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米、黑米
责任者: 阎成功
在位于陕西南部的洋县,有一种奇特的米。此米呈半透明淡红色或碧绿色,呈淡红色的形状近似长糯米;呈淡碧绿色的形状近似粳米。用这种米无论煮粥或蒸饭,都会发出一种沁人肺腑的清香。蒸出来的米饭白若冰雪,浓香可口,并能久放而不变馊。这就是堪称米中一奇的“香米”。
香米的起源,据说是西汉时期的张骞青年时代在其故乡洋县的湑水河畔发现的。经过历代的精心栽培,留传至今,并且一直被作为历代帝王的贡品。
在古城西安的西北隅,有一条街巷名叫“香米园”。相传,这便是寇准当年试种香米的“实验田”。北宋年间,天官寇准从洋县取回香米稻种在长安城内种植,人称该稻地为香米园。谁知,没过几年,香米的香味就消失了。香米退化,实验失败。独留下香米园这一地名至今。
大慨是由于水土的原因吧。直到现在,香米的产地,仍只限于陕西洋县的小块稻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用现代化的先进方法,栽培出更多更好的香米。我想,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在洋县不仅出产香米,还出产一种与“白生生”的大米截然不同的“黑黝黝”的大米,这就是驰名中外的黑米。
黑米的外皮是漆黑的,内芯却是雪白的。这种米古称“粳谷奴”,富含蛋白质、脂肪和多种氨基酸,具有明目活血、滋阴补肾、健脾益肝的功效。
据说,黑米也是西汉张骞在其故乡的湑水河畔发现的。自汉武帝以来,历代帝王都将黑米列为贡品,供自己享用。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为躲八国联军之患,逃到西安。到了西安后,慈禧仍不忘黑米的诱人香味,亲自下旨令汉中知府不断进贡。
黑米质地细密而坚硬,一般用来煮粥。煮成的粥晶莹透亮,呈深棕色。如果再加上红枣、花生米、核桃仁、角麻、冰糖等与黑米同煮,将成为难得的滋补品“八宝黑米粥”。在陕西,“黑米粥”已被列为招待外宾的风味食品。凡品尝过的外宾,无不交口称赞。有不少外宾不相信世界上会有黑米。拿出黑米的实物后,他们仍半信半疑,甚至还有人用手搓、用水洗,企图证明黑米决非天然。结果,常常惹得大家哄堂大笑,为宴会增添了欢快的乐趣。
近年来,陕西有一些食品厂将黑米加工成“快餐黑米粥”和“黑米羹”等方便食品,畅销国内外,受到极大的欢迎。
出处:陕西风物趣事:阎成功著.-西安旅游出版社出版,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