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陕图百年
   
百年守望 百年辉煌
2009-09-15    

        2009年9月16日,陕西省图书馆迎来了建馆100周年纪念。一百年来,几代图书馆人历经时代的风雨沧桑,坚守这片公益文化事业的净土,在保存民族文化遗产、宣传科学知识、普及文化教育、促进社会文明建设等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开创了陕西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辉煌历史。

        在风雨如磐的二十世纪初,陕西的有识之士以开启民智、兴学育才为宗旨,打破了旧式藏书楼的束缚,积极倡导建立新式的公共图书馆。1909年9月,陕西省图书馆正式建成,顺应了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由封闭到开放的历史潮流,是我国成立较早的公共图书馆之一,也是西部地区最早成立的省级公共图书馆,在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最初的陕西省图书馆名为“陕西图书馆”,馆址在西安梁府街(今青年路)学务公所内。1915年5月迁至当时的繁华市区南院门,合并“劝工陈列所”,同时兼管“西安碑林”等文物单位,馆舍和经费都有所扩大。1927年更名为“陕西省立中山图书馆”,同年7月6日更名为“陕西省立第一图书馆”。1937年4月12日更名为“陕西省立西京图书馆”。在最初的四十年间,得益于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陕西省图书馆秉承“一曰收藏旧籍,二曰广征群籍,三曰列邦新书,四曰吉金乐石”的藏书原则,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藏书规模。至今仍然作为“镇馆之宝”的宋元刻本《碛砂藏》、清代雍正铜活字印本《古今图书集成》等古籍珍本基本上多在那时成为馆藏。

        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陕甘宁边区政府西安军管会文教委员会接管西京图书馆并改名为“陕甘宁边区西安图书馆”,1950年4月又更名为“陕西省西安人民图书馆”,1953年7月起正式定名为“陕西省图书馆”。1958年7月,新建的2800平方米阅览大楼建成开放。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陕西省图书馆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陕西省图书馆各项工作摆脱“文革”的干扰,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迎来了事业发展的新的春天,服务水平大幅度提高,服务规模不断扩大,馆藏总量超过200万册。

        1996年,由于西大街馆舍面积狭小、设施落后,不能满足广大读者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陕西省人民政府决定在西安长安北路与南二环路交会处建设陕西省图书馆新馆。新馆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主楼12层,裙楼6层,设计藏书容量400万册,阅览座位2000个。新馆实行阅藏合一、借阅合一的大开间开架借阅,并设有报告厅、多功能厅、展览厅、多媒体教室、读者餐厅等,面向广大读者开展形式多样的讲座、展览、影视与音乐欣赏、教育培训与生活服务。特别是新馆先进的计算机自动化管理系统和丰富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增强了省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的文献信息服务能力。2001年9月30日,陕西省图书馆新馆正式向广大读者开放,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被誉为“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省级公共图书馆”。

         近年来,陕西省图书馆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公益、平等”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理念,把“以人为本,服务至上”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基本宗旨,全馆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1、提供开放式的个性化服务,体现 “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坚持一年365日天天开放,每天开放时间长达12小时,简化办证手续,吸引八方读者来馆阅读,年满12周岁以上的读者,持本人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均可办理借阅证,对残疾读者和65岁以上的老年人在借阅册数和借期上给予优惠,外籍人士也能方便地办理借阅证。

        2、努力作好读者服务工作。新馆开馆以来,平均每天接待读者2000人次,周六、周日、节假日达3000-4000人次。每年平均接待读者逾100万人次,读者接待量位居省级图书馆前列。2008年全年外借书刊51万余册次,为原老馆时的6倍多。每个借阅窗口均放置读者意见本、设立电话投诉,定期举办读者座谈会,在网站及阅览室均设立读者需求表等方式,广纳读者意见。

        3、在传统借阅服务的基础上,一方面,利用新馆良好的设施条件,节假日广泛开展讲座、展览、读者座谈、影片展映、征文等各种读者活动,仅08年就举办讲座、展览300场,同时面向广大读者和图书馆工作者开办计算机、英语、图书馆学等各类教育培训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开展高层次信息咨询、课题服务和文献开发工作。逐渐加大对馆藏文献深加工的力度,积极开展文献信息增值服务,提高文献服务层次。

         4、在认真做好印刷出版物借阅服务的同时,抓紧以陕西特色文化资源为重点的数字化建设,加强网上数字化文献建设和推介服务。目前,省图书馆现已拥有了一定规模的数字化文献资源,通过本馆网站(www.sxlib.org.cn)每天24小时向社会提供包括10多万种电子图书、8000多种电子全文期刊、数百种电子全文报纸、100多个专题数据库以及依靠本馆力量建设的陕西地方特色文献全文数据库等多种数字文献阅览服务,馆藏网上数字资源实现对持证读者全面免费开放。截至2009年8月31日,陕图网站总点击数超过224万人次。

        5、不断加大延伸服务的力度。2005年6月1日陕西省图书馆的少儿分馆正式开放,凡3-16岁的孩子,均可以免费免证到馆阅览。截止08年底,少儿分馆藏书量已达50510册,年接待读者(含少儿电子阅览)6万余人,外借图书近15万册,办理借书证5000余个。此外,每年通过举办30余次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读者活动,开办英语、绘画、速记等各种类型的少儿培训,为孩子们搭建了一个展示才华、放飞梦想的平台和放眼世界、增长知识的窗口。

        2006年3月17日,陕西省图书馆省艺术学校分馆正式向艺校师生开放。省艺术学校分馆面积200余平方米,全部实行现代化的计算机管理。分馆入藏图书共计14000余册,小海豚网络乐园配备计算机70台及打印机、扫描仪等设备,既保证了学校电教课使用电脑的需要,也满足了学生课余上网的需要。省图书馆艺校分馆的开放不仅为学校广大师生提供了享受课余文化生活的良好场所,同时也是我馆又一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截至08年底,艺校分馆阅览室共接待外借4592人,外借图书6000余册。

        2006年12月,我馆图书流动服务车正式启用。车上配有笔记本电脑、打印机等先进设备和图书馆计算机管理服务系统及开放式书架,可载藏图书5000多册,可在企业、社区、校园及广场等各种人群聚集的地方,为广大市民提供现场办证、借阅书刊、图书预约及信息咨询等服务,车上采用无线上网等现代技术手段与我们总馆互联,可实现与总馆图书通借通还。目前,省图书馆已经开展服务的流动点已达到14个。

        2008年12月3日,由陕西省残疾人联合会与省图书馆联合开办的视障阅览室正式建成开放。该室目前收藏各类盲文图书和视听资料1200多册(件),配置电脑、盲文点显器、盲文刻印机、盲人读书机、多功能视频助听器、传真机、CD录音机、触觉语音地图、多功能盲杖等国内外高科技视听产品,通过明盲文转换软件及语音软件,实现图书文献电子化盲文阅读、语音阅读、网上交流信息、读写文件、刻印文件等多重功能。视障阅览室的建立,为广大视障读者提供了真正的无障碍阅读,让更多的弱势人群享受到阅读的快乐。

        6、积极开展图书馆协作、协调工作和市县馆业务辅导工作。作为陕西省图书馆界的龙头馆,陕西省图书馆承担着全省公共图书馆的馆际协作、协调和市县馆业务辅导工作。每年编辑《陕图工作动态》12期,加强了与市县馆的联系,促进了省馆与市县馆之间的信息沟通。2007年初,省图书馆和咸阳市图书馆签订合作协议,在图书馆业务自动化建设、电子资源应用、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全省公共图书馆联盟建设开始启动。此外,还对大荔县图书馆、三原县图书馆、神木县图书馆、铜川市图书馆的筹建工作进行多次业务指导和装备支持。陕西省图书馆正在逐步实施现全省公共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一体化建设,以省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为平台,全省各级公共图书馆全部接入省图书馆计算机自动化管理系统,实现全省公共图书馆业务管理与书目数据建设共建共享。

        2009年在建馆百年之际,陕西省图书馆对馆舍布局及馆容馆貌进行了全面的改造。通过改造,全面改善了阅览环境,科学整合了文献资源,实现了藏借阅一体化,打破了条块分割,将一至三层统一为一个服务区域。馆藏文献和阅览空间得到了最大限度开发利用,使广大读者享受到舒适便利、宽敞明亮的阅读条件。可供读者利用的服务总面积增加2128平方米;开架借阅面积增加4157平方米;阅览座席增加400余个;可供读者自行取阅的开架文献总容量将增加85万册。重新开放的陕西省图书馆采用了先进的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新增加了读者自助借还书机、自助办证机、24小时馆外还书机、大屏幕电子阅报等先进设备,呈现了崭新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模式,以更加舒适、便利、人性化、高质量的服务回馈社会,回报读者。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与100年前相比,今天的陕西省图书馆已经成为陕西省最大的综合性、研究型公共图书馆,而且还是陕西地方文献收藏中心、陕西古籍善本保护中心、全省图书馆业务工作与图书馆学研究协调协作中心、全省公共图书馆业务辅导中心、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分中心等,在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新的百年将要起步,陕西省图书馆将一如既往地开拓进取,竭诚服务,用优良的服务业绩回报读者与全社会对图书馆事业的关爱支持,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公共文化的阳光。



    [关闭窗口]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