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是印度佛教在中国内地的最早传播地
责任者: 张 燕著
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前2年),月氏使者伊存在长安向西汉博士景卢口授浮屠经①,标志着印度佛教通过丝绸之路在长安开始了第一步的传播,这件事比东汉永平传法的传统说法提前了半个世纪,中国的佛教首传之地也由洛阳改为长安。
东汉明帝时佛教正式传入中国,有了专门的寺院。公元64年的某一天,汉明帝做了一个梦:一位金身之人在他的皇宫中游戏飞行,并发出耀眼的光芒。第二天,汉明帝让王公大臣圆梦。其中一位消息灵通、知识丰富的大臣奏道:西方有一种人人拜敬的佛,不知陛下所梦之物是否就是佛像。汉明帝闻之,深觉有理,于是即派18人前往西方求经。3年后,他们在今阿富汗北部遇到东来传教的印度佛僧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于是就一起将佛像经卷用白马驮至洛阳。汉明帝见了佛像以及佛教典籍,并听了两位佛僧的说教后,心中十分高兴,便专门为两位佛僧建了“白马寺”(即今河南省洛阳的白马寺)。迦叶摩腾、竺法兰在寺中逗留了很长时间,并将小乘(佛教派别之一,强调“自我解脱”)经典《四十二章经》译成汉文。《西游记》里的猪八戒、沙和尚和白马的原型就是这里说的迦叶摩腾、竺法兰和白马,唐僧和孙悟空的原型是唐玄奘和悟空。②
出处:古都西安·长安与丝绸之路/张 燕著.—西安:西安出版社,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