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仓颉像传说
责任者: 张世新主编
白水县周称彭戏,春秋为彭衙,战国属秦。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始设白水县。又据《同州府志》载:“秦文公分清水为白水,后置白水县。”
出白水县城东北35公里,黄龙山南麓的仓颉庙,占地1.2公顷,仓颉庙内正、后殿为明代建筑,前殿、献殿、戏楼、钟楼、鼓楼为清代、民国建筑。仓颉墓亦在此处。墓顶长一棵千年古柏枝干四出,轮流荣枯,俗称转枝柏。奇特的是仓颉庙内的仓颉塑像是四只眼睛,这里有一个传说。
据说当年的仓颉聪明可爱,常跟随大人挖地种庄稼。他亲身感到人类没文化的苦恼,便立志发明创造文字。
春天,他家门外桃红柳绿,一派生机。他站在家门口远眺,一座逶迤的苍翠大山,挡住了他的视线。他依照山的形状在地上划了“山形”,表示山的符号。接着又琢磨,把两个山叠起来,不是更重么?于是又划了个重的符号“出”。
仓颉白天下地劳动,夜晚还要伺侯卧床不起的母亲。天长日久,他的双眼模糊不清了,但仍坚持创造文字。一日忽觉头晕目眩,直打瞌睡,迷蒙中把“出”字和“重”弄颠倒搞错了意思。这事传到轩辕黄帝耳朵后,黄帝便赐了两只神眼给他。从此,仓颉再也没错过一个象形文字。
出处:三秦采风: 陕西景观风俗方言小吃故事集 / 张世新主编.-西安: 陕西省人民政府鲁迅图书馆,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