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习俗
责任者: 孟学范著
汉中人热爱绿化环境,喜欢在住宅、田园四周栽植树木。但在栽植时,对树木名称、栽植地点有许多讲究(营造大片林并不讲究)。其用意,多属体现人们的美好愿望,也有属唯心范畴的忌讳习俗。这些传统习俗,在群众中根深蒂固,世代相传,至今流行。例如:
“杏花门前开,白果屋后栽”。因“杏”与“幸”谐音,“白”与“百”谐音,含有前面“幸福花开”和后边“百年有果”之意。
“翠柏罩坟茔,丹桂寺庙中。新婚不栽梨,年老多种桐”。过去,人们都喜欢在祖坟地上栽植柏树,是因为柏树生长期长、四季常青,含有“万年长青,福荫后代”之意。人们还认为:桂香,只能是仙佛清静、神奇的所在拥有,单家独户的院内不宜栽植。“梨”与“离”谐音,新婚夫妇是不愿听“离”字的。“老年多种桐”,因油桐经济价值较高,栽下三年即可结果。人们认为多栽种些油桐树,比给后人留些家产钱财好。还有一层意思是:“桐”与“童”谐音,栽桐树有“返老还童”和“子孙兴旺”之意。
还有一些忌讳习俗,至今流传。例:
“门前不种桑,屋后不栽柳,院内不栽‘鬼拍手’”。因“桑”与“丧”谐音,“柳”与“绺”同音,会招祸事和被盗。白杨树叶子厚而大,风一吹会发出“叭叭”的响声,尤其夜间响声更大(群众称为“鬼拍手”),影响人们睡眠,故而院中不宜栽植。
林区群众还有些用语忌讳和特殊的习俗用语。如碰到蛇,不能说蛇,而叫“藤藤子”,因“蛇”与“赊”同音,认为是个不吉利的字眼。把火叫“亮亮子”,烟叫“云云子”,烧火叫“点亮”,斧头叫“开山子”,砍树叫“放树”,特别忌讳一个“火”字。伐的树倒时要喊“顺山倒”,“逆风跑”。意思是,树要顺着方向倒(伐木人欲让树倒的方向),并提醒附近的人天有不测风云,树倒时突然起风会使树的倒向改变,人要逆风而跑,免被倒树塌伤。还有一些别致的风俗,如:
纸盆。巴山林区群众在清明节祭祖(丧事亦同)时,不在坟地上烧纸,而是在家中拿一瓦盆,将纸烧在盆里,将纸灰拿去洒在墓前,并在坟地周围的树枝、荆藤上挂些纸张。此举叫“挂纸”,烧纸盆称“纸盆”。
沤肥。林区群众不烧荒、烧肥,而是用沤的办法积肥。无论是青草或树叶、秸秧等,收集起来堆在一起(或地坑内),浇上水,压实后上用稀泥严盖,过些时候草、叶等就被沤烂,称为沤肥。以上习俗,都是值得继承、发扬的良俗。
出处:汉中民俗/孟学范著.-北京: 中国文化出版社, 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