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年味儿

张渝 优秀奖

  过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风俗,千百年来一直如此。“炮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的这首诗把我国古代人民过年的盛大场面表现的淋漓尽致。 

  厚重的年味代代相传,古来如此于今犹盛。在我的记忆中数“游九曲”的场面最为热闹非凡。所谓“九曲”是民间的称谓,正名叫“迷宫”,从清朝至今代代相传,是民间游艺的一种群体活动形式。据传“九曲”之九,取其九九之数以合天道,九为大数,为吉祥之数有除祸避邪之说,民间还流传着“游九曲活九十”的民谣。因此它的活动范围广,游览人群多,每年元宵节无论男女老少都会游九曲,它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搭建也有一番讲究。它是用365根竹杆扎成等距离横竖各扎置19根柱杆的正方形阵图。柱杆与柱杆间用横杆上下两层连接,用绳绑紧,每根柱杆上端挂一个圆形木质灯盘,再用手工纸裱糊灯罩,灯内穿一根棉线扭成灯蕊捻再以油为燃料,制成灯笼。365根柱象征一年的365天,阵的中间柱杆上安七盏彩灯,叫“七星灯”,与别灯不同。一排柱杆与另一排柱杆之间留出2.5—3尺宽的弯曲路径巷道,各有九条曲折通道。九曲是由外面的一个大正方形内有九个相等的小正方形,每年小正方形和大的正方形应分成横竖六条巷道,有九曲回廊,各有重复路组成的“九曲”。九曲中央部位要竖立1根10多米长的椽子,俗称“老杆”。上面必须吊一盏大红灯笼,此景望去威武壮观,引人注目。这“九曲”在进出口的大门地方,要搭柏叶彩门,两边贴上对联,在门楼的门头挂一块大匾,写着“九曲灯会”的字样。 

  这一天,人们成群结伴,踏着夕阳的余晖,一路上谈笑风生的前往游九曲之地,还未到却早已沉浸在欢快的气氛中。随着人潮置身其中,浓郁深厚的年味紧紧地将人包围,不同以往的喜悦迅速铺展开来,就连一些年过花甲的老人也加入到队伍中来,一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甜蜜。有了晚辈的陪同,他们笑的更加爽朗,更加开心,就连眼角的皱纹都堆着满满的笑容。在这人山人海,相互之间距离甚小之地,当然少不了孩子们的身影,他们怎么会放过这么好玩的机会呢?一张张稚气的小脸蛋在灯笼的照射下红扑扑的可爱至极。大人哪里能管得住他们,刚才还在眼前,一转眼那捣蛋鬼早已借着空子像兔子一般随人流溜到了别处,嘴里还不知含着什么吃食,吃完还不忘用舌尖舔舔嘴巴周围残留的“余香”。用胖嘟嘟的小手向远处的大人招手示意,让大人快点过来…… 就这样大弯套小弯,小弯转大弯,走过去又折回来,反反复复,完完整整的从九曲中绕出来。 

  终于挤出人群,站在人潮边上,松一口气,无意间抬头仰望布满星辰的夜空,一盏盏孔明灯载着人们的希望与祝福在天空闪烁,升腾……一种安静、祥和的感觉浮现在眼前,涌上心间。夜空被点缀的更加奢华而绚烂,仿佛时间就静止在那一刻,不曾转动。 

  一年一度迎佳节,是一种吉祥,也是一种愿望,是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祝愿。几千年的传统风俗一脉相承,虽形式有了变化,但芳香纯正的年味是我们永远追求和难以忘怀的。

您是第 位访客!