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资料>三秦史话>陕北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六、纷纷五代乱离间

责任者: 姬乃军

    朱晃称帝,建立后梁政权后,唐将李茂贞据关中西部一隅,开歧王府,仍复用唐天祜年号。后梁开平二年(908年)8月,歧王李茂贞所署的延州节度使胡敬璋东渡黄河,袭击后梁上平关(今山西石楼县境内),以配合晋王李存勖南袭后梁疆域。后梁大将刘知俊进击,胡敬璋败还延州。10月,胡敬璋卒,歧王所属静难节度使以其部将刘万子代为镇守延州。次年2月,刘万子暴虐无道,失军心,且谋叛变以附后梁。被其部下延州牙将李延实杀死,李延实占领延州。延州马军都指挥使高万兴和其弟高万金闻变,率其部下数千人投奔后梁忠武军(同州,今大荔)节度使刘知俊。同月,李茂贞在鄜城(今洛川县土基乡鄜城村)所设的翟州守将也投降后梁。3月,后梁太祖朱晃率大军进驻与鄜。延隔黄河相望的河中(今山西永济县蒲州镇),并命步骑渡过黄河会合高万兴,高万金弟兄进攻丹州(今宜川)和延州。后梁大军逼临丹州城下,丹州刺史崔公实出降。四月初一日,后梁大将刘知俊从丹州进逼延州城下。李延实闭城固守,后梁军队一时不能攻克。于是刘知俊派白水镇使刘儒分兵南下,围困坊州。同时加紧对延州城的进攻。几天之后,延州城被攻破,李延实出降。延州被克,歧王所署保大军节度使李彦博、坊州刺史李彦昱弃坊州城南逃凤翔。鄜州都将严弘倚以城降后梁,至此,歧王所属鄜延丹坊(今延安地区)尽属后梁。梁太祖朱晃命高万兴为保塞军节度使,驻节延州,以牛存节为保大军节度使,驻节鄜州。5月,后梁所属丹州马军都头王行思聚众叛梁,刺史梁如海逃离丹州。7月,后梁军队攻克丹州,生擒叛将王行思。
    908年,晋王李克用死,子李存勖继为晋王。晋成为后梁的大敌。910年7月,晋王李存勖命大将周德威会合歧王李茂贞军队,进攻后梁夏州(今陕西靖边),定难军节度使李仁福。后梁太祖朱晃命夹马指挥使李遇、刘绾自鄜延出银(今米脂)夏(今靖边),以断晋兵归路。9月,李遇等至夏州,歧王和晋王围攻夏州部队全部撤走。
    后梁均王贞明四年(918年)4月,梁保大军节度使高万金卒,后梁命其兄忠义军(后梁改保塞军为忠义军,驻延州)节度使高万兴兼保大军节度使,并镇鄜延。
    923年4月,李存勖在魏州(今河北大名东北)自称皇帝,改元同光,国号唐,史称后唐。10月,后唐军队攻破大梁(开封),梁末帝自杀。后梁亡。11月,后唐迁都洛阳。次年,歧王李茂贞向唐称臣,改封秦王。
    923年12月,后唐改延州为彰武军。仍以后梁保大军兼忠义军节度使高万兴为彰武军节度使,兼领保大军节度使。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年)闰11月,彰武、保大军节度使兼中书令高万兴卒于延州。庄宗命以其子高允韬为保大、彰武军留后。高万兴葬于何处不详。其弟高万金则葬于延安。《延绥镇志》载:“高万金墓,在(延安)府城南八十里盘龙村(今属延安市南泥湾镇)。万金,河西人,高万兴弟,延州刺史。贞明四年卒,乃以万兴为鄜延节度,兄弟世守其土。”
    后唐明宗长兴四年(933年)2月,党项羌首领,定难军(驻节夏州,今靖边)节度使李仁福死。党项军队立其子李彝超为留后。明宗李嗣源害怕李彝超与恝丹连结起来,构成边患,于是乘李仁福刚死,李彝超新立之际,于3月发布命令,令李彝超与彰武军节度使安丛进对调。并派邠州节度使药彦稠率兵5万,名义上送安丛进赴任,实则想接收夏州地区。李彝超识破了后唐的阴谋,拒不从命,并分兵防守,集境内党项羌以互为声援。药彦稠率后唐军队进屯芦关(今靖边县田赐湾延河源头)。李彝超命令党项羌军队四出运集粮草,以为防御之策。药彦稠见无机可乘,率兵退至金明(今安塞县沿河湾乡堞子沟)5月,安丛进率军进攻夏州城,但因李彝超防守严密,屡攻无功。后朝廷命安丛进退兵。从此以后,党项羌对中央王朝便渐有轻视之举。当年10月,后唐明宗正式任命李彝超为定难军节度使。
    公元936年11月,后唐天平节度使石敬塘以认契丹立耶律德光为父亲,并许诺割让燕云l6州,岁输帛30万匹为条件,被契丹册立为“大晋皇帝。”这个卖国的“儿皇帝”随后进军洛阳,后唐将领纷纷投降,后唐皇帝潞王李从珂只好率本家老幼登楼自焚。后唐亡。后晋立国。次年,后晋迁都开封。
    就在后唐行将覆亡之际,曾担任过坊州刺史的延州人刘景*(上山下严)鼓动延州士兵,杀死彰武军节度使杨汉章,而被兵变士兵奉为彰武军留后。刘景*(上山下严)家资颇饶,多财而喜行侠仗义,交结豪杰,家里并豢养着一批兵丁,在延州可谓一霸。而杨汉章则因施政暴虐,不得军心民心。936年11月,彰武军奉命括充兵丁北上抗御契丹。刘汉章阅兵于野外。刘景*(上山下严)暗地里指使人鼓动军士说:“契丹强盛,你们这些人有去无还。”众人闻之,不愿北上赴死,便聚众杀死杨汉章,而共推刘景*(上山下严)为彰武军留后。随后,刘景*(上山下严)又得到了后唐潞王的正式任命。(据《资治通鉴·卷二八0·后晋纪·一》)之后不久,丹州地方武装也发动叛乱,将刺史康承询赶走。康承询被迫逃奔鄜州。
    公元942年6月,后晋高祖石敬塘死去。齐王石重贵立,是为晋出帝。晋出帝任命拥立自己继帝位的景延广为宰相兼侍卫马步都指挥使。景延广掌握大权,以反辽为已任。次年10月,契丹调集重兵5万,由晋降将、契丹卢龙节度使赵延寿率领,准备南下攻后晋。944年正月,赵延寿率契丹兵大举南侵,3月,契彤兵在澶州(今河南濮阳)城北遭到后晋军队的顽强抵抗,大败而归。当年年底,契丹兵又大举南侵。到次年3月,在阳城(今河北保定西南)被后晋军队大败,契丹军队溃不成军,退回幽州。946年10月,后晋以杜威为元帅,李守贞为副,北上进攻契丹。12月,杜威以契丹主许诺立为中原皇帝的条件,投降契丹。杜威命令军士解除武装,军士都痛哭,声振林野。但因后晋将领唯唯诺诺,无人敢出头反对杜威,因之皆降。次年正月初一日,契丹大兵进入开封。晋出帝石重贵投降。契丹以石重贵为负义侯。这个亡国奴忍辱偷生,到964年才死在契丹建州(今辽宁朝阳)。这时,后晋领土除彰义军(今甘肃泾川北)、河东(今山西大部)未降外,其他藩镇纷纷向契丹进表称臣,屈膝投降。2月1日,契丹改国号大辽,改元大同。这时,中原民众纷起反抗,攻州破县,杀死辽军所任命的官吏。2月15日,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在晋阳(今太原)称帝,不改国号,仍为晋,并以晋天福十二年纪元。辽太宗耶律德光的侍从说,想不到中原人这样难对付!于是便留萧翰为宣武军节度使,留守汴州(开封),辽太宗自带晋降官数千人北归。辽军北归,经过相州(今河南安阳),大肆屠城,杀死10余万人,城中遗民仅700余人。刘知远见辽大兵北归,便自率大军南下。辽守将萧翰等纷纷逃走。6月,刘知远进驻洛阳,改国号为汉,史称后汉,随后进入开封,在开封立都。
    在刘知远晋阳称帝的当月,彰武军节度使周密因昏庸贪暴,部下将士纷纷作乱反叛,聚众攻周密。周密被迫退出延州西城(今延安城),占据延州东城(今延安尹家沟城)。延州将士推举高万金之子,延州录事参军高允权为彰武军留后,占据西城,与周密隔延河对峙。同时,丹州都指挥使高彦珣也起兵杀死契丹任命的刺史,自领州事。3月,高允权奉表刘知远,表示归服,同时也将延州军士逐周密,拥立自己一事作了说明。刘知远得表章后,命高允权听任周密往投晋阳。周密因之得以弃延州东城来奔刘知远。同月,丹州高彦珣也以州归服刘知远。
    公元948年正月,反汉始用乾佑年号,刘知远改名刘暠,随即病死。2月,刘暠子承祜继位,即后汉隐帝。未改元。五月,李守贞据河中反叛。后汉遣兵讨伐,自春至秋,并无进展。10月,李守贞秘密派人求援于定难军节度使李彝殷。李彝殷素与高允权不合,便派兵南下,屯于丹、延二州境上。高允权遣人报告汉隐帝此事,隐帝使人调解高、李二人关系,从此关系比较和睦。这时,后汉军队已团团将河中一带包围,李彝殷兵撤回境内。次年7月,后汉大将郭威攻破河中,李守贞自焚而死。
    公元950年11月,后汉隐帝密令邺都马军都指挥使郭崇威杀郭威。郭威被迫起兵南下,至开封城下。隐帝率军抵御,但将士纷纷投降郭威。隐帝也被溃兵杀死。郭威入开封城后,立刘暠(知远)侄子刘赟为帝。12月,辽兵入寇,郭威率军北上迎击,至澶州(今河南濮阳),军变,裂黄旗披郭威身上,拥立为帝。郭威还军京师。这时刘已到宋州(今河南商邱),郭威派人拘捕刘赟,废为湘阴公。次年,刘赟被杀。95l年正月,郭威即位,改国号为周,建元广顺,是为后周。以李存勖、石敬塘、刘知远这三个沙陀人先后建立王朝,统治中原的局面,至此结束。
    后周政权建立后,在政治、经济上进行了一些改革,减轻了赋敛和刑罚,惩办了一些贪官污吏,从而使历史趋势出现了转机。
    后周太祖广顺三年(953年)正月,彰武军节度使高允权病死。其子牙内指挥使高绍基企图袭承父位,便上表假称其父病重,自己已权行父事。延州观察判官李彬力劝高绍基不可如此。高绍基恼羞成怒,杀死李彬。并上报后周朝延,说李彬谋反,已被诛杀。周太祖郭威于是派六宅使张仁谦赴延州实地巡查。高绍基这才不得不为其父发丧。周太祖得讯,命静难军节度使折从阮分兵进驻延州,以监视高绍基。高绍基至此始觉畏惧,便多次派人送重礼入朝。周太祖又命令供奉官张怀贞统帅部分禁兵进驻鄜、延一带。高绍基见此情景,只得将军府事尽皆委托于副使张匡图。高氏一族从后梁以来世守鄜延,至此始告完结。随后,周太祖又命客省使向训权知延州。
    公元954年正月,周太祖郭威病死。其养子郭荣(本姓柴)即位,是为世宗。
    后周显德三年(956年)三月,彰武军留后李彦郡(音云)因在延州贪虐无道,引起汉民和少数民族的叛乱,聚众进攻李彦郡。周世宗召还李彦郡,延州叛乱始平定。
    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六月,周世宗病死。其子宗训年方7岁,继帝位,是位恭帝。次年正月,镇、定二州奏北汉兵南侵。朝廷命殿前都点检(禁军统帅)赵匡胤出兵抵御,至陈桥驿(今河南工封陈桥镇),发动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还军开封,推翻后周,称帝,国号宋,建元建隆。宋王朝建立。

出处:延安史话/姬乃军.—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