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资料>三秦史话>陕南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山区人的“孝子”——火塘

责任者: 孟学范著


    秦、巴山区(尤其巴山深处),家家户户都有个长年不熄的火塘。这火塘,就挖在堂屋门里的一侧(或左或右),长方形,塘的周围用砖砌成,塘的大小不一,多将一根枯树一端放在塘内烧,急用大火时再添些小块柴。火塘正上方,由屋梁上垂吊下来的铁钩,挂着铁壶、鼎锅,以备烧水煮饭用。火塘周围,放置着矮竹桌、小木凳;来客和主人进门,都是围火塘落坐。象吃饭、喝茶、抽烟、摆龙门阵,以及议事、对歌等一切活动,都是围着火塘进行的。
    火塘用途广,效益高。除了煮饭、烧水、熏腊肉、烘干粮食(火塘上边是竹楼,是烘粮食的地方)外,长年还能给人以温暖(特别是冬天)。巴山人称火塘为“孝子”。
    山区里,气候变化无常,气温差异很大。群众说:“巴山的天,‘摇婆子’的脸;一会晴,一会暗。”人们下地干活,上山采茶、打猎,随时都会遇到大雨,把浑身淋得透湿。但只要及时赶回家,围着火塘取暖、烘烤衣衫,再冲碗姜汤一喝,霎时浑身暖洋洋,寒冷与病魔被驱赶得干干净净。
    山区人好客,你若遇到暴雨或风雪,走进谁家门里,都会受到贵宾一样的热情接待。但烤火取暖有个规矩,就是你坐下后,要往火里添几块木柴,以助火旺。取意为给主人“添财”,助主人家兴旺、红火。有一首民歌说:
    大巴山,有三宝,
    家家火塘常年烧;
    青布帕子缠脑壳,
    过冬棕片裹双脚。

出处:汉中民俗/孟学范著.-北京: 中国文化出版社, 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