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郑真神洞的传说
责任者: 张世新主编
南郑之名,始于春秋。据《水经注》载:“南郑之号,始于郑桓公(公元前806—公元前771年)。桓公死于犬戎,其民南奔,故以南郑称。”
在南郑县殷家坝乡金华村附近,有个真身洞。洞内平坦,靠北的石崖上雕一座神龛,内供神像一尊,名“真身”。据《褒城县志载》:“真身饰以金,傍崖立龛而坐。”
关于真神洞,有这样一个传说:清乾隆年间,南郑大旱,五谷不收,县令张瑞秀,召集乡绅富豪,劝其赈济灾民,却遭到反对。灾民嗷嗷待食,张县令无奈强行勒令绅士财主拿出赈灾粮。因此,一些土豪劣绅联名诬告张县令囤粮招兵谋反,巡抚偏听偏信,下令缉拿严惩张县令。张县令闻讯连夜逃走,一去杳无音讯。
三年后的一天晚上,南郑县的穷苦百姓都梦见了张县令。他对人家说:“我在褒城金华寺下一洞中,那里林木葱茏景色好,你们若见了我,就用针扎我,流出黄水后,喊啥冤给你们伸啥冤”。第二天,百姓纷纷前去探望,见其端坐洞中,虽已死去,却似活人一般。于是众百姓按梦中所嘱而做,果然灵验。
百姓说张县令活着是个好官,死后成了神仙,就用金子蒙遍他的全身,还修建了庙宇,每逢六月初六来此朝拜。
出处:三秦采风: 陕西景观风俗方言小吃故事集 / 张世新主编.-西安: 陕西省人民政府鲁迅图书馆,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