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源 > 线上展览 > 读者活动线上展 > “心旅行·阅读陕西”图文征集活动获奖结果公示及优秀作品展

葛牌古镇

作者:曹林燕 推荐单位:蓝田县图书馆

  我终于可以与古镇子做一次亲密的接触了。
  走进葛牌古镇,踩着厚重的青石板路,心中有种久违的亲切感:阳光,烟火,青山、绿树、巷弄,老宅,小桥,流水……
  我知道:这个被青山绿树环绕着的古镇,是需要静下心来品的,包括镇子外那条清澈的米汤河和河两岸那些新建的仿古坊楼、亭台及四合院农家乐建筑群。


  一条老街,不大,狭长。青石板的小路,两旁是有着高高垒石墙裙的旧宅屋和新建的小楼房。那些老式的民居,保留了明清砖木结构的古朴与别致,沿着街巷向前延伸,猫头滴水,飞檐斗拱,木板排门。历经岁月的沧桑流转,已经门漆斑驳,瓦草丛生,阶上旧苔新藓,处处写满了时光的履痕。


  史海钩沉,古镇悠悠,遥想当年这里曾是何等繁华:店铺林立,街巷喧闹,商贾往来,熙熙攘攘。葛牌作为当时的商贸重镇,各种土特产品和日用品都在此交易,皮货、药材、生漆、桐油、木炭等东西老街,老房,老手艺……古镇活跃了一方地域文化,氤氲着一方鼎盛风貌。

  如今,作为“红色旅游胜地”的革命老区,葛牌古镇曾经承载了更为厚重的历史使命。


  1935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经过千里战略转移,胜利进军陕南,在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的率领下,一路上击退敌人的多次围攻,在蓝田的葛牌镇建立了关中地区第一个红色政权——鄂豫陕苏维埃政府。葛牌区苏维埃政府的建立,为红军扩建、保存红军实力、配合中央红军战略转移做出了重大贡献。
  今天,当我们站在鄂豫陕苏维埃政府葛牌纪念馆里,静静缅怀那段革命历史时,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些战争年代,回到了那些峥嵘岁月。眼前浮现出红军战士“野菜充饥,单衣御寒”,在战火纷飞中抗击敌人,保卫苏维埃红色政权的英雄身影;耳边响起了“夜已静,星儿近,红军进了葛牌镇。打开背包就地睡,不声不响不扰民”的称赞歌谣。
  历史的清风吹拂着古镇,阳光投下了缕缕细影,面对红二十五军军部和中央鄂豫陕省委扩大会议的旧址,我除了感怀,更多的则是敬仰!


  古镇的街巷是安静的,这里的人们活得悠闲而清然。我们不忍心高语,怕惊扰了它的清静。
  有老太坐于门前,手中端一碗土豆玉米粥,就着清淡的薯叶菜,正津津有味地吃着……很安淡,也很满足。
  七旬老翁“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锅斗,不紧不慢,鼻子里、嘴里都冒着青烟;一条老黑狗,很温驯地卧在主人身边,偶尔朝游人看一眼,也不叫。
  年轻的女人正在种满花叶、爬满藤蔓的庭院里给孩子洗澡,那小孩生得可爱,也很调皮,不时地用小手拍打盆中的水,溅得母亲满脸都是……
  皮鞋匠的店铺里,一位中年男子正低头做工,他的膝上放着一只未成型的皮鞋,手中拿了一个小敲锤,轻轻地敲打着。脚下堆满了鞋楦子,似乎他有做不完的活计。
  远远地会从铁匠铺中传来一阵“叮当作响”的打铁声,像是古镇里唱起的一首优美动听的晨歌。那是程氏兄弟正用古老的打铁方式为游人们烙下快乐的行程记忆。
  看见两位大嫂在院中的大石头上打糍粑,我们连忙进去讨买,谁知主人家淡淡一笑:“不卖,这是自家吃的!”
  大家正觉得失望,却见那个年龄大的进了屋,端了一些碗筷出来:“不多,你们每人尝一点!”说着就招呼我们坐下。吃完糍粑我们给钱,她们死活不要,再三拉扯,主人竟有些生气,无奈,我们只好拍了几张合影,算是感谢她们!

  古镇子里的人家几乎都有农家乐,但门前并没有一个服务生,看着冷清。走进去了,你才知道,原来主客像一家人一样,打得火热!大家在一起洗菜做饭,围着一个大圆桌子,有说有笑地包着饺子,让人感受到了许多世俗的亲切!
  “党大嫂”是葛牌古镇较有名气的农家乐。烧土鸡,炒土鸡蛋,吃野猪肉,尝鲜野菜,品各种风味小吃,每人25元,便宜,实惠!
  吃完饭,我们问主人:哪里有卖的山核桃?她朗朗一笑:“等明天吧,明天镇上有会,什么样的山货都有,新鲜,便宜!”
  原来,精明的女主人想挽留我们再住一晚,大家相互看了看,都笑了……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