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池与芙蓉园
责任者: 武伯纶,武复兴
从大雁塔往东南方向走一华里左右,就到了曲江池西岸。今天大雁塔东北有一个名叫北池头的村子,应当是原来曲江池的北岸。古代曲江池是旷野中的一个大池塘。由于池水弯曲,所以称为曲江。秦代把曲江边岸头叫做*(阝岂)州。“*(阝岂)”是弯弯曲曲的意思。秦时在这里修了离宫宜春苑,汉代又在附近修了乐游苑。隋代之后,曲江池成为长安城中的一部分,大加开凿疏浚,并通过黄渠把浐河水引入池中。
为什么当时要在这里深挖水池呢?由于长安城东南高西北低,在皇帝“至高无上”的封建社会中,不能允许一般人住在比皇帝更高的地方,因而特别把那里挖成深池。当时把这种愚蠢的做法叫作“厌胜”①,以为这样可以保证隋文帝的“王者之气”不受威胁。所谓“厌胜”,是古代方士的一种骗人的巫术,他们鼓吹能用一种符咒和有针对性的办法,制服敌对的仇人或事物。后来迷信多疑的隋文帝连“曲江”这个名称都觉得不吉利,而改名为芙蓉园和芙蓉池。到唐玄宗时,又进一步疏凿增修,恢复了芙蓉园外曲江池的名称,新建了位于曲江池西、慈恩寺南的杏园。
芙蓉园、芙蓉池大约是皇家专用的内苑,曲江池和杏园才是一般官僚贵族和老百姓可以任意出入游览的外苑。士子考中进士后的曲江宴和皇帝赐大臣的曲江宴,都只能设在外苑,要进芙蓉园必须得到皇帝特许。《唐摭言》中有一段故事:公元八七三年唐懿宗时,一个刚考中的名叫韦昭范的进士,三月中旬在曲江亭子进行宴会。忽然有一少年骑着驴子走来,口出恶言,扰乱筵席。大家正在无可奈何时,旁观的宣慈寺守门人将那个恶少痛打一顿。后来芙蓉园所属的紫云楼大门突然敞开,出来几个宦官把少年救了进去。这说明一般人是不能随便进入芙蓉园的。唐代李绅《忆春日曲江宴后许至芙蓉园》诗中说:“春风上苑开桃李,诏许看花入御园。香径草中回玉勒,凤凰池畔泛金樽。绿丝垂柳遮风暗,红药低丛拂砌繁。归绕曲江烟景晚,未央明月锁千门。”诗人在皇帝特许下进入芙蓉园游乐饮宴,很晚才离开,月色朦胧中,芙蓉园都锁上了大门。表明曲江池与芙蓉园有严格的区别,不是一般人赏游之地。此外,从杜甫的“苑外江头坐不归”②和“城上春云覆苑墙”③等诗句,同样可以看出芙蓉苑有与外部隔开的围墙。而且从长安城上的云彩覆盖着芙蓉园围墙的这一描写看,它的位置是紧靠长安外郭城的。
由于芙蓉园与城北大数十里的皇家禁苑相比要小得多,所以又叫小苑。杜甫《秋兴》诗中所说:“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指的就是这里。“花萼”指兴庆宫中的花萼相辉楼。前边已经提到,唐玄宗于公元七二六年和七三二年,分别修了向北通大明宫和向南通芙蓉园的供皇帝在里边行走的夹城。这一“夹城”,是在东郭城内侧修了一条与郭城平行的城墙,皇帝在二城之间的夹道中往来行走,外边人看不见。当夹道经过东城墙上的通化、春明、延兴三座城门时,由特别设置的磴道,登上城楼通过,与城门下的行人出入互不干扰。夹城最南端到芙蓉园的地方,后来开了个城门叫新开门,现在当地还有一个叫新开门村的村庄。由这个村子往南走不远地势逐渐低凹下去,那应该就是芙蓉园的遗址了。
一九五五年,考古工作者发现夹城遗址位于东郭城西边二十三米的地方,与东郭城平行,北从今天西安东郊的胡家庙北边开始,向南直到新开门村的北部,长约八公里。它的长度和墙基夯土面的宽度、深度,都与东郭城基本相同。说明它的高度,也是与郭城相近的。有这样高大的夹城和翻越城门的特殊设施,难怪皇帝在这里边行走,外边人看不见了。这么宽敞的夹道中,可以并行几辆马车。杜甫诗“青春波浪芙蓉园,白日雷霆夹城仗”④,杜牧诗“六飞南幸芙蓉苑,十里飘香入夹城”⑤,都形象地反映了宽阔的夹城在皇宫与芙蓉园之间的联系作用。
曲江池在汉武帝时期,走一圈有六里多路;到唐代扩大到周长七里,占地十二顷⑥。这里碧波荡漾,花木茂密,有许多五光十色的亭台楼阁,是唐代长安的一个游览中心。文献记载说:曲江池自从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七一三——七四一年)疏浚整修后,成为长安的名胜。它的南边有紫云楼和芙蓉园,西边有杏园、慈恩寺,花卉环绕,烟水明媚。每年二月初一和三月三日的“中和”、“上巳”两个节日,来游的人最多。那时候,人挤人,车碰车,堤岸上到处是彩绸搭成的棚帐。三月三日这—天,皇帝在曲江池宴会群臣,京城地区的万年、长安两个京县互相在这里竞赛豪华,满眼是锦绣丝绸和珍奇玩物。朝廷大官们聚会的山亭上,有皇家乐队在那里演奏;池水中几条结彩的大船,专供宰相等少数贵官与翰林学士乘游。到了夏天,曲江池碧波荡漾,蒲苇葱翠,柳阴四合,风光秀丽,游客们仍然络绎不绝地来这里饮宴游赏⑦。
可以看出,当时能在这里宴游的主要是官僚贵族和一些封建文人。他们特别把能参与皇帝举行的曲江游宴看作极大的荣耀。白居易就曾经受宠若惊,喜不自胜地说:上巳日这一天先得在宫内奉陪皇帝吃饭,然后被允许去曲江游乐,欣赏皇家乐舞,品尝皇家茶点,“荣降天上,宠惊人间”⑧。这不能不说是诗人庸俗的一面。
唐代诗人曾经用大量的笔墨,从不同的角度来描绘曲江不同季节的绮丽风光。这里仅仅引用杜甫和白居易的部分诗句作为例子:“冰销泉脉动,雪尽草芽生。露杏红初坼,烟杨绿未成。”⑨冰消雪融,泉水流动,小草抽出了嫩芽,红杏的花苞刚刚绽开,柳枝开始染上绿色。这是一幅充满了生机的曲江早春图。当春暖季节,“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⑩,“雀啄江头黄柳花,??鸂鵣满晴沙”⑾,“林花着雨燕脂落,水荇牵风翠带长”⑿,真正是百花吐艳,群鸟争鸣的世界。春残花落,诗人不免伤情感叹,但新的画面,也跟着会出现在眼前。请看“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江上小堂巢翡翠,花边高塚卧麒麟”⒀;“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蜒款款飞”⒁,景色还是很动人的。“秋波江蓼水,夕照青芜岸”⒂,“曲江萧条秋气高,菱荷枯折随风涛”⒃,这又是早秋和晚秋时节特有的风光了。
北宋初年,曲江池依然可以泛舟游览⒄,水量还相当大。到明代以后,由于年久失修,水道和泉眼堵塞,池水就逐渐干涸了。现在曲江池遗址区是一个面积达数十万平方米的大坑,挖下去七、八尺,往往能挖出沙石、蚌壳,就是当时的池底。
①见宋敏求《长安志》。
②杜甫:《曲江对酒》。
③杜甫:《曲江对雨》。
④杜甫:《乐游园歌》。
⑤杜牧:《长安杂题长句》其五。
⑥见《雍录》。
⑦见《关中胜迹图志》引《剧谈录》。
⑧白居易:《三月三日谢恩赐曲江宴会状》。
⑨白居易:《早春独游曲江》。
⑩杜甫:《曲江对酒》。
⑾杜甫:《曲江陪郑八丈南史饮》。
⑿杜甫:《曲江对雨》。
⒀⒁杜甫:《曲江二首》。
⒂白居易:《曲江早秋》。
⒃杜甫:《曲江三章章五句》其一。
⒄见宋钱易:《南部新书》。
出处:西安史话/武伯纶,武复兴.—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