对于朝中的权贵之家也是如此。如窦贞固,在后汉时任宰相,后周时授司徒,他的家乡洛阳当地官也将他家与普通百姓同样看待,赋税徭役一概都不免除。此外,柴荣还命人主持兴修水利,从显德二年(955)开始,先后下诏疏浚了胡卢河、汴河、五丈河等,并扩建了京城开封外城,恢复了以开封为中心的水路交通,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在整顿吏治方面,也体现了柴荣雷厉风行的作风。他采用严厉的手段惩罚失职官吏,有时甚至轻罪重罚。据说,在重修永福殿时,柴荣亲自视察工地,见内供奉官孙延常竟然克扣工食,虐待役夫,逼得役夫们用瓦片盛饭吃,不禁大怒,当场将孙延常斩首。
柴荣对五代时期以严酷出名的法律进行了修订,废除了随意处死的条款和凌迟之类的酷刑。此外,柴荣还命人主持修改刑律,成书后又让大臣讨论,最终完成了五代有名的《大周刑统》,对北宋的《宋刑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柴荣在历史上另一个著名的举措是“灭佛”行动。后周时,全国各地寺院林立,僧尼众多,他们占据良田,不交赋税,使得政府的财政收入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为了发展生产,增加财政收入,柴荣在显德二年下诏规定,除了政府审核确定可以保留的寺院外,其余一律拆毁,并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寺庙的管理。同时,他还命令将收来的铜佛像及各种铜法器用来铸造钱币,有效整顿了钱币市场。
柴荣的一系列改革使后周的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社会平稳,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在这基础上,他开始了统一全国的行动。首先,他发起对后蜀的西征。显德二年,他派遣凤翔节度使王景、宣徽南院使向训两员大将率军伐蜀。不出半年,就先后攻取了后蜀的秦(今甘肃天水)、阶(今武都东)、成(今成县)、凤(今陕西凤县东)等四州,然后答应了后蜀的求和请求,罢兵归朝。接着柴荣又策划了征伐南唐的战争,从后周显德二年冬开始到显德五年,他前后三次亲征,终于击败南唐,完全占据了淮南十四州,巩固了后周的南部边境,扩大了疆土。
显德六年,柴荣率大军从汴梁出发,正式对契丹发起进攻。他亲率步兵和骑兵数万人进入契丹境内,打得契丹军非逃即降,赢得了五代时和辽交战取得的最大胜利。正当他准备继续向幽州进军时,突然身染重病,无奈只好退兵南下,回到开封不久,便病逝于宫中。
柴荣在位的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年,但他实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为日后北宋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政治、经济与军事基础。
兵在精不在众。——柴荣
出处:人物中国.隋唐五代十国辽宋西夏金元 /《人物中国》编委会编.--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