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源 > 线上展览 > 读者活动线上展 > “心旅行·阅读陕西”图文征集活动获奖结果公示及优秀作品展

就连这秋阳,可能也是秦朝的

作者:王西奇 推荐单位:富县图书馆

  

  (一)

  终于到了。

  我脚下这条土路就是秦直道,秦直道就在我脚下,我真实地践踏着它。

  是仰慕它的盛名,还是感恩于祖先对子孙的馈赠?或许二者皆有。

  2013年初秋,我们决定访问秦直道,到现实世界里去寻觅历史的背影。

  这支家庭旅游团,大大小小十数口人。从富县出发,向西北沿青兰高速,驱车二个多小时到达张家湾镇杨家湾村。

  我们在一路口停车。发现路旁立一石牌,书“秦直道遗址”。于是由此步行上山。山路是机器推过的,路侧还有推土机的切痕,路面能平整些,却有一道道沟壕,证明着雨水冲刷的功劳。

  其时正是中午时分。阳历十月,秋分已过,天气早晚凉爽宜人,正午却阳光灼热,威力不减。刚走一会儿,汗就冒出来了。有人问,秦直道在哪儿?有人应答:“再往上走,还远着呢!”女人们就有些笑骂。而孩子们不管不问,只管往前冲。一个个热得小脸赤红,淌着汗,呼哧呼哧喘着粗气,但还是大呼小叫,不甘居后。

  然而山路自有其妙处,它的崎岖增加了行走的兴味。上一段缓坡,也许就有一截平路,也许还连着一段慢下坡。婉转曲折处,或闪出几簇野花,或立着二三棵奇树。寻常景致,却能勾起昔日情思,令人流连。更重要的是,男人女人、大人小孩,一起说说笑笑,不觉间也就到了山顶。

  到得山顶平处,都已汗流满面,人困马乏。各人早脱了外套,随手拿着,一面抹汗,一面说笑。男人们迫不及待燃起一枝烟,女人们却一遍遍地追问,秦直道在哪里?

  “这就是秦直道,车路梁秦直道!”组织者大声说。

  啊,这有啥看头?!还没有我家门前的路好,都是你把我们骗来的。女人们连笑带骂,第一时间发表了观感。

  也是,它就是赫赫有名的秦直道吗?

  (二)

  它似乎不具有人们描述所的那样波澜壮阔的气势:什么“秦始皇修的高速公路,最宽处可容40路方头大军齐头并进”等等。

  眼前的情景和这些宏大的叙事似乎不相吻合。

  它就是一条普通的山间土路。

  它是能宽些、平些,但是又有什么呢?它是那么真实,真实得平淡无奇。路当中也有凹凸不平之处,有隐隐约约的辙痕。我们等了许久,也没见一个行人。——它早已被人们抛弃不用了,是一条废弃的土路。周围没有人烟,它也就失去了价值,没有了用武之地。可以断言,这是一条弃路。

  路两旁,是成片成片的野草,或者说是杂草,皆在可铲除之列。这些不知名的青草长得自由而疯狂,色泽是深浅不一单调而令人生厌的青绿。可是它们除了衬托路的可悲的命运,除了显示环境的破败和气氛的凄凉,又有什么用呢?每个人都会说,你看,路早没人走了,草把路都和实了。

  路的一边还有一座小丘,我看不出来它有什么深意。它孤零零地卧在那儿,前不着村,后不巴店,反而让人倍觉路的孤独和凄惶。

  是的,这条路,孤独、破败、荒凉。恰似一位形貌丑陋、气息奄奄,临近生命终点的老者。

  然而它又是一条不普通的路,尤其是它延伸到山上后,越发平坦,越发宽阔,终于显出了异乎寻常的气象。

  在大山深处,山林尽头,荒无人烟处,横亘着这么一条平坦的、宽阔的、坚实的白色土路,有谁见过?!

  它突兀而至,凌空而降,必有它的一番道理;只是这道理不为人知。

  足足能通过一辆老式马车,又瓷又硬的路面几乎没有虚土尘埃。

  白色直直地伸展到看不见的尽头,没有一点点弯曲。

  这种情形,难道不令你心生讶异?

  再看看白色的两边:虽是野草汪洋恣肆,但同样开阔平坦。仔细观察,会发现草全是那种匍匐在地上的草,它长不高,草丛刚过小腿,乔木只生长在一丈开外的崖边。这时,你会恍然大悟,青和白原本一体,原都是路,秦始皇修筑的直达塞外的路。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它是名副其实的古道,但绝非那种窄窄的郊外小径。杂草侵蚀了它的领地,遮盖了它的容颜,但难掩它磅礴的气势和烜赫的往日。

  应该说,秦始皇修筑直道,是有其政治意图的。这条首都直通长城防线的高速道路,可以将他统治的触角延伸到塞外大漠,目的还是为了成就“子孙帝王万世之业”。秦直道修筑于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全长约700公里。其中富县段长125公里,其路面一般宽3040米,最宽处达58米,是直道全程十余个县中路段最长、遗存最典型的地区。09年考古工作者对富县桦树沟口段进行了考古发掘。专家认为,秦直道是中国交通史中值得珍视的存留。“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一代帝王的赢政修路的方法也与今人完全不同,他是“堑山堙谷”,顺山脊开路,遇谷填谷;车路梁这段路明显就修在子午岭的山脊上。这该要多大的气魄,要遇到多大的困难,又要役使多少人力……

  已有人开始步路面的宽度,想象与它有关的一切;也有人有脚跺着地面,似乎想要跺出什么来。

  秦直道就是这样,只有人们来亲近它、认识它,它的气度才可能为人所知。它寒碜、衰败、原始,但似乎蕴含着某种刚健、雄壮、质朴的力量。

  今天,它确已垂垂老矣,但请不要忘记它曾是血气方刚的青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它耗尽自己的精血。

  历史就这样吊诡,建立不世之功的往往是为人不齿,遭人唾骂的暴君、昏君。他的不世之功反而加速了他的灭亡。

  我们这些旅行者,似乎受到某种情绪的感染,不再大声说笑。找个阴凉,或站或蹲,就地小憩。

  (三)

  天高地迥,红日悬空。

  山,沉静。地,沉静。

  徐徐秋风,唱着悠长的歌谣。好像是行吟诗人在历史深处发出悲伤不已的哀叹和倾诉。

  阳光遒劲,使人忍不住纵目远眺。草木青翠,覆盖了每一寸土地;山山壑壑,沉寂中隐然律动着生命力旺盛的脉搏。山峦连绵起伏,阳光尽情挥洒,带给人绿涌翠接,浮光跃金之感。

  恍惚之间,好像回到远古,这山峦,这草木,秦朝就有了吧,就连这秋阳,可能也是秦朝的。

  这一刻,时光凝止。阳光绚丽,摇曳间,历史和现实混一。

  往回走了!有人在喊。

  (四)

  如果我是考古学家,我也许可以探寻秦直道的奥秘。如果我是文学家,我有可能吟诗作赋,想象战车隆隆、马蹄杂沓,兵士远去的情景。

  但我什么都不是。访问秦直道,除了获得比图片更感性的认识,我又能懂得多少呢?

  然而至少,踏上那段平坦、宽阔的秦直道时,秋风过耳,砰砰的心跳渐渐平复,汗珠不知不觉自然干去,身体一下子轻盈了许多。

  这里没有雕梁画栋,崇楼高阁;但也没有拥挤不堪的人群,没有盈耳的聒噪,讨厌的喧嚣。它带给人宁静和深思,使人仿佛回到洪荒。

  我们当然想观看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品味叹为观止的人文景观。但是又有多少所谓的美景是现代人用金钱垒砌的假古董!秦始皇的高速路,是寒碜,衰败、残缺不全,却真实,原始。

  我们来,品了这壶历史的陈年老酒,赏了这番蛮荒、破败和凄凉。要知道,残缺、荒凉也是一种美。

  秦直道给予我们的,就应该这样一种别样的美。

  车回县城,已是入夜。那一晚,我们醉倒在黑夜里。

  (一)

  终于到了。

  我脚下这条土路就是秦直道,秦直道就在我脚下,我真实地践踏着它。

  是仰慕它的盛名,还是感恩于祖先对子孙的馈赠?或许二者皆有。

  2013年初秋,我们决定访问秦直道,到现实世界里去寻觅历史的背影。

  这支家庭旅游团,大大小小十数口人。从富县出发,向西北沿青兰高速,驱车二个多小时到达张家湾镇杨家湾村。

  我们在一路口停车。发现路旁立一石牌,书“秦直道遗址”。于是由此步行上山。山路是机器推过的,路侧还有推土机的切痕,路面能平整些,却有一道道沟壕,证明着雨水冲刷的功劳。

  其时正是中午时分。阳历十月,秋分已过,天气早晚凉爽宜人,正午却阳光灼热,威力不减。刚走一会儿,汗就冒出来了。有人问,秦直道在哪儿?有人应答:“再往上走,还远着呢!”女人们就有些笑骂。而孩子们不管不问,只管往前冲。一个个热得小脸赤红,淌着汗,呼哧呼哧喘着粗气,但还是大呼小叫,不甘居后。

  然而山路自有其妙处,它的崎岖增加了行走的兴味。上一段缓坡,也许就有一截平路,也许还连着一段慢下坡。婉转曲折处,或闪出几簇野花,或立着二三棵奇树。寻常景致,却能勾起昔日情思,令人流连。更重要的是,男人女人、大人小孩,一起说说笑笑,不觉间也就到了山顶。

  到得山顶平处,都已汗流满面,人困马乏。各人早脱了外套,随手拿着,一面抹汗,一面说笑。男人们迫不及待燃起一枝烟,女人们却一遍遍地追问,秦直道在哪里?

  “这就是秦直道,车路梁秦直道!”组织者大声说。

  啊,这有啥看头?!还没有我家门前的路好,都是你把我们骗来的。女人们连笑带骂,第一时间发表了观感。

  也是,它就是赫赫有名的秦直道吗?

  (二)

  它似乎不具有人们描述所的那样波澜壮阔的气势:什么“秦始皇修的高速公路,最宽处可容40路方头大军齐头并进”等等。

  眼前的情景和这些宏大的叙事似乎不相吻合。

  它就是一条普通的山间土路。

  它是能宽些、平些,但是又有什么呢?它是那么真实,真实得平淡无奇。路当中也有凹凸不平之处,有隐隐约约的辙痕。我们等了许久,也没见一个行人。——它早已被人们抛弃不用了,是一条废弃的土路。周围没有人烟,它也就失去了价值,没有了用武之地。可以断言,这是一条弃路。

  路两旁,是成片成片的野草,或者说是杂草,皆在可铲除之列。这些不知名的青草长得自由而疯狂,色泽是深浅不一单调而令人生厌的青绿。可是它们除了衬托路的可悲的命运,除了显示环境的破败和气氛的凄凉,又有什么用呢?每个人都会说,你看,路早没人走了,草把路都和实了。

  路的一边还有一座小丘,我看不出来它有什么深意。它孤零零地卧在那儿,前不着村,后不巴店,反而让人倍觉路的孤独和凄惶。

  是的,这条路,孤独、破败、荒凉。恰似一位形貌丑陋、气息奄奄,临近生命终点的老者。

  然而它又是一条不普通的路,尤其是它延伸到山上后,越发平坦,越发宽阔,终于显出了异乎寻常的气象。

  在大山深处,山林尽头,荒无人烟处,横亘着这么一条平坦的、宽阔的、坚实的白色土路,有谁见过?!

  它突兀而至,凌空而降,必有它的一番道理;只是这道理不为人知。

  足足能通过一辆老式马车,又瓷又硬的路面几乎没有虚土尘埃。

  白色直直地伸展到看不见的尽头,没有一点点弯曲。

  这种情形,难道不令你心生讶异?

  再看看白色的两边:虽是野草汪洋恣肆,但同样开阔平坦。仔细观察,会发现草全是那种匍匐在地上的草,它长不高,草丛刚过小腿,乔木只生长在一丈开外的崖边。这时,你会恍然大悟,青和白原本一体,原都是路,秦始皇修筑的直达塞外的路。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它是名副其实的古道,但绝非那种窄窄的郊外小径。杂草侵蚀了它的领地,遮盖了它的容颜,但难掩它磅礴的气势和烜赫的往日。

  应该说,秦始皇修筑直道,是有其政治意图的。这条首都直通长城防线的高速道路,可以将他统治的触角延伸到塞外大漠,目的还是为了成就“子孙帝王万世之业”。秦直道修筑于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全长约700公里。其中富县段长125公里,其路面一般宽3040米,最宽处达58米,是直道全程十余个县中路段最长、遗存最典型的地区。09年考古工作者对富县桦树沟口段进行了考古发掘。专家认为,秦直道是中国交通史中值得珍视的存留。“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一代帝王的赢政修路的方法也与今人完全不同,他是“堑山堙谷”,顺山脊开路,遇谷填谷;车路梁这段路明显就修在子午岭的山脊上。这该要多大的气魄,要遇到多大的困难,又要役使多少人力……

  已有人开始步路面的宽度,想象与它有关的一切;也有人有脚跺着地面,似乎想要跺出什么来。

  秦直道就是这样,只有人们来亲近它、认识它,它的气度才可能为人所知。它寒碜、衰败、原始,但似乎蕴含着某种刚健、雄壮、质朴的力量。

  今天,它确已垂垂老矣,但请不要忘记它曾是血气方刚的青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它耗尽自己的精血。

  历史就这样吊诡,建立不世之功的往往是为人不齿,遭人唾骂的暴君、昏君。他的不世之功反而加速了他的灭亡。

  我们这些旅行者,似乎受到某种情绪的感染,不再大声说笑。找个阴凉,或站或蹲,就地小憩。

  (三)

  天高地迥,红日悬空。

  山,沉静。地,沉静。

  徐徐秋风,唱着悠长的歌谣。好像是行吟诗人在历史深处发出悲伤不已的哀叹和倾诉。

  阳光遒劲,使人忍不住纵目远眺。草木青翠,覆盖了每一寸土地;山山壑壑,沉寂中隐然律动着生命力旺盛的脉搏。山峦连绵起伏,阳光尽情挥洒,带给人绿涌翠接,浮光跃金之感。

  恍惚之间,好像回到远古,这山峦,这草木,秦朝就有了吧,就连这秋阳,可能也是秦朝的。

  这一刻,时光凝止。阳光绚丽,摇曳间,历史和现实混一。

  往回走了!有人在喊。

  (四)

  如果我是考古学家,我也许可以探寻秦直道的奥秘。如果我是文学家,我有可能吟诗作赋,想象战车隆隆、马蹄杂沓,兵士远去的情景。

  但我什么都不是。访问秦直道,除了获得比图片更感性的认识,我又能懂得多少呢?

  然而至少,踏上那段平坦、宽阔的秦直道时,秋风过耳,砰砰的心跳渐渐平复,汗珠不知不觉自然干去,身体一下子轻盈了许多。

  这里没有雕梁画栋,崇楼高阁;但也没有拥挤不堪的人群,没有盈耳的聒噪,讨厌的喧嚣。它带给人宁静和深思,使人仿佛回到洪荒。

  我们当然想观看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品味叹为观止的人文景观。但是又有多少所谓的美景是现代人用金钱垒砌的假古董!秦始皇的高速路,是寒碜,衰败、残缺不全,却真实,原始。

  我们来,品了这壶历史的陈年老酒,赏了这番蛮荒、破败和凄凉。要知道,残缺、荒凉也是一种美。

  秦直道给予我们的,就应该这样一种别样的美。

  车回县城,已是入夜。那一晚,我们醉倒在黑夜里。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