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资料>三秦史话>关中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唐代名食”——枣沫糊

责任者: 阎成功

  “枣沫糊——”只听一声吆喝,立即就有许多老人和小孩向卖枣沫糊的担子奔去。这是笔者于五十年代中期,在古城西安经常目睹的一种情景。这枣沫糊,就是驰名西安的一种物美价廉的风味小吃。因其以红枣为主要原料而得名。

  说到枣沫糊的来历,在关中地区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唐贞观年间,同州(今大荔)有一位贫苦农民,受雇为一家财主专门栽培枣树。狠心的财主一天只供给他一块“蒸饼”当饭。他饿的实在难受,就把落在树下的烂枣煮成糊糊吃。繁忙的秋收季节过去了。这位雇工不但没有饿坏,反而容颜焕发,身体比以前更好了。第二年,这位雇工辞掉了财主家的活,在同州城内开了个专卖枣肉糊糊的小店。日久天长,生意果然红火。而且,枣肉糊糊的声誉也不胫而走,传到了京城长安。以后,经过长时期的发展和改进,成为今天的“枣沫糊”。

  制作枣沫糊,是先将大枣(以1公斤为例)洗净煮熟,搓烂过滤,去皮去核,制成糊状。锅内添水(2.5公斤),加入碱面(5克),投入江豆(0.5公斤),大火烧至豆汤呈红色时,再添水(5.5公斤),继续用大火煮至豆烂时,将面粉(1.5公斤)和成稀糊溜入,枣糊糊也倒入锅内,再加适量白糖搅匀烧开即成。这样烹制的枣沫糊,色红味甜,滑润可口,具有滋阴补气之功。食后口有余甘,令人回味无穷。

  遗憾的是,自60年代以后,不知什么原因,深受人们喜爱的“枣沫糊”越来越少,最后竟消声匿迹了。笔者曾多次听到人们谈起“枣沫糊”,并流露出对它的喜爱和留恋。笔者的心情和他们一样,总盼着某一天能够喝上一碗孩提时喝过的那香甜的“枣沫糊”。

  1990年7月,电视上一声“枣沫糊”的吆喝,使古城西安的群众为之一喜,有个别老年人甚至激动地流下了眼泪。原来,这是西安市华宝炊事机具公司食品厂最新研制的“西安枣沫糊”(又称枣蓉羹)快餐应市了。

  “西安枣沫糊”不仅浓缩了鲜枣的营养保健成分,而且大大的方便了消费者。买上一袋快餐,用开水一冲,就是一碗香甜可口的“枣沫糊”。所以,它一上市就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据陕西省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将100克“西安枣沫糊”快餐与100克鲜枣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对照检验,除了水分和胡萝卜素比鲜枣少外,蛋白质、脂肪和各种维生素的比例都明显比鲜枣多。1991年1月31日,“西安枣沫糊”快餐荣获陕西省营养与卫生研讨展示会金奖。

  “西安枣沫糊”不仅满足了三秦父老的需要。进入北京后,立即受到了首都人民的欢迎和喜爱,各零售点出现了群众争相购买的现象。他们说:“‘西安枣沫糊’味浓、香甜、真不错!”

出处:陕西风物趣事:阎成功著.-西安旅游出版社出版,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