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豆腐的传说
责任者: 郭彦强 王正云主编
在很久很久以前,榆林城的豆腐又黑又硬,可是后来的豆腐为什么变得又白又嫩,清香可口呢?这里还有一个故事。
从前,榆林城内有一个无爸无妈的穷苦孩子,名叫王五。他15岁那年,在南门口张富贵的豆腐坊里当了一个小伙计,走街串巷卖豆腐。
张富贵的豆腐坊虽然开得很大,挣钱很多,为人却十分刻薄和吝啬。他要王五每天半夜起来担水,天明后卖豆腐两座,一天才能挣到两小块豆腐当作两顿饭吃。钱吗?一文钱也没有。
有一天,王五正在后街的一条巷里卖豆腐,突然看见巷里躺着一个衣衫破烂、面黄肌瘦的老婆婆。王五急忙丢下豆腐担子,跑过去把她扶起来,问道:“老娘娘,你怎么了?”“我……我……我……”老娘娘有气无力地说。王五看见老娘娘是饿成这样的,急忙从豆腐担子里拿出一块豆腐让老娘娘吃了。这天,王五虽然没有吃到一块豆腐,晚上饿得肚子直叫,心里却为自己做了一件好事高兴。
从此,老婆婆天天来找王五要豆腐吃。王五非常可怜老婆婆,每天总是恭恭敬敬地把豆腐送给她吃,从来也不说自己忍饥挨饿的事。
过了七七四十九天,老婆婆又来了。她向王五要去一块豆腐,转了一个身,那又黑又硬的豆腐就变成又白又嫩的了。老婆婆说:“好心的娃娃,你吃这块豆腐吧!”王五大吃一惊,吃在嘴里又软又嫩,清香可口。
这时,老婆婆对王五说:“娃娃,我是南海观音,路过此地,看你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特地留下来帮助你的。”说完,把做这种豆腐的独特方法教给了王五。那独特的方法是,做豆腐要用普惠泉流出的桃花水,在点豆腐时要用前一天剩下的豆腐浆,而不能用卤水。说完,又送给王五几两银子做本钱。
王五听老婆婆就是观音菩萨,叩头就拜。一抬头,老婆婆早已不见了。
王五遇上了观音菩萨,懂得了做豆腐窍门,又有了银子做本钱,便在后街鼓楼下开了一座小豆腐坊。
因为豆腐又白又嫩,王五的豆腐坊,生意十分兴隆,满城闻名。这可惹怒了张富贵,有一天竟带来了一帮人,气势汹汹地闯了进来,诬陷王五当伙计时偷了他的银子,并把王五扭送到县衙门。
县官拿了张富贵的银子,把王五重打三十大板,送进了大牢。还逼着王五说出了做豆腐的窍门。
张富贵害了王五,并占了王五的豆腐坊,满心欢喜,以为可以独霸榆林,大发横财了。便择了黄道吉日,在后街开张。开张那天,正好县官在县衙里招待府官。张富贵特地给县官送去一座豆腐。当厨房的厨子将豆腐切开时,外面白白的,里面却全是焦锅渣。气的县官火冒三丈,叫衙役将张富贵抓来,喝道:“大胆刁民,竟敢欺哄本官,打!”众衙役如狼似虎,把张富贵打了个血肉模糊,幸亏老婆送了县官100两银子,才饶了命。当天晚上,张富贵悄悄地带着全家人跑到乡下去了,再也不敢到榆林城开豆腐坊了。
原来,豆腐里的焦锅渣是观音菩萨施的魔法。王五被放出来后,豆腐坊又重新开业,生意更加兴隆,远近驰名。榆林鼓楼下有一条小巷叫豆腐巷,就是当年王五开豆腐坊的地方。据说到了清代,康熙皇帝出京私访,路经榆林,吃了菠菜烩豆腐后,誉其为“清香白玉板,红嘴绿鹦鹉。”从此,榆林豆腐闻名天下。
出处:中国名城榆林/郭彦强,王正云主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