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馆庆新闻
   
华商报:省图100岁了
2009-09-18    

        今日,陕西省图书馆将举行百年馆庆。昨日,记者采访了新中国成立后陕西省图书馆第一任馆长梁午峰的儿子梁经旭先生,他也是陕西省图书馆馆史(上册)的撰稿人,了解他眼中的省图变迁。
        今日省图书馆百年馆庆纪念庆典活动将于上午9时30分在陕西省图书馆门前广场举行。
        此次馆庆还包括多个活动,包括9月16日到18日在省图书馆和西安图书馆,将召开的中美图书馆员专业交流项目,将由美国图书馆界美籍华人知名学者前来讲学。而从9月16日起,省图书馆还将在馆一层和二、三、四层等处分别举办四个展览,即陕西省图书馆百年馆庆书画作品展、陕西省图书馆馆史图片展、陕西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成果展、馆藏地方文献特展。
        昨日上午,西北五省(区)图书馆高峰论坛已经提前举行,来自青海、甘肃、宁夏、新疆等地的图书馆方面的负责人聚集一堂,共同研讨西北地区图书馆合作发展之路。
        馆史研究者谈百年变迁
        慈禧的“亮宝楼”曾是图书馆藏书地
        在1909年9月建馆的时候,省图只是一个建在梁府街(今西安市青年路)学务公所内的一个三层小楼。“当时约有50多间房子,书籍主要以四书五经居多,西方的翻译书基本都是工科类,数理化方面的启蒙书比较多。”因为研究馆史,梁经旭对这段历史有一定了解。“当时看书的人很少,因为文盲比较多,有钱人则自己家里有藏书,而且当时的图书馆是由一些书院、印书机构组成,因此,当时的图书馆除了借阅图书外,还有为普及教育印制学生教材以及教学用品陈列等工作。”
        1915年5月省图迁至当时的繁华市区南院门,合并“劝工陈列所”,同时兼管“西安碑林”等文物单位。“其实这个劝工陈列所里的一栋楼就是当年慈禧的‘亮宝楼’,当时慈禧到西安,好多地方官员敬献礼品,慈禧离开西安的时候,剩下不少,当地官员也不敢乱扔,就建楼存起来展览,后来革命,清朝官员都跑光了,民国初年为了重建图书馆,就把书都存在了‘亮宝楼’里。”
        陕西省图书馆曾经有几次更名,直到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改名为“陕甘宁边区西安图书馆”,1950年4月又更名为“陕西省西安人民图书馆”,1953年7月起正式定名为“陕西省图书馆”。“1927年后,图书馆扩大了面积,从南院门几乎快连通了西大街,当时的图书馆旁边还有动物园、植物园等,非常地热闹。一些进步书籍也开始进入图书馆。后来经过抗战时期,图书馆曾几次分散图书以保护。新中国成立后,图书馆借阅的功能显著突出了。”
        出生于1949年的梁经旭先生,在上小学的时候就是专门的“借书员”。“我在后宰门小学上学,那时候经常和班里的同学一起借书,主要是替同学们借小人书,一次50本,够班里一个星期看。当时借书的人不少,工人、学生,而且当时借书证好像不要钱,信誉度很强,可能就是单位开个介绍信就可以办张证。”这个时候的图书馆的门不在南院门,而在西大街,虽然如此,但由于交通的原因,借书的人也不是特别多,“当时公交车挺少,而且一张票要五分钱,所以这可能影响了一定的借阅量。但总体来说,这个时候看书的人开始增多。”
    文革时图书馆被封文革后读者挤破门
        上世纪60年代后期,文革的开始也让省图书馆面临了关闭的命运。“大概1966年左右,图书馆就不得不关闭了,当时全国也只能看到几本书,比如《金光大道》、《艳阳天》等,据说还有人到馆里偷书,但整个环境是如此。直到大概1977年后,高考恢复刺激了很多人到图书馆里来。”据说,当时许多到农村的人都回到城市里来,省图书馆成了“香饽饽”。梁经旭笑着说道:“各种原因让省图书馆里的人越来越多,连省图的大门都被挤破了。”
    如今省图堪称完美
        从上世纪80年代到2001年省图迁入新址这段时间,省图度过了平稳的时段,而这个时段唯一的问题就是经费。“当时有媒体报道说新书太少,这也就牵出了一系列问题。”
        如今的省图在经过2009年的全面改造之后,终于有了新的成绩。“不论是省图书馆现在的新书量,还是大面积全开放式的阅览格局和借阅一体化的服务模式,其开放性与公益性都让我觉得进入了省图最完美的状态。图书馆是没有自身经济能力的,它需要社会的支持和政府的投入,省图经过了百年的时间,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需要一个国家强大和稳定。”
        (本报记者 刘慧/文 汤继颖/图)(2009-09-16 B3)



    [关闭窗口]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