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资料>历代诗词咏陕西>汉中

  [下一记录]

闻虏乱有感

作者: 陆游

  前年从军南山南,夜出驰猎常半酣。玄熊苍兕积如阜,赤手曳虎毛毵毵。有时登高望鄠杜,悲歌仰天泪如雨。头颅自揣已可知,一死犹思报明主。近闻索虏自相残,秋风抚剑泪汍澜,雒阳八陵那忍说,玉座尘昏松柏寒。儒冠忽忽垂五十,急装何由穿垮褶?羞为老骥伏枥悲,宁作枯鱼过河泣。古乐府《枯鱼诗》云:枯鱼过河泣,何时复还人?作书与鲂鱼与,相教谨出入。

  [说明]

  此诗乾道九年 (1173) 九月作于嘉州。听到敌人内乱的消息,诗人心情兴奋,自然想到南郑幕府、想到沦陷区、想到收复失地。

  [注释]

  虎乱:指金人的内乱。《金史·世宗纪》:“(大定)十二年(即宋乾道八年——选注者)……四月……丁巳,西北路纳合七斤等谋反。伏诛。.……十二月……丁酉,德州防御使 (完颜) 文以谋反伏诛。”

  前年:前一年,指乾道八年 (1172)。 南山南:指兴元。

  “玄熊”二句:写“驰猎”的收获。 兜:雌犀牛。 毵毵:毛长的样子。

  “有时”二句:陆游《东楼集序》文:“后再岁,北游山南,凭高望鄠、万年诸山,思一醉曲江、渼波之间,其势无由,往往悲歌流涕。”鄠杜:代指被金人侵占的关中一带。 鄠:宋县名。今陕西户县。 杜:杜陵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

  “头颅”句:指对自己的前途黯淡、不会为朝廷所重用可以预料。南朝陶弘景《与从兄书》:“仕宦期四十左右作尚书郎,即投簪高迈。今三十六方作奉朝请,头颅可知。”

  索虏:本为南北朝时南朝人对北朝人的辱称,宋人用此称金人。《资治通鉴》卷六九胡三省注:“索虏者,以北人辨发,谓之索头也。”

  丸澜:涕泣的样子。

  “雏阳”句:不忍提起皇陵所在地的沧陷。 雒阳八陵:指雒阳 (今河南洛阳) 附近的宋太祖及其父和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 8个人的陵墓,时皆在金人侵占区。 那:同“哪”。

  玉座:皇帝的御座。

  儒冠:古代儒生的头巾。诗中作为书生的代用词。 垂五十:陆游生于宋宜和七年(1125),乾道九年 (1173) 49 岁。垂:临近。

  急装:武装。因束缚紧峭,故称急装。 急:紧。 绔褶:服装名。上服褶(夹衣)而下缚绔(套裤),其外不复用裘裳,为军中及行旅之服。

  老骥伏枥:千里马趴在槽头。枥 :马槽。

  今通行本《枯鱼诗》作:“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复及!作书与鲂鱼与:相教慎出入!”诗人翻用诗意,表示要知险而进。 枯鱼:干鱼。作书:写信。

出处:陆游汉中诗词选/孙启祥 选注.—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