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
责任者: 张世民主编

战国后期,强大的秦国相继攻灭韩国、赵国等近畿地区,兵临燕国边境。从地理上说,燕国距离较远,且不在秦国首攻之列,但是燕国军事实力较差,根本无力抵御秦国的进攻。所以燕国太子丹想出奇制胜,遂不惜重金美色收买武士荆轲,请他用暗杀秦王的手法挽救燕国的亡局。
荆轲祖籍齐国,后迁徙卫国。由于不受重视,又出游赵国和燕国。到燕国后,与狗屠高渐离、名士田光等相识友善。他为人深沉好书,善于击剑,言必信,行必果。经过田光推荐,被太子丹选中。太子丹为了诱使荆轲刺杀秦王,对他恭敬备至,恩宠有加,“异物间进,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适其意”。前227年,当秦军灭赵,大军压境之际,太子丹急请荆轲入秦,实施刺杀秦王嬴政的计划。
为了取得秦王的信任,荆柯与太子丹合谋,以秦王梦寐以求的燕国督亢(今河北涿县东南)地图和将军樊于期的人头作为觐见礼。同时,还选派燕国勇士秦舞阳为助手,陪同荆轲入秦。临行前夕,太子丹和诸多宾客身穿白色丧服,一直将荆轲一行送抵易水岸边。由高渐离击筑,荆轲慷慨悲歌,一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表达了自己誓死刺杀秦王,义无返顾的决绝之心。
经过长途跋涉,荆轲一行抵达了秦都咸阳,在宫殿外边等候传见。秦王嬴政得悉燕国派使者带来了督亢地图和将军樊于期的人头,表示要向秦国投诚,所以非常高兴,立即命令群臣上朝,武士入侍,在咸阳宫举行隆重的接见仪式。
听到吆喝声,荆轲、秦舞阳手捧装着樊于期的头颅和督亢地图的匣子,一前一后走进了宫殿大厅。不料,刚走上大殿的台阶,秦舞阳就被秦朝宫廷里的森严气氛吓得浑身颤抖。秦国大臣看到秦舞阳神色异常,厉声喝问。荆轲从容地回答说:“穷乡僻壤的人没见过大世面。他因为从未见过大王的威武气势,所以感到十分惶恐,希望大王原谅。”秦王于是对荆轲说,“把所带地图呈上来,让寡人仔细看看。”
据说荆轲所携带的地图里,早已暗藏着一把用毒药反复浸泡过的匕首。当荆轲向秦王展观地图时,“图穷匕首见”,荆轲迅速用右手抢过匕首,左手抓住秦王衣袖,向秦王狠命刺去。秦王大吃一惊,连忙一跃而起,慌忙去拔身上的佩剑。可是事起仓促,宝剑又长,怎么也拔不出来。秦王还手无力,只好绕着殿上粗大的柱子,左躲右避。
突如其来的变故,也使大殿下的群臣侍卫呆若木鸡。按照秦国的法律,官员上朝不准携带武器,武士不奉诏不许上殿。秦王慌乱中忘记呼唤侍卫,大臣们也被吓得手足无措。在此万分危急的时刻,忽听有人大声喝道:“大王快把剑鞘推到背上,从背上拔出宝剑。”秦王恍然大悟,立即从背上拔出宝剑,奋力向荆轲砍去,斩断了荆轲左褪。荆轲见大势已去,便把匕首向秦王猛掷过去,没有击中。秦王上前两步,又挥剑砍掉了荆轲的两手。这时候,左右侍卫也一齐拥上,将荆轲和秦舞阳杀死。临死前,荆轲仍毫无惧色,大声叱骂秦王。
荆轲刺秦是秦国统一六国过程中的一段插曲。这一行动虽然不可能改变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但荆轲那种慷慨赴死的精神,却一直受到人们的崇敬。嗣后,采取暗杀手法刺秦,也成为六国亡国贵族反秦的主要途径之一。可以说,对于一切暴虐无常或昏庸无度的君主,采用刺杀或暗杀的办法来进行反抗,也是历来不肯做亡国奴的人们迫不得已的一种手段。如果说暴力恐怖统治令人可恶的话,那么刺杀其君主的行为就是针对这种恐怖统治的一种反抗。
当然,由于荆轲刺秦的失败,大大加速了燕国的灭亡。杀掉荆轲后,秦王怒气未消,立即命令增兵伐燕。次年就攻下了燕都蓟城,燕王喜和太子丹逃亡辽东。事后不久,燕王喜为了缓和秦国的攻势,保住江山社稷,遂杀死太子丹,向秦国求和。但这些都无济于事,到前222年,燕国终于被秦将王贲攻灭,燕王喜也当了俘虏。他是否曾在咸阳北阪仿造的燕国宫殿里度过残生,因为史无明载,后人也就难以揣摩了。
出处:三秦史话-咸阳史略/张世民主编.-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