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资料>三秦史话>陕南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国难头上遇蝗灾

责任者: 陈君铎

    我七岁那年,也就是一九四五年。日本打到了河南省。农历二月初二那天,二舅父来到我家。端上我家备好的调盘。上边放着几盘下酒菜,和一瓶烧酒,领上我踏着未返青的麦苗进了菩萨庙小学。二舅父陪着老师喝完酒后,叫我到桌前登记姓名,上学生名册。二舅父报了我的名子说叫陈铎。老师说一个字不好写。就比照我一个没有按字派取名的堂兄名,在铎字前边加了一个君字,叫陈君铎。由于老师的疏忽,陈君铎这个未按字派取的学名就伴了我一生。我生性文弱,老师怕我受男生欺负,将我编在女生班里。当时男女分班,我就随女生出入学校。
    宁静的家乡正收拾麦场的时候,突然一个平常爱取笑的堂兄从山上跑下村来,大声哟嗬:“蝗虫来了”。干活的人们又当他胡说,故意不理他,只低头干活。他见大家不当回事,又喊了几次人们都不理他。那料一会儿,果然沙岭子后面像风卷起的黄土一样遮住了太阳光线。人们没注意那天上全是蝗虫。霎时出土才两三个叶子的玉米苗上、柿树上、田野里爬满了。这些蝗虫见啥吃啥,耳旁只听见一片沙沙的声音。人们先是一怔,接着忙取来扫帚、衣服跳着去拍打那前后上下飞舞的蝗虫。谁知就在人们拍打的同时,树上、田野绿茵茵的叶子全没了。剩下的是满目黄土。人们无望了,有的仰天长叹,有的说这是天意。日本加上蝗虫,要人命来了。
    这一年蝗虫为害,玉米歉收成灾。
    为了警示后人,兹将商州历史上的蝗灾辑录如下。
    1528年(明嘉靖7年):“飞蝗蔽天”。
    1589年(明万历17年):“螟伤禾”。
    1606年(明万历34年):“蝗”。
    1617年(明万历45年):“蝗”。
    1636年(明崇祯9年):“蝗,大饥”、“斗米6钱”、“饿殍载道”。
    1649年(清顺治6年):“蝗”。
    1665年(清康熙4年):“螟损伤禾苗”。
    1836年(清道光16年):“4月蝗”。
    1854年(清咸丰4年):“秋飞蝗蔽日稼禾尽伤”。
    1857年—1859年(清咸丰7—9年):“连年蝗灾”。
    1865年(清同治4年):“蝗灾,飞可蔽日,落则盖地,北泉村一带为尤甚”。

出处:商洛史话/陈君铎.—商洛:商州文学艺术界联合会,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