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青木川诗文选萃
责任者:
秋日游回龙寺题壁①
(七律)
赵廷相
青木从来形似舟,圆潭石柱镇中流。
龙分五谷勃然秀,鱼入三河自在游。
落帽名人溯古孟②,种桃道士问前刘③。
将军守定龙池地,渡尽群生步斗牛。
【注释】
①回龙寺:清中叶青木川所建寺庙,已废。
②“落帽”句:用东晋孟嘉事。《晋书·孟嘉传》:“(嘉)为征西桓温参军,温甚重之。九月九日,温燕龙山,僚佐毕集。时佐吏并著戎服,有风至,吹嘉帽堕落,嘉不之觉。”后“落帽”成为九月九日重阳登高的典故。
③“种桃”句:用唐刘禹锡事。唐孟*(左上户,右上攵,下朩)《本事诗·事感》及刘禹锡《再游玄都观绝句》序文载:刘禹锡因朝廷政治斗争受牵连,被贬远州,10年后奉召回京,正值春天,游玄都观,见满观桃花,遂心生感慨而作诗。又被嫉妒他的人而告发,14年后才又回京都,而玄都观中已一派萧然,于是又作一绝句:百亩中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后以此典形容人去而复来,多有感伤追怀之意。
【作者简介】
赵廷相(1875~1908),清宁羌州西路青木川牌(今陕西宁强县青木川镇)玉泉坝人。光绪秀才。从教。
青木川诗四首
(七律)
魏义友
途 中
车入嘉陵万岭旋,一重青霭一重烟。
樱桃红抹村童嘴,菜籽黄飘农妇肩。
忽雨忽晴天作戏,半春半夏陕临川。
此行为应孙郎约,要结桃源不解缘。
初 识
山竟争高日竟低,春风吹我到金溪。
桃花两岸红霞抹,秧稻千家翠鸟啼。
失口惊呼何世界,称心亲睹此天倪。
诸公欲走还先走,只恐重来路转迷。
[原注] 县车欲归,自请暂留。
抄 碑
松柏森森晓气凉,独来墓地觅碑忙。
难从闹市征骐骥,果见高山出凤凰。
魏氏祖孙三进士,赵家父子两薇郎。
一篇宫叙瞻风采,野径归来月送香。
[原注] 第七句指魏可式《重修文昌宫叙》。
赵家坝览古
翠色连天四野垂,归来村路独思维。
篱边墙砌咸丰石,沟上桥横光绪碑。
盛世不知衰世毁,前人枉盼后人追。
尘寰何处无龟鉴,敢把清吟冀有为!
【作者简介】
魏义友,1947年生,陕西安康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陕西诗词学会常务理事,汉中诗词学会副秘书长,《天汉诗词》责任编辑。出版有《毡房诗词选》、《中国铁路诗词选》、《南疆诗稿》、《赵玉林诗词选评》(与人合著)等。
青木川行吟
(七律)
郭加水
轻车曲路柳生烟,青木川来了夙缘。
小镇风闻添秀色,朱楼传说梦魂牵。
传媒镜里千秋笔,向导舌尖百事鲜。
盛世钩沉兴未了,奇招妙计扮坤乾。
【作者简介】
郭加水,生于1942年,陕西子洲人。曾任汉中地区行政公署副专员、中共汉中市委副书记、汉中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协会员。出版有《素心集》、《挚语集》。
青木川
宋文富
锁钥三省镇西陲,凤凰来仪蛟龙回。
地如方舟聚珍宝,石号将军御风雷。
红岩叠翠千山秀,青木流霞双虹飞。
往事如烟随波逝,前浪总被后浪推。
[原注] “地如方舟”句:当地人说青木川坝子形如大船,是一块风水宝地。
(选自作者编著《宁强县乡镇风土纪咏》)
【作者简介】
宋文富,生于1935年,陕西汉中人。编辑,陕西诗词学会会员。曾任宁强县志办公室主任,主编《宁强县县志》和宁强县政协“汉源系列”文史资料,译著《诗体伊索寓言》、编著《宁强县乡镇风土纪咏》、校注出版《宁羌州志校注集》。
赞青木川
冯隆庆
层峦叠翠气势殊,屏障宁西扼陇蜀。
山钟灵秀人杰荟,地蕴宝藏物产阜。
历经沧桑涤陈腐,欣逢盛世起宏图。
镇域三通容瘢改,堪称边陲一明珠。
[原注] 三通指水、电、路通。
(原载2000年6月30日《汉源报》)
【作者简介】
冯隆庆,生于1927年,宁强县南屏乡人。长期从事财会工作,已退休。有诗词入选作品集。
初到青木川
巴人
雨后天晴 气爽心清
秀水两岸 吐芳喷芬
梨白桃红 柳绿竹青
黑猫黄犬 鸡唱鸟鸣
车行十五 豁开山门
青木川乡 桃花源景
川道宽宽 河水淙淙
民居半间 水上吊成
农舍小院 花木掩映
灰瓦白墙 木栏半伸
土漆门窗 浑然天成
依山傍水 别具一景
魏家庄院 青砖黑门
两进大院 回廊过庭
学校商店 古中有新
青石漫地 雨篷遮荫
土酒清醇 腊肉晶莹
乡风人情 多具温馨
斯地虽小 鸡鸣三省
风景如画 人杰地灵
民尚淳朴 物称丰盈
尊师重教 利商便民
传统美德 吾侪继承
宁西明珠 永放光明
(原载1998年10月5日《汉源报》,有删改)
【作者简介】
巴人,本名秦川,生于1955年,宁强县人。现任宁强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有散文、诗歌发表。
青木川古镇二首
(七律)
孙启祥
一
汉上秦淮何处寻,琼楼玉宇此间真。
栏香未染风霜退,阶迹翻随日月新。
秦陇重关连野远,蜀羌古韵一街存。
凉桥卧听青川唱①,日日清砧伴暮曛。
二
层楼璧列近山冈,商旅攘攘出凤凰②。
四地财通名赫赫,三边人望气煌煌。
毒花的是刚成曲③,新学堪教钝化良。
霹雳一声尘梦过,空怜巷陌说辅唐。
(原栽《天汉诗词》第5集)
【注释】
①青川:流经青木川镇的金溪河又名青木川。
②风凰:青木川镇原名凤凰乡。
③“毒花”句:指民国期间青木川的实际管理者魏辅唐包庇种植罂粟事。
【作者简介】
孙启祥,生于1961年,陕西勉县人。编辑,汉中诗词学会会员,中国陆游研究会会员。现任中共宁强县委副书记。编辑、出版有《汉中历史大事编年》、《陆游汉中诗词选》。
青木川纪事
(七律)
郭加水
山自青青水自泱,是非恩怨费评章。
风光不再胭脂冷,画栋犹存故事长。
辟馆延师崇翰墨,修渠筑堰重农桑。
乡民指点前朝事,亦贬亦褒说辅唐。
山庄夜雪
(七绝)
王若秋
山戴梨花树半僵,
冰凝翡翠玉琳琅。
白云生处茅庵小,
一夜天成水晶庄。
(选自《宁强县文史资料》第7辑)
【作者简介】
王若秋(1920—2000),原名王克绪,笔名介翁、巴山僇民,宁强县巴山镇关口坝人。旧时曾任乡长,后在宁强县建筑公司工作。工诗词,有《听雨斋诗词》。
青木川诸景咏
(七绝)
魏义友
河 堤
金溪河畔草萋萋,百亩秧田入望迷。
闲就老翁听故事,春风杨柳魏郎堤。
廊 桥
绣柱飞檐水上亭,闲从河面看流萤。
廊桥有梦谁能得,独把栏杆忆晓星。
石 濑
乱石如兵遏乱流,乱流扑过剩骷髅。
西风残照河滩上,血影刀光尚未休。
老 街
木板门窗一额齐,半依岩壁半临溪。
山街人散黄昏静,骋目忽闻野鸟啼。
辅仁中学
画栋雕梁几座楼,恢弘气魄见勋猷。
谁知教授明堂坐,欲语当年倍感愁。
梯子岩
自有人间便有行,悬崖峭壁凿征程。
石梯云栈留残迹,古术苍藤梦里萦。
金溪题“砥柱”石
本是山根水底生,狂澜猛雨自能撑。
纵然风击雷轰倒,犹有中流砥柱名。
[原注]金溪河中有巨石,胡宗南参谋曾题“砥柱中流”4字。
青木川四咏
巴人
自然保护区
万木葱茏滴翠山,奇峰珍木惊奇险;
金猴猕猴戏树顶,熊猫羚牛藏林间;
山外艳阳山里雨,气象万千频变幻;
植物宝库品种多,动物天堂欢乐园。
辅仁中学
旧时学堂新式建,普及教育有先贤。
慧眼独具称乡里,建校助学惠三边。
贫地开设文明课,育得英才桃李满。
为将重教良风续,巨资扩建焕新颜。
魏氏宅院
豪门深宅新旧连,四水到堂三进院;
暗管输送山泉水,小桥勾连梁王国;
中西合璧巧成趣,画栋雕梁个性展;
故老借问传奇事,犹记红毡宴宗南。
魏辅唐其人
山野崛起赖鸦片,称霸强权靠枪杆;
兴商办学有善举,缉盗惩恶岂手软;
盘剥聚敛万贯财,舍饭济贫朱门边;
亦土亦洋亦浪漫,亦凭善恶辨忠奸。
望凤凰山
徐种德
此山何来凤凰名,凌空崔巍隔陇秦。
悬崖峭石人绝迹,老树荒草鸟惊心。
连天浮云布春雨,过峰归雁啼秋声。
凤凰不知何处去,瑞留人间化福音。
【作者简介】
徐种德,生于1925年,宁强县青木川镇人。早年就读于四川大学历史系,1949年曾为宁西人民自卫总队少校参谋主任。20世纪80年代执教多年;参与编修《宁强县志》。
1991年社教中青木川修成青东水库
徐种德
千夫锐力锁两山,坝高百尺壮雄关。
一汪碧波育丰乐,泽流万家福满川。
栈道行
赵德成
山如巫峡出奇峰,水似平湖碧玉清。
凌空悬梯二百步,不教石门锁陇秦。
[原注]栈道:即玉泉坝通往康县的古栈道,由赵辅捐资,建于明嘉靖十年(1531)。
平湖:指玉泉坝街后龙王潭至断妖石长6里、宽半里的养生潭。旧时只许放生,不许捕鱼捞虾。
(原栽《三泉》2003年第4期)
【作者简介】
赵德成,生于1933年,宁强县青木川镇玉采坝人。曾任乡长和文化教育、广播电视单位职员,已退休。为《宁强县文史资料》撰稿;有诗作发表。
青木川词四首
魏义友
菩萨蛮
李家小妹年十九,当年插队村中走。倩影照金溪,群鱼各自迷。 谁知才一载,筑路奔山外。一去再难归,空余魂梦追。
[原注]内子曾在青木川下乡插队。“筑路”指修筑阳安铁路。
小重山
一别金溪四十年,当年栖履地,梦魂牵。老人淳朴小童顽。多少事,一忆一陶然。 重访意流连。年华留不住,恨绵绵。村风依旧暖心间。难酬报,《毛选》未精研。
[原注]当时赠有《毛泽东选集》。
临江仙
万水千山怀抱里,依稀几点村庄。当年到此学农桑。锄禾临水岸,背粪上山冈。 愧我重来无所献,满怀尘海炎凉。四邻却见爱如常。竹风萦鬓绿,花气润衣香。
虞美人
层林翠色遮前院,不忍重来看。旧时窗户旧时门,只有阿婆不是旧时人。 山前松菊依然在,对我生嗔怪。眼前天地又回春,何时同他偕老此山村。
出处:羌州古镇青木川/孙启祥主编.—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