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源 > 线上展览 > 读者活动线上展 > “心旅行·阅读陕西”图文征集活动获奖结果公示及优秀作品展

白云深处有人家

作者:白玉稳 推荐单位:蓝田县图书馆

  人有时候就是这样,总会将目光瞄向名山大川,瞄向“无限风光”的“险峰”,往往忽略了身边的存在,也就忽略了身边的精致和美丽!灞水之源、白云深处,就有这样一个村落——青坪!不能用世外桃源来比喻它,但确实美得有点不像话!
  老白也是凡人,同样也会犯这样的错误!


  自诩是山里长大的后生,曾经对汤峪山区的风景秀色、四季变化很是了解;也曾经对蓝田境内的大山幽径、茂林飞瀑,走访探秘。我知道玉山之秀、辋川之奇;我知道云台高坐、汤泉水暖;我知道蓝桥仙窟、古道蜿蜒!但是,着实对于秦岭腹地灞源,只知道它是蓝田母亲河的发源地。也曾经蹬临那个洛灞之巅,撒一泡大尿,试验如何分水,可就是没有在我的心里形成悸动和震撼!而这次的青坪采风,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改变了“久在花丛不知香”的感官,使我这个山里娃,爱上了家乡之外的山!
  车下了高速,穿过古镇灞源,就向北川开去。我给省里的作家们说,大山就是这样的怪,往往峪口狭窄陡峭、峰回路转,但是真正到了深山里,就比较开阔,地势相对和缓。汤峪如此,灞源也是这样。北川宽而平,右手是一条汤汤而流的河,好像上游在施工,所以河水不太清澈,左手是一大块开阔地,层层用石头砌成的石琏,将土地分割成梯田。洁白的石头,绿色的庄稼,高大的树,低矮的花,就是那样不经意的组合,就是那在山民眼里司空见惯的东西,成了作家眼里的宝!涌下车来,多角度的留影,久久不愿挪足。还是领队一声招呼:“青坪马上到了!”人们才收回不舍的目光。
  灞源山里的坪,和井冈山的坪,是一个意思,就是山里人将一块相对于开阔的地方,会叫坪!可是我们汤峪河就没有一个地方叫坪的,我进行了对比,人家灞源的深山区,远比我们那大气厚重得多。
  我们不说刘秀留下的东汉印迹,不说李、汪(李先念、汪峰)留下的红色记忆,就是一个灞河的发源地,就是一个行走了近一百多万年的蓝田人,就足以让人仰视。而这些,就和一个村落有关,她的芳名叫青坪。
  青坪也叫青岗坪,四面环山岗。一条箭峪河,将村落切割成两部分,东面的苇子沟,大树参天,屋舍点点。西边是青坪的主体,一派田园风光,诗情画意。从山口往里看,几乎就没有什么发现,只是村口多了几间像样的房子,绿化比别的地方精致而已,当你的步履深入进去,你就会发现这里别有洞天。


  村子的房子,以土坯房居多,还是保持着古朴的色调,随便的散落在山凹里,竟能有一个意想不到的错落美。屋后是青山,门前是溪水,是田畴,每一条小径,都是沙石铺垫,但是脚不沾泥,路上,有新修的篱笆,有新筑的小墙,盘旋而上,或者蜿蜒而下,形成田园风光。


  进村的墙上,写了一副字,内容是“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一下子就将我感动了,是呀!有山的地方很多,有水的地方更多,又有谁敢说,有山有水的地方,就一定能“记住乡愁”呢?青坪人敢说,敢当着天南海北的见过世面的人说,就足以说明:青坪人有这个底蕴,也有这个胆气!


  村子的沟岸上,有一座戏楼,而且是新修的戏楼,和别人不一样的是,她的戏楼上,没有“出将”“入相”,而是一个巨大的“戏”字,占据中央。站在戏楼前方端详,飞起的檐角,像展翅的大鸟,从山卯间飞旋而下,栖息在青坪这块方外之地。广场上立一块石碑,上书“灞水源头:青坪艺术村落”。
  村子里的路四通八达,就像迷宫一样,但又好像和迷宫不一样。从这家山墙外转过去,就会到另一家的场院,从东家的坎下游走,就会跑到西家高台之上,就是这样的乱走乱逛,一定会逛出一个意想不到的精致,收获无法言喻的美感。村子里收拾的很干净,每一家人都很好客,你到了人家门前,尽管还没有开门纳客,所有的人都会给你一个笑脸,给你一个回家的感觉。


  灞源革命纪念馆,是在过去的革命旧址上新建而成的。正堂是李先念和汪峰居住和开会的地方,左厢房是陈列室。院子里有当年的古井、古磨盘,以及开会用的坐凳。院子掩映在树林之间,幽静古朴,因为有红色记忆,所以显得庄严肃穆。隔壁是“青坪人家”,里边有客栈,有民俗陈列室,凡是秦岭山区人们的生活常态,在这里都能找到痕迹。灞源以“豆腐干”闻名四方,所以关于做豆腐的全过程,在这里都有详细解读。我是在山里长大的人,自然对于做豆腐是很熟悉的,拐个磨子打个浆,过滤豆浆点个豆花,最后装包压箱,能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实际上,那个地方的豆腐好吃,除了工序规范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那个地方的水好,而青坪就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天然的矿物质水,不用花钱,就能流到每一家的灶台上。正屋里就是一个居家过日子的摆设,特别是进门的右手,有一间卧室,有一铺山里人家的火炕,铺着大红大绿的被褥,炕上有一个炕桌,两三个人盘膝而坐,喝酒抽烟,拉家常话里短。墙上有一对箱子,搁着家里的贵重东西。史飞翔老师,就不客气地上了炕,还打开了箱子,在里边“拾翻”了老长时间,也不知道他看到了什么,就是感觉他的眉眼全是笑!

  往山根儿走,出了村子就发现,本就不多的土地被地膜覆盖了,白色的地膜和黄褐色的土,横的竖的,排列的很是整齐,再和地里地外的古树、鲜花组合在一起,真是一副美不胜收的田园画图。沿着地拢间的小路,向东直至塬坡,有一棵造型如龙的松树,盘桓在哪里,仰首望着箭峪岭的方向。一块巨大的石碑,也如龙卧在那里,上有杜中信的手书“神龙松”。这可是一个大有名堂的松树!当年王莽赶刘秀,刘秀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上树躲避了追兵,逃过一劫,后来他坐江山,就将这颗恩人树封为“神龙松”,从东汉至今香火旺盛,每年许愿的、还愿的,成群结队。也就是在八五年,香客烧香烧着了大树,就成了今天的这个模样,不管怎样,这棵树还是长在山里老百姓的心里,被视为神圣。


  高耸的箭峪岭,曾经是红军血战的疆场,现在是满目葱笼,满坡秀色。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没有深入探访,目光所及,古老的村寨,炊烟袅袅,和天上的白云连为一体,给人以精神的慰藉和灵魂的洗礼。坐在村边的乱石上,眺望远山,心里就涌出了一句“白云深处有人家”的感慨,此情此景,真是再切切不过。
  离开的时候,我又看见了墙上的那副字,不由得在心里默念:青坪呀!你这个白云深处的村落,真是能让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