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资料>三秦史话>陕南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武王伐纣与商洛(夏、商、西周[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771年])

责任者: 陈君铎



    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国家。公元前十四世纪时,商王盘庚把国都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市),以后二百多年中,国都不再迁徙。那时,在秦岭北麓的周部落逐渐强大起来。商洛是秦岭北麓的周部落与河南安阳的商朝,来往必经之地。周武王姬发宣布纣王的罪状,起兵攻商。他用尚父(姜太公)为大将,率领兵车四千辆,一直打到殷的郊外牧野。殷纣王晚期大修离宫别馆,加重了奴隶们的劳役。他的剥削残酷,刑罚苛重,生活荒淫。待周军围定殷都的时候,殷纣王匆匆忙忙地把奴隶武装起来进行抵抗。可是,掌握了武器的几十万奴隶不是去打周军,而是掉过头来打长期压迫他们的奴隶主贵族,引导周军攻破殷都。殷纣王自杀。这就是故事说的周武王伐纣取朝歌。周军把纣王的头割下来,挂在旗杆上示众。把俘虏来的奴隶作为战利品押回。这次战争虽未经商洛,但商洛地处商周的中间地带,大战之时该地的军需征用是难免的。
    在今商州境内,经过几次文物普查,发现沿丹江河谷的夜村王塬村小园坪、白杨店乡下坪、紫荆乡紫荆村、刘湾乡候塬、白杨店乡唐塬、刘湾乡贺咀头等一大批地点都属于这一时期的遗址。这一时期,今商州地区并不少有人烟。他们都是奴隶,都同样经历过武王代纣的战争。他们过着“井田制”的奴隶生活。
    长期的频繁的争霸战争,使得奴隶在奴隶主原来的重重压迫和剥削外,又加上繁重的兵役和战祸痛苦。奴隶们不堪忍受,有时发展成暴动,还不断从井田上跑出来,钻进山林里开垦私田,以摆脱奴隶主的剥削和压迫。
    注:井田制——我国殷商时代的一种土地制度、因其将土地划分成井字形方块而得名。其中为公田,外为私田,公田毕才能作私田。

出处:商洛史话/陈君铎.—商洛:商州文学艺术界联合会,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